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的日子裡,廣州的天空格外清澈。站在珠江新城的花城廣場上,你能一座直銷帝國的總部大樓。

珠江新城是當今廣州的CBD,當年廣州市政府規劃珠江新城時,仿照了紐約曼哈頓的建設,廣州最高的兩棟寫字樓——東塔和西塔佇立在珠江北岸。在最初的城市規劃中,東塔和西塔是設計成像世貿中心那樣兩棟一模一樣的雙子塔。

後來廣州坊間傳言,911事件

後為了避免不吉利,規劃中才改成了現在西塔弧線圓潤、東塔稜角分明的構造。而像曼哈頓的中央公園一樣,為了方便市民休閒遊玩,政府在這兩棟摩天大樓的附近,也是在整個珠江新城CBD的核心,規划了一塊巨大的綠地花城廣場。

今天,能圍繞在花城廣場周圍的,大都是各行各業的巨頭,其中這棟位於珠江西路12號的高樓,便是無限極

中心。

2017年,權健位列中國直銷企業排行榜第4,而無限極以213億的業績連續三年位列第1,超過權健63億人民幣。而無限極總部所在地廣東也是中國第一直銷大省,2017年廣東的直銷業績達到700億,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是排名第二的天津兩倍有餘。

所以不要再說天津是直銷大省了。你廣才是。

1992年,李錦記集團(沒錯,就是你家廚房炒菜用的那個醬油品牌)成立了專門從事中草藥產品研發的子公司——無限極。

但是提到無限極的成立,就不得不提到一所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彼時,中國有四所軍醫大學,分別位於廣州、上海、重慶和西安。第一軍醫大學,在2004年轉製成南方醫科大學

正巧這所學校也是我的母校。

那年,南方李錦記的一把手李文達,通過各方面的穿針引線,結識了第一軍醫大學的校長趙雲宏將軍,雙方見面談了半個小時後就決定簽訂合作意向書,創立合資公司搞保健品。1992年,李錦記出資3600萬,佔51%的股份;一軍大出技術股,占餘下的49%。

【李文達(左一)、李惠森(後排)在與趙雲宏(中),轉自無限極官網】

不得不佩服當時幾位老先生的眼光,90年代中期,保健品成了中國最好賣的商品之一,保健品生產廠家的各位大佬們賺得盆滿缽盈。1992年的保健品霸主是太陽神,一年賣了13個億。這是什麼概念?那時廣州市中心的房價2000一平,如今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珠江新城,當時還是豬圈和菜地。

1992年,這篇文章的一些讀者可能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上,33歲的華人小伙古潤金剛從馬來西亞跟隨同鄉會回到廣東中山,24歲的蘇北人束昱輝剛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雖然清華表示他壓根不是本校的),而28歲的富二代李惠森跟隨著父親,在第一軍醫大學的科技樓里,李氏父子和這所軍醫大學簽訂合作辦廠協議。

27年後,這三位年輕人分別成了權健、完美中國和無限極的一把手,這三家公司也是目前中國本土直銷三巨頭。

時至今日,無限極和第一軍醫大學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無限極現在的行政總裁余江林先生,就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論輩分,我得喊他師兄,畢竟我也是同專業出來的。

延年益壽是人類的剛需,治療疾病最主要的是靠醫院和醫生,而專業的醫學知識往往過於冰冷,普通人有時難以理解,許多上了年紀的中國人更傾向於從保健品上面尋求慰藉。保健品究竟有沒有用,這在醫學界仍然充滿激烈的爭論。為了規範保健品市場,國家相關部門早有規定,保健品不得宣傳療效。

然而,如果嚴格執行這條規定的話,可以說中國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保健品都得下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第一軍醫大學的冼顯秀教授從茯苓、香菇中提取中一些多糖物質,他認為將這些多糖進行複合可以達到功能互補的作用,於是便研製出了宣稱可以」有效增強免疫力「的複合多糖。而就在這個時候,李錦記找到了當時一軍大的校長趙雲宏,準備一起合作,將這個複合多糖發揚光大。雙方合作成立了無限極後,於1994年推出了第一款保健品——增健口服液。

增健口服液,既是無限極最早推出的保健品,也是無限極過去二十多年銷售最好的產品。

然而冼顯秀所研製的複合多糖,在中國知網上並不能查詢到他有進行過相關人體研究的信息,甚至他沒有發表過任何有關「複合多糖」的研究論文。

所以這東西究竟有用嗎?

