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史料的真實性上而言,我認為《史記》是真實的。

首先,這種真實是相對於杜撰而言的——《史記》絕少杜撰與演義。

象自軒轅黃帝開始的史前傳說,司馬遷是從漢以前的典籍中採來,並對之加以考證。比方大禹傳說涉及的史實,他進行過實地考察,盡量還原歷史的真相。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到這樣是難能可貴的。

至於近世歷史中的「傳說」部分,他也是直書其事。比如項羽的「重瞳子」,劉邦其母因神龍附體而孕,孔子之母野合而生孔子等等,也非司馬遷杜撰,而是採自眾人之口。這些樸素的材料後人可能認為是美化(或醜化)偉人,其實不然。現在我們起碼知道了「重瞳子」應該是一種生理現象,「野合」是當時的一種文化習俗,劉邦的神龍附體是一種輿論傳播現象。保留的這些樸素的材料,不也是一種真實嗎?——一種「現象」的真實!

其次,司馬遷寫人,寫出人物的各個側面,保證了人物的性格的真實。

比如寫劉邦,既採寫了他知人善任,頭腦靈活的一面,又採寫了他市儈習氣,冷酷無情的一面。沒有美化。

——項羽要烹殺劉父,劉邦高呼,我們是結義兄弟,你烹我爹,就是烹你爹,烹好分我點肉湯!

——項羽追劉邦,劉邦急逃,幾次把兒女推下車,滕公幾次下車抱娃再上去。

如此等等!

第三,對有些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記載,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比小說還傳奇。

比如寫李廣三子李敢之死:

李敢認為是衛青害死了李廣,要為父親尋仇,於是刺傷了衛青。衛青隱忍,但他外甥霍去病不幹了,在一次狩獵中襲殺了李敢。最後,朝廷隱瞞了這件事,定性為李敢「觸鹿而死」……

總之,司馬遷寫《史記》,目的並非為帝王唱讚歌的,他的治史態度也算相對客觀的。在史料的真實性上可以保證。


史記的內容基本真實。具體講來,大體真實,細節有所靈活。

司馬遷寫史記的材料,來源於多種文獻資料,實地考察,調查走訪,準備工作很充分。

司馬遷的寫作態度很端正,他把寫作史記當作事業來做,以孔子春秋為榜樣,而不是揣文字遊戲。他是在受腐之後忍侮寫作史記,他之所以腐後活著就是為了寫史記,在他心裡,寫不好史記,他就是白活,不是為了寫好史記,他還不如選擇去赴死。歷史著作,以真為貴,唯有真實,纔有價值,唯有真實,纔有意義。所以說司馬遷寫史記,在主觀上,不隱不諱,力求真信,要創作一部真史,信史。

司馬遷曾受教於當時的大儒,又有修史的家傳和遺傳,司馬文章是當時的口碑。所以說他的才識文筆,足以使他最大程度上辮偽存真,去虛留信。

歷史總有一些永遠的謎,當時解不開,越久遠越沒有可能解開。這與當事人和記事人的環境及故意行為有很大關係。司馬遷寫史記的文獻如此,司馬遷的史記本身也存在這方面問題,歷史事實和歷史記載不相符的侷限性永遠存在。

史記當中,有些記載與其他文獻有所不同,不見得都是史記正確,有些記載並存多種,說明司馬遷本人也對那些記載難定真偽。

但總的來講,史記位居廿六史之首,開紀傳體修史之先河,為後來歷代史家所取法,直到現代,魯迅先生評價其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這些就說明瞭,史記做到了最大程程度的真實。有些真實,無法達到,有些真實,沒必要達到。史記基本真實,有真知灼見,是史學的豐碑和高峯。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

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

記事上起軒轅黃帝,

中經唐、虞、夏、商、周、秦,

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一前101),

共寫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它完成了對古代編年體、國別體、資料彙編體等史書形式的整合,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後世國史都以紀傳體為標準體例,

中國古代「正史」二十四史系統就是從《史記》開始的,

而《史記》是其中唯一一部通史。

有人說《史記》是上古秦漢社會的「百科全書」,

這並不是誇大其辭。

《史記>》包羅萬象,

從時間跨度上說,它包括了從遠古到當代;

