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你是因为我爱你」,这样的道歉理由请收回吧!

继《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之后,曹保平打磨了五年之久的电影《狗十三》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李玩十二岁,刚上初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母亲在她幼时离家,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

父亲焦虑著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

热爱物理学的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

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越来越沉默。

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李玩也一直蒙在鼓里,继续著她繁忙的学业和单调的生活。

继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让李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当家人称呼新来的小狗为「爱因斯坦」,她开始发现自己无法逃脱成人世界为她编织的谎言。

片中矛盾最剧烈的爆发点是在李玩离家不归,导致奶奶去找她迷路失踪时,李玩父亲最终爆发,一场家暴开始上演。

显然这种做法一定是不被提倡的,打人的行为怎么都说不通,虽然李玩父亲家暴完以后,变得内疚,惭愧,并向李玩道歉,说出了:「爸打你,是因为爱你。」这样的话。

但是,为什么《狗十三》要把这一段拍出来,是为了痛斥这位父亲做法的不对吗?还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李玩成长的残忍?

然而答案在每个人心里是不同的,因为依曹保平导演的特点,他非常善于捕捉小人物在复杂的故事背景中,做出的挣扎扭曲的心路历程。

电影最巧妙的地方,不在于批判和控诉任何一方,而是冷静的陈述,这也是《狗十三》为什么能直直的戳中人心的原因。

原先《狗十三》叫《狗13》,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除了李玩13岁的意思,13像英文字母B,骂人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纵观全片,李玩平平淡淡的生活和蜕变,仿佛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历程的缩影。

我们都无可避免的经历了家长强加于我们身上的「被动成长」,从他们眼里的熊孩子一步步成为如今冠冕堂皇的「懂事的孩子」,这样的结果真的是我们自己愿意选择的路吗?


感谢邀请。尘封五年,《狗十三》终于上映了,我们期盼的不是做为这部电影观众去获得心灵的愉悦或是藉慰,而是想通过此片宣泄我们残酷的青春。它不是一部电影,是安放回忆的媒介,让我们敢于回忆青春,敢于表达,是我,我的童年和青春即如此。「你知道人就是这样的,你在夏天很难理解冬天有多冷,捣乱冬天又忘记夏天有多热,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这样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有了平行宇宙,也就有了逃避的借口。

《狗十三》的票房不高,到目前只有4800万,因为排片的原因,并没有收货如此高口碑相对等的票房收入,不禁对这部国产优质影片的惋惜。曹保平导演将我们成长中不论是来自父母的爱,内疚或是责任,都表现的极为真实,并且细腻和完整。通过一个十三岁小女孩李玩对家庭和青春由抗争到逆来顺受的成长经历,最终被残酷的现实磨平棱角,变成了父母想要的那种乖孩子。同时也揭露出当代社会的棍棒式的家庭教育,父权暴力的威严震慑,重男轻女的偏颇思维等等现实问题。所以影片不在于是否明星出演,而在于是否能引起观众和社会的共鸣。最后好的青春片不是让我们陷入过去的回忆无法自拔,而是给予我们向上成长的信心和力量。《狗十三》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他不是要挑起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不是让你觉得童年和青春又多残酷,要吸取回忆所给的反思,因为终将有一日,你也会为人父母,是否也会变成你曾经讨厌的人呢?

如果你看不懂这部电影,那么祝贺你,你的青春很幸福,但并不是现实都如你的经历。我们来看看就在前几天12月22日网上发布的一则视频,内容是深圳一对父母虐待女童事件,对不起,并不只是父母,因为女孩的弟弟也参与了殴打,应该成为是一家。女孩在一个月内被至少残暴的殴打4次以上,请看清楚,是的,是残暴!一个8岁的女孩,能犯多大错误,让这一家人都如此残忍的去伤害她?甚至用扫把和棒子,如此缩小的身躯,怎能承受的住。

我写下此段文字,忍著内心的气氛和痛心,并不想过多的描述整个事件过程,大家有心可以去网上查看。我只想说说在整个事件中女孩的表现,每次被残忍的殴打,小女孩并没有反抗,也没见哭闹,仅仅是在弟弟打她是做了简单的防护,被父母抽耳光,摔在地上、扯头发、用扫把和棍子殴打、脚踹、不哭也不闹,甚至都不躲闪,被打完继续做作业,继续吃饭。这不是已经对父母的殴打麻木了,习以为常了吗?给小女孩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和阴影,可能这噩梦会终身陪伴著她。从情理上讲,身为父母,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如此虐待是违背人性的,从法律上讲,这是严重的犯罪。

家是天堂,请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地狱,我想对虐待孩子的父母说一声,狗十三!

我是薄面贫生,感谢您的评论和关注。


狗十三是一部青春残酷物语,它火完全不取决于卡司,完全是因为剧情让观众有共鸣。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妥协,变成了父母希望你成为的模样。

但当我们长大后在回忆过往,看到同样的情景会莫名的心疼。如果看了电影没共鸣的,那只能说你有个幸福的童年。

从受众角度讲,它特别适合年轻人,父母去看。片子虽文艺,但直给的启示并不少。


感谢邀请。首先《狗十三》上线前口碑打出了一条好路。其次《狗十三》最大的slogan就是被禁五年。对于「禁片」这个噱头会吸引来很多好奇的人。第三,青春,叛逆,童年教育永远是很有评论点的,每个人都想看看人家小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和自己的对比,评论就应运而生,继而就形成了口碑。第四,贵在真实,有很深的代入感,童年的悲惨和后来得这种转变很容易激发出观众的同情心。最后,狗十三的票房其实并不怎么好。

手机码字。大家圣诞快乐


因为很写实。

几乎是每个人看到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比如被父亲训要懂事的李玩,和看著活的还不错 的父亲。

相似的爷爷奶奶。

还有一点是作品够好,放映的时机不错。


导演导的好演员 演的好


曹保平这些年口碑的积累,这部电影早就名声在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