這就要說說,藥品是怎麼來的問題了。藥品之所以貴,主要是因為研發成本非常高。當今地球上最燒錢的兩個行當,一個是高能物理,建一個強子對撞機就得幾百億,就為了研究我們從來哪裡來;而另外一個行當就是藥物研發,研究我們怎麼活下去,美國目前一個新葯的研究成本大概是26億美金。

葯是怎麼來的?過程其實很簡單,科研人員首先得有一個idea,然後根據這個idea提煉或合成一個葯,這個葯在試管中或在老鼠身上有效果,然後就做人體臨床試驗,臨床試驗通過了,這葯就能上市了。

然而每一步都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實際上,I期臨床試驗中只有三分之二的藥物能II期,而所有II期藥物中只有三分之一能進入III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藥物最終能上市,而這僅僅是有幸可以參加臨床試驗的藥物,絕大多數藥物在動物階段就被斃了。

【藥物研發是真正九死一生的行當】

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結構,剛踏入研究大門的醫學生們往往都是飽含凌雲壯志,恨不得自己的科研成果明天就能改變人類命運。教授們會非常友善地保護他們的野心,因為這份野心會迅速被赤裸裸的科研數據擊成粉碎。我本人在日本讀研時,也曾認真思索過我以後要是站在諾貝爾獎領獎台上得先謝誰後謝誰的問題。

而此刻我正窩在家裡碼字。俱往矣。

說回藥物。絕大多數藥物,或斃於動物試驗,或斃於臨床試驗,上市無望,有些人就想著可否將其中一些往保健品方向發展。比如你沒機會開F1,但是你能從卡丁車上獲得飆車的樂趣,感覺自己是番禺區萊科寧,雖然兩者還是有不小的的區別。

這也是許多保健品的邏輯:咱雖然比不上藥品,但動物實驗證明咱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你用了就能強身健體。

然而有三個問題,首先老鼠身上有效不等於人體有效;其次無論怎麼做實驗,那麼多指標中你總能找到幾項指標有變化的,但局部不代表整體;最後,葯和毒只有劑量的區別,鹽吃多了都會齁嗓子,你這個保健品會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除了花錢)是否都搞清楚了?當然還有一些保健品連試驗都沒做過,純憑臆想,這是後話。

現代醫學講究證據,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泛泛而談,我們稱之為玄學。

回到複合多糖的話題,實際上這東西既不是葯,而是否真的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沒人清楚,我在中國知網查了半天也沒發現相關論文,所以無限極寫的增健口服液「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的侵襲,增強並改善體質」,這個結論怎麼來的,我希望可以公布一下原始研究數據,為提高我國醫學研究水平添磚加瓦。

相對於權健而言,無限極的高明之處是在創始之初藉助了軍隊大學科研力量,如今你在增健口服液的宣傳上還時長可以看到「第一軍醫大學」的字眼。如果沒有98年平地一聲驚雷起的那句話,我們今天面臨的情況可能還會更加混亂,也正是那句話,阻斷了許多軍隊院校利用那些靠譜或者不靠譜的科研成果到市面上圈錢的願想。

除了第一軍醫大學,無限極還試圖通過其他軍隊醫療系統為自己宣傳造勢。無限極的一些銷售人員多次聲稱301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開設」亞健康門診」,表示門診為亞健康人群、重病患者推薦使用增健口服液。無限極背後的銷售人員生怕有人不知道301醫院,特地強調」301醫院擔負著中央所有領導健康責任」。

作為國內頂級醫院之一的301醫院,確實為許多領導人、解放軍戰士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提供醫療服務,但301從未開設亞健康門診,你今天百度搜索「301 亞健康」,能搜出來一大把各路保健品的軟廣,這些軟廣讓不少老百姓信以為真。301醫院不得不多次發布聲明,表明醫院從未對外推廣過任何藥品及保健品。

然而官方的闢謠聲明,仍然擋不住廣大無限極直銷的宣傳攻勢。在一些無限極直銷人員的口中,無限極的產品成了對於癌症、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都治的神葯。

並且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剛剛生下來的寶寶都能安心服用,就問你服不服?

【轉自醫生媽媽歐茜微博】

彼時,第一軍醫大學入股無限極,應當不會想到,27年後,這個品牌會成為中國第一直銷品牌,也應該不會想到,增健口服液產量超過50億隻,被喝進無數中國人的身體。這個口服液不是藥品,但有一些人相信它是藥品,還有很多人在努力讓別人相信它是藥品。

這些保健品帝國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其特有的營銷模式。許多企業堅稱自己所做的是直銷,堅稱底下銷售人員的說法不代表公司觀點,對於這些說法我不做評估。只是前段時間天津傳來的消息,可能會讓不少同行如坐針氈——一月初,直銷巨頭權健的束某某等18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某些保健品的神話終究破裂,就像90年代名揚大江南北的馬家軍及其背後的中華鱉精,最終被記者發現偌大一個廠就養了一隻鱉,年產鱉精一個億,而馬家軍的輝煌戰績,全靠集體服用興奮劑。

27年過去了,在中國的保健品營銷網路中有人進來,有人離開,有人高呼療效神奇,有人感覺上當受騙,還有人賺得盆滿缽盈。大家都在保健品帝國中一路狂奔。

直到大廈崩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