從地域上說,它包括了中原華夏和邊疆外國;

從人物上說,包括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

從文化上說,它包括了儒墨道法百家以至於醫巫卜祝諸流;

它記軍政大事,也記謠諺瑣聞;

它記真人真事,也記妖異物怪;

它記人間事件,也記星象天文;

它記王朝典章制度,也記草野風土人情。

可以說《史記》涉及了當時各個領域、各種學問。

這種囊括古今、融會貫通的氣魄和學識繼承自古代史家傳統,

更是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學思想的自覺實踐,

所以其達到的高度是空前的,其後也少有其比。

內容來源:《史記--中華經典藏書》

作者:文天 譯註

出版社:中華書局


謝謝邀請!

這裡首先要說的是,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比如你的出生,這是一個絕對真實的歷史事實。雖說他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這個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不容置疑。同樣的,就司馬遷的時代裏來說,在他之前所發生過的事件,不管是否被人們記錄下來,都是絕對真實的。

司馬遷畫像

其次,歷史不可再現。比如昨天晚上,你和一羣人出去喫飯了。這個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你們都不會否認。但是,你們絕對不可能重新回到過去,昨天晚上你們一起喫飯的這件事,絕對無法再現。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再次,縱然歷史事件已經不可再現,但並不意味著歷史事件是不可認識的。比如你們昨天晚上出去喫飯這件事情,雖然它已經過去了而且不可再現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認識它,比如你們幾個當事人的記憶,酒店的消費記錄、沿途的監控等等。

第四點,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們要認識過去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需要有史料作為依據。比如你的出生,需要通過當年的具體記錄,或者是你父母等人的記憶。這些都是史料。史料並不等於歷史。因而,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歷史的本身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具體到司馬遷所記載的事件來說,比如鴻門宴,絕對不可複製了。司馬遷根據他所掌握的史料,在《史記》之中為我們記錄下來了鴻門宴的場景。而我們今天要認識鴻門宴,只能通過司馬遷的記錄來認識鴻門宴。注意,這裡面已經存在著多重的主客觀關係,鴻門宴的史實和與鴻門宴有關的史料,與鴻門宴有關的史料和司馬遷的記錄,司馬遷的記錄和我們的解讀。在經歷了這麼多重的主客觀關係之後,人們對鴻門宴的認識,肯定和當初的歷史真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而我們從事歷史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出現偏差的原因,試圖通過其他的渠道和途徑來糾正這些偏差。

總之,歷史學是一門很抽象的理論化學科,要想學好歷史,並不是僅僅在網路上看一些帖子就可以了,需要經過系統性的學習。


【《史記》是秦朝之後,可信度最高的史書。《左傳》是中國歷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書。就歷史真實性而言,《左傳》第一。《史記》第二。《左傳》是由孔子做經,做左丘明、吳起做傳的儒家經典。同時也是部史學著作】

回答《史記》的真實性之前,需先搞清其是如何成書的。

《史記》是由司馬談收集史料,由司馬遷整理、補充、考證,並創作而成的史學著作。

《史記》最大的不足,是經歷了焚書坑儒。大量先秦及六國史料被焚毀。

《史記》史料的來源有哪些途徑?司馬談、司馬遷是如何收集整理史料的呢?

一、六國史料。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禁毀詩書及百家言,史書非秦記者盡毀。致使司馬遷編著的《史記》中,六國史料匱乏。導致六國世家年代錯亂嚴重。

六國史書雖然被焚毀。但六國歷史大概通過口耳相傳,流傳了下來。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有兩大特點:一是不夠詳盡。二是年代比較模糊。

【最後,再詳細論述《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的趙氏孤兒案】

二、秦國及秦朝史料。

《史記》中,六國史書內容極其簡略,且年代錯亂嚴重。但《秦本紀》不但內容詳盡,還沒有一處錯亂。為何?在《史記·蕭相國世家》中可以找到答案:

沛公至鹹陽,諸將皆爭金帛財物,蕭何獨先入收秦律、令、圖、書藏之。項王與諸侯燒鹹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

