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主委陈吉仲指出,农业保险专法的推动能让农民不再看天吃饭。(图/农委会提供)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指出,农业保险专法的推动能让农民不再看天吃饭。(图/农委会提供)

行政院农委会18日拍板「农业保险法」草案,让农民在天灾、疾病与虫害中的农损也有所保障。农委会主委陈吉仲18日表示,农业保险法是一项让农民不用在看天吃饭的政策,不仅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也对未来建立产销履历、农产品外销等有重大帮助。

近年来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农业损失逐年升高。农委会农业金融局副局长李聪勇指出,全国农损2005年共有211亿元,到2009年升为291亿元,至2016年更高达383亿元,总计2003至2017年年间,平均每年有高达123亿元的农损。

过去农委会虽有针对天灾进行补助,但仅是杯水车薪。李聪勇表示,往年农委会有推出农业天灾补助,但仅占全部农业损失2至3成左右,平均现金救助金额每年仅约31亿元。

李聪勇表示,自2015年农委会推出首张高接梨的保单后,至今年6月底为止,累计总投保件数2.9万件、总投保金额60亿元、总投保面积4.7万公顷、投保家禽239万只,且投保件数、金额及面积皆逐年成长;在保险理赔方面,累计理赔件数907件、理赔金额达8919万元。

李聪勇举例,2015年台湾遭遇寒害与风灾时,就理赔35件高接梨案例,理赔金额为357万元;2017年台风降下豪大雨时,也理赔12件屏东养殖水产、72件芒果,理赔金额分别达到1990万元与260万元;去年8月底台湾遭逢热带低压水灾时,也理赔67件莲雾、62件养殖水产,金额分别有70万元与3227万元。

李聪勇指出,目前农业保险除了已开发销售梨、芒果、释迦、家禽禽流感及农业设施等15品项、20张保单,并持续开发番石榴、枣及荔枝等保单,扩大保险保障范围。

屏东养殖业者陈佳德表示,农委会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让农渔民面对天灾更有信心,使大家更有信心投资在农渔业上,让台湾农渔业规模更加扩大,并帮助台湾农产品推向国际化。

「农业保险能够让农民不用看天吃饭。」陈吉仲举例,今年新竹某位农民种有4分地的瓜果,但仅下了一场强阵雨后,农作物全都泡汤,原本4分地能收4、50万的收入,最后只收到4万多块的补助,「据我了解,这样的个案不在少数」。

陈吉仲表示,在有了农业保险专法之后,不仅能有效分担农民在天灾过后的农损,也能覆盖天灾过后市场价格低弱等其他隐形损失,将未来的风险交由专法来理赔。

陈吉仲指出,农业保险专法与往年农委会的政策不同,过去都是政府拿钱出来补助,现在是要农民付出少量金额换取保障,这象征著台湾农业政策的进步。

陈吉仲强调,农业保险执行的复杂度与困难度都很高,从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农业保险的推展极需要政府透过立法支持补助农民保险费、建立危险分散机制及提供保险人租税优惠等措施,今天行政院会议通过农业保险法草案,是法规制度工作的开端;未来农业保险立法完成后,农委会也将尽速订定相关子法规,建立完善的运作制度,全面推动农业保险,提高保险覆盖率,稳定广大农民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