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来不惜才,因为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12月底的北京格外寒冷,尤其是早晨八点的太阳,还显得有些冰凉。

「我在去看房的路上。」

「你要买房吗?要结婚了?」

「嗯....是租房,想换一个。」

「这是你毕业后第几次搬家了?不嫌折腾吗?」

来到北京已有六年,身边选择离开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我还在坚持。六年搬了四次家,很折腾,但这就是北漂生活。眼前这个虽然是合租,不过这装修像模像样的独卫主卧还是让我会心一笑。

「就它吧,冬天一个人来找房未免显得有些凄凉,不想再挑了」

「这时候租房真的很划算,年前退租潮逼得我们不得不降价,他们很多回去了就不再回来,就算是牺牲一个月的押金也无所谓。不过还好年后能涨回来。」

或许我真的很幸运,在年前捡了漏。可是对那些年后入京的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期待著来北京大展身手;也可能是小镇青年们,认为自己能在这里创出一片天地。可事实上,真的有这么容易吗?

今年冬天有一种错觉,似乎除了北京全国都在下雪,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寒风的侵袭。

2018年12月,ofo退押金的新闻铺天盖地。历经一年多的爆发式增长,共享单车出尽了风头,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无限的可能。可商业模式的瓦解、行业热度的快速消退也让很多人来不及反应。

当我们看到ofo办公楼下排著长长的退押金队伍时,有的人会调侃、会讽刺,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会觉得惋惜和深感世事无常。戴威说过:「跪著也要走下去」,但愿吧。

不仅仅是当初备受资本青睐的明星创业公司迎来了巨大的变局,就连大厂们也开始不安。京东、网易、知乎、美图、BAT,这些矗立在帝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今年冬天不断传来缩招、裁员的消息。

业务转型、营收平衡、人才升级、末位优化.....尽管它们对于裁员风波的回应都显得很积极正常,但身处其中的职场人还是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一部分人不敢逃离,一部分人不得不接受失业的现实,还有一部分人压根找不到工作。

如今,00后已经成年,90后全部走上了奔三的道路,80后开始以「中年危机」自讽。然而,「中年危机」这个词现在好像有些变了味,就像90后总把脱发、失眠、颈椎病挂在嘴边一样。在寒冬下的职场,危机早已不仅限于中年人。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问题频频被抬上桌面,似乎每一年都声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不是媒体为争眼球反复揪著这个问题不放,实际上的确如此。数据显示,2018年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人,成为近十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或许2019年毕业季,也会被冠上「史上最高值」的头衔。

上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可想通过上大学来实现逆袭的门槛却高到难以触及。如今,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大多数人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人社部毕业生数据,今年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但是在国内产能过剩、经济下行、企业用工不足等大环境的影响下,这么多就业需求真的能得到解决吗?

今年,在177万考研人中,有近六成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可我们似乎也能看到,多年后研究生应该也不再是稀有物品。那时候,又该靠什么来竞争呢?

北京常住人口20年来首次下降,这其中应该也有不少践行「逃离北上广」口号的人吧。不过在我看来,「逃离」这个词未免显得有些消极。

如果是因为压力大、没房没车等外在因素选择离开或许称得上是「逃离」;但也有一部分人,只是因为在摸爬滚打中看清了生活的方向,最终选择了向往的方式来过好自己接下来的日子。

有的人想明白了选择离开,有的人却义无反顾的挤了进来,不管这里的冬天有多么寒冷。

就像我那个读完名牌大学研究生,并且已经拿到了铁饭碗的朋友。就在9个月前,他从老家的国税局出来,踏进了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高考、考研、国考对这种学霸而言,说很轻松那是假的,但是在大多数学渣眼里,他们的确「顺风顺水」的取得了高学历,拿到了铁饭碗。比起那些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人,他们的确很是让人羡慕。

久经互联网公司摧残的我问他:「你怎么这么想不开?」

「我在体制内干了一年半,每天浑浑噩噩,感觉自己的余生一眼望到了头。我经常都在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说:「难不成你还想改变世界吗?」

他笑了笑:「我只是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折腾一点,我始终认为,如果我辞职可能会后悔一时,但如果不辞职我会后悔一辈子。」

「刚开始全家人强烈反对,甚至要和我断绝关系,可那又怎么著,我认定的事绝不改变。」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北京,来之前我认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真正来到这里以后,还是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长叹了一口气:「家人的不理解,工作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那颗紧张而无处安放的心。」

「所以你是后悔了吗?」我问到。

他转头看了一眼窗外,我隐约看到了这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已经长出了几根白发。「没有,我清晰地记得,签下第一个客户之后,我一个人跑到公司后面的公园,眼泪止不住地流,之前所有的委屈和压力一下子就释放出来,那种久违的兴奋感让我重新感觉到了生命的力量。」

「虽然现在看来不容易,但我喜欢北京的生活方式,以后也一定会留下来。」

我在想,如果是我可能没有他这般勇气,无论是怕家人失望,还是对未知充满恐惧。但通过他的故事,我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敢尝试,不去改变,那注定平庸;可如果做了,纵使最后可能会失败,但至少努力过,也拥有过拼搏的幸福感。就像马爸爸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的一个长辈,从一个没读过大学的小兵,一路摸爬滚打,自考法学院,最终坐上了某军区法院副院长的位置。

前些年退休,本该颐养天年,过著每天下棋、散步、带孙子的生活。可是偏爱折腾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拿著自己的积蓄出去和朋友做生意。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毕竟在体制内太久,他确实不了解如战场般的商场究竟有多险恶。

就像这位长辈说的:「好像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名望,就这么被自己亲手毁了。」不过在我看来,他黯然的神情中好像还带著一丝骄傲。

我想他并不后悔,毕竟他用前半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触达的目标,得到了功与名。暮年又把握机会好好的折腾了一把,要说精彩,想必这就是了吧。

其实,我也想过很多次,今年过年回家就不回来了吧,可最后还是默默地定了返程的机票。我怕离开后很快就会被人替代,以后想吃回头草就真的很难了。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放弃,还有很多人挤破头也想进来站稳脚跟,已在其中的我为什么要轻易退出呢?

不管寒风多么凛冽,其实,闭上眼静静感受,北京冬天的阳光还是很暖很柔的。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与千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