今天我要講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可能你會有一種苦惱,在做閱讀題的時候,一是讀不懂,不知道文章說了什麼。第二是答不好,可能答了很多,但是和標準答案的差距特別大。

我覺得要解決上面說的兩個問題,有一個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掌握閱讀的規律。什麼是閱讀的規律呢?簡單說就是,把一大片看成一條線。

文章由很多句話組成,句子又組成了段落,段落又組成了篇章。無論是句子還是段落,它們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有的是主要信息,有的是次要信息。換句話說,你如果把主要信息挑出來,把次要信息拿出去,這樣,你的閱讀速度就提高了。不但閱讀速度提高了,把握文章脈絡的能力也增強了。

今天的課我就要告訴你,如何挑出主要信息,如何把次要信息剔除掉。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來舉一個語段,通過對這個語段的分析,來告訴你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好,我先把這個語段讀一遍。

①所謂酒令,按新版《辭海》的說法:「酒令,舊時飲酒時助興取樂的遊戲。推一人為令官,餘以聽令輪流說詩詞,或做其它遊戲,違令或負者罰飲。」②據考證,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鑒於商朝統治者溺酒亡國的教訓,由周公以王命發布《酒誥》禁酒。③「羣飲,汝無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④起初本意是為了禁止酗酒而設酒令官。⑤在《詩·小雅·賓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的句子,這裡的「監」「史」即令官,是為限制宴會上飲酒過度而設的執法官,對飲酒失儀妄言者要予以懲罰。⑥而後世所說的酒令與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勸人多飲酒的一種行樂手段、遊藝活動。⑦從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種多樣,詩詞曲文類(如作詩令、說詩令、迴環令等);遊戲類有拇戰(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壺、擊鼓傳花、佔花名兒、拆字、聯句等。⑧從內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籌令之分。

我們先來看第一句。「所謂酒令,按新版《辭海》的說法」讀到這兒,你就知道作者想把辭海中酒令的說法寫出來。「酒令,舊時飲酒時助興取樂的遊戲」這顯然是一個非常精鍊的定義,酒令的性質是個遊戲。那是在什麼時候用的呢?是在飲酒的時候。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助興取樂。

對於酒令的解釋,還有「推一人為令官,餘以聽令輪流說詩詞,或做其它遊戲,違令或負者罰飲」。很顯然,這後半句,是解釋說明前半句的。通過第一句話,可以總結出第一個小規律,那就是,解釋說明的信息是次要信息。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做略讀瀏覽,不需要做特別精細的逐字的閱讀。

接下來我們看看句間的關係。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麼關係?第二句說「據考證,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鑒於商朝統治者溺酒亡國的教訓,由周公以王命發布《酒誥》禁酒。」這是說酒令開始的時間和發布的原因,並且說明由誰來發布?發布用的是《酒誥》,目的是禁酒。本句中主要信息比較多。

和第三句「羣飲,汝無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是什麼關係呢?顯然第三句這個引用是《酒誥》中的具體內容。所以即使你對第三句這段文言文不理解,也沒有關係,因為它就是對於第二句中《酒誥》的內容引用。遇到引用性的文字,尤其是古詩文,會給你的閱讀造成很大的障礙,降低閱讀速度。由此總結出了第二個小規律,引文也可以略作瀏覽,不必去一一計較。

四、五兩句的關係和二、三兩句一樣。第五句是引用《詩·小雅·賓之初筵》,為了說明第四句的觀點,所以在閱讀的時候,第四句是主要信息,第五句就相對次要了。

接下來第六句「而後世所說的酒令與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勸人多飲酒的一種行樂手段、遊藝活動」。見到這樣的句子,你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句子中經常有一個邏輯,就是別人都說是怎麼怎麼樣,但是我認為是怎麼怎麼樣的。中國人特別喜歡這種「雖然但是」的邏輯,「但是」纔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換句話說,在這個語段裏,剛才我們提到的周朝開始有酒令,酒令的發布,本意是禁止酗酒設酒令官,等等,所有這些都不是我們後世意義上的酒令。