可見,《史記》中的《秦本紀》,就是司馬遷抄錄自秦史,而秦史就是蕭何所收,漢室所藏。正因如此,《秦本紀》才會準確而詳盡。

三、上古時代及夏商周歷史。

上古時代,通過口耳相傳歷史。使其歷史更加簡略。

周王朝建立後,開始有專職的史官,詳盡的記錄歷史。但大多歷史事件,沒有確切的年代。周厲王被放逐之後。周王朝紀錄的歷史,開始有確切的年代。

堯舜禹湯及夏商周的歷史。記錄在《尚書》中。孔子修訂的儒家教科書《尚書》原有120餘篇,被毀於焚書坑儒。漢文帝時,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記憶,背誦出28篇。其中有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

《史記》中堯舜禹湯、夏商周的歷史,司馬遷摘自28 篇殘存的《尚書》。

《史記》中的《夏本紀》,內容極其簡略,筆墨較多者,是大禹治水。與《尚書》中幾乎一字不差。

四、其他。

《史記》中有八書。其中,《禮書》、《樂書》、《天官書》。這些篇章司馬遷摘自《荀子》、《呂氏春秋》等典籍。

通過《史記》的史料來源可知。《史記》中,關於漢朝的歷史,完全真實。秦國及秦朝的歷史,完全真實。關於上古時期的歷史,大體真實。六國的歷史,年代錯亂嚴重。除了年代外。對於六國的歷史事件。不符合歷史的,是趙氏孤兒案。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氏被滅族的罪魁禍首是屠岸賈。趙莊姬完全是個正面人物。

在《左傳》中卻記載:趙莊姬與小叔子通姦。小叔子被趙氏放逐。趙莊姬懷恨在心。便在哥哥晉景公年前詆毀趙氏。趙莊姬聯合晉國國君、郤氏、欒氏一起,把趙氏滅族。

歷史的真想是,《史記》中趙氏孤兒案的元兇屠岸賈,僅僅是個馬前卒而已。

《史記》是一部嚴謹的史學著作。司馬遷為何『篡改』歷史呢?

並非司馬遷篡改歷史。司馬談應當拜訪了很多人物。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都讀過趙國史書。趙國在編寫歷史時,為了給自己的祖奶奶塗脂抹粉。才篡改歷史,把趙氏被滅族的元兇趙莊姬,描繪成一個慈祥可憐的受害者。把一切罪則,推卸給馬前卒屠岸賈。

司馬遷寫《史記-趙世家》時,應該依儒家經典《左傳》?還是依趙國史書為準呢?

如果依據《左傳》為準,確實真實的記錄了歷史。但趙國史書之說,就會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如果以趙國史書為準。兩說皆存。司馬遷相信後人能夠明辨真偽。


《史記》記載內容是否真實?這是個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甚至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咱們客觀地一分為二分析一下:

(一)《史記》可信度很高

我們相信司馬遷的學識見地以及嚴謹的考據和秉持的學術風範,一直以來《史記》也是學者研究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時期最可靠的歷史依據。

孔子晚年回魯國編寫《春秋》,獲麒麟而止筆,四百來,王朝興衰罔替。作為太史公的父親司馬談臨終時曾鄭重地囑託他兒子遷希望他要編寫一本史書傳之後世。

司馬遷為編寫《史記》,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十歲就誦讀古文經書。二十歲開始,遊歷天下增加見聞,足跡踏遍江淮南北,過淮陰、會稽、長沙、齊魯、巴蜀,幾乎遊歷了半個中國。

公元前104年,即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42歲,他開始撰寫《史記》,七年之後,他遭遇李凌之禍,55歲完成了《史記》的著述,歷時13年,共撰寫130篇,52萬6千5百多字。

司馬遷的博文廣記成就了《史記》的深度和高度,他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人文情懷以及洞察人世的價值觀。

(二)不可避免的不真實其一,可供參考的史料有限

《史記》是一本部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時間跨度達兩三千年,許多歷史史實,只能根據漢都長安中央朝廷所藏史料進行人為取捨,以及實地探訪考察和民間傳說進行甄別選舉。這些不可避免的摻雜不確定和主觀的因素。