可見二、三、四、五這四句話,在整個語段裏就是次要信息了。而第六句才承接了開頭第一句定義中今天所說的酒令。經過這樣一段分析,你就會發現,從第一句讀到第六句,如果你能夠建立起一個整體視野的話,那麼一和六是連接的,而二、三、四、五是跳出去的,它們只是為了顯得文章更豐富。如果僅僅是為了表明酒令是什麼的話,那麼二、三、四、五句完全可以不存在。

七、八兩句特點相似。第七句分為兩個部分,前面是從形式上看,酒令多種多樣,顯然這已經把整句話的主要信息都說出來了,而後面顯然是在舉例。由此你就可以判斷,所有舉例性的文字都屬於次要信息,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略作瀏覽,不必深究。

至此,我來做一個小結,什麼樣的信息是可以略作瀏覽的次要信息呢?比如說引用性的文字、列舉性的文字,這樣的文字都可以略讀。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本著這樣的原則,那麼你的閱讀速度是可以提高的。

對於提高閱讀速度,我剛才所談的只是方法,不是最根本的要素。最根本的要素是什麼呢?我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有一次我去一個陌生的班級上課,到最後的時候,我問班上的同學還有沒有什麼問題想要問我,問的問題可以是課堂內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有一位同學就站起來問:「老師,你喫雞嗎?」我當時有點兒暈,我想我可能是沒太聽懂他說什麼,所以我就回了一句:「同學我沒太聽清,你能再說一遍嗎?」那個同學覺得非常困惑,他好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他就又問了一句:「老師,你喫雞嗎?」我還是沒聽懂,我就說:「你說的這個喫雞,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同學就說:「這是一個非常火的遊戲,不知道老師玩兒不玩兒這個遊戲。」

我想用這個例子來說明的是,如果我對喫雞這款遊戲是熟悉的,那麼我和這個同學的談話就不會有這樣的障礙,我們的談話就會很順暢的進行下去。那麼把這個故事遷移到閱讀中來,我們會有怎樣的啟示呢?就是因為在閱讀中有很多點對你造成了障礙,導致了你閱讀速度低

比如說剛才的這篇文章有這樣兩句,我們來判斷一下這兩句是什麼關係?第一句話,《梁書?王規傳》說:「湘東王時為京尹,與朝士宴集,屬規為酒令。規從容對曰:『自江左以來,未有此舉。』」這是第一句。第二句「可見,南北朝時期,酒令並不風行。」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像引用《梁書?王規傳》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略作閱讀,不必去計較每一個字,那樣會降低你的速度。但是有的時候,由於文字量特別大,你很難判斷剛才舉的這個例子,是對上文的解釋,還是對南北朝時期酒令並不風行的一個例證。

如果你對《梁書》這部史書稍有了解,或者你對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有比較清晰地認識的話,很顯然剛才引用《梁書?王規傳》的話,屬於對南北朝時期酒令並不風行的一個解釋,這兩句構成一對關係。因為南朝有四個朝代,分別是宋、齊、梁、陳,《梁書》就是屬於南朝時期,它是真包含於南北朝時期的。這樣你就容易判斷了。

但是如果你對《梁書》不瞭解,看不出它和南北朝時期的關係,在你閱讀的時候就會產生障礙。所以,你最終要把自己的閱讀面打開,不能僅僅侷限於考題中的閱讀,那樣纔是提高閱讀速度,做好閱讀題型的最根本的辦法。

好,我來小結一下今天的課,今天我主要講如何提高閱讀速度,舉了一個語段,通過逐句分析語段,得出以下規律:挑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主要信息要認真讀,次要信息可以瀏覽。舉例的信息、引用的信息、列舉的信息,等等,這些都屬於次要信息。當然,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提高閱讀速度的辦法,是要提高你的閱讀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