比如墨家學派,曾是先秦與儒家並肩的顯學,但在《史記》裏記載很少,甚至連墨家創始人墨子的生平都很模糊。

其二,個人主觀的取捨、評判

司馬遷在《報仁安書》中提及寫《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這裡的「一家之言」,通俗的地說,就是摻雜了司馬遷撰寫《史記》個人的愛恨情仇。

《史記》是一部史學鉅著,也是一般部文學劇著,他對於筆下人物刻畫和撰寫,灌注了司馬遷的個人情懷。

司馬遷對悲劇英雄總是報以極大的同情,比如屈原、項羽、李廣、荊軻等,這些人物,在當下都並不得志,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人物,但是經過司馬遷的大筆,精雕細描,成為一代又一代人仰慕的民族精魂。

這種歷史人物的生平因為摻雜過於濃烈的感情色彩,變得有些誇大了。比如李廣在漢匈戰爭中,他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懷,但是在大的戰略戰術方面他的格局就有點小了,創下的功績不足以封侯。但是,司馬遷卻不吝筆墨予以讚頌。

而有些人的功績也因為司馬遷的貶斥被壓低,比如商鞅、張湯等法家代表人,都被列入酷吏行列,受到詬病。還有對衛青、霍去病,因為他們是靠裙帶關係富貴,被司馬遷予以嘲諷。尤其對秦皇漢武,司馬遷都極力刻畫暴君形象。

其三,特定歷史背景下認識侷限。

《史記》中有很多星象、鬼神言論,灌注因果輪迴報應的理念,往往模糊了歷史真實的刀光劍影。比如記載晉景公生病,找了一個巫師算卦,巫師說國王喫不到今年的新麥子啦,晉景公很生氣,等糧食一收成,趕緊做一碗喫上,可當天上廁所,竟淹死在廁所裏。這事如果不是陰謀,就太讓人匪夷所思。作為一國國君,上廁所還用大池子嗎?身邊就沒人伺候嗎?

但《史記》就是這麼記載的。


被考古發現所證實的《史記》記載:

  • 殷墟發掘出的甲骨上的卜辭證明《史記·殷本紀》記載的殷商君主世系是完全正確的。(詳見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

  • 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掘出的《孫臏兵法》竹簡證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的孫臏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孫臏寫有兵法一說也是真的。

  • 雲南晉寧石寨山發掘出的滇王之印證明《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的「元封二年,滇王嘗羌降於漢」,漢武帝「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是真的。

被考古發現所證偽的《史記》記載:

  • 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證明《史記·蘇秦列傳》記載的蘇秦PK張儀的事蹟是不可信的。


史記的歷史實真性,是通過二幹多年無數熱心歷史者求證,思想研究推敲檢證,有些都挖掘古墓的實物驗證,都是絕大部大能得確認其真實。

。是中國歷史從黃帝到漢武帝對歷史記錄傳承最為豐富歷史記載。真實不容懷疑,歷史性得以確立。思想性有待發掘。立場性無法確立,文學性珠珠為翠,故事性一氣和成,手法編輯都是大師楷模。

。內容在當時地位和視覺觀點相適合,是大手筆做出巨大無比特大工程。其毅力難度是後世皇家專職歷史學家也無能比它更好的傑作。

具有大氣豐富,思想刻苦,藝術嚴謹,說言明確為高峯難越的萬古不朽的大作,實屬於萬世之表。


謝謝邀請

"史紀」單指西漢司馬遷著之"史紀「,他記錄了前朝夏、商、周的歷史。而這些寶貴的資料是現在我們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司馬氏的史料根據基本上都是前朝史官及其它資料而整理的,他本人並未見到,所以"史紀"所記錄的根據是有訛誤的。歷代史官良莠不齊,受迫於統治者的淫威,剛正不阿的有,貪生怕死的也有。到了唐代後更是維皇上旨意修史,故有「隔代修史"之說。

所以司馬氏的「史紀"肯定有訛謬之處。但是歷史久遠無從考證,現代學者還是依靠」史紀「修史,去除神話、迷信,對於無法驗證的歷史只有等待相關證據出現時〈主要指出土等〉方能修正。


司馬遷先生的歷史著作《史記》,是一部真實的歷史鉅著。

其內容的真實性不可否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