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解放軍某部在湖北隨縣西北一個名叫擂鼓墩的地方興建營地、平整山頭之時偶然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墓葬。

經考古發掘證實,這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曾侯乙的墓葬,出土各類隨葬品15000多件,包括曾侯乙編鐘等9件國寶級文物。

其中,一件多節龍鳳玉佩更因技藝繁複、巧奪天工,堪稱爲戰國玉器中的絕世瑰寶。

這件器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它出自於曾侯乙墓的主棺內。全長48釐米,寬8.3釐米,厚0.5釐米。

整件器物使用了五塊玉料,共裁製成16節(或26節),包括13塊鏤空雕刻的格式玉片以及24個圓環、半圓環或方扣。

令人驚奇的是,這其中有活環12個,8個不可拆卸,另有4個不但可以拆卸,而且可以這4個活環爲中心卷折起來,整件玉器能夠捲成團狀。

這件器物出土的時候是卷着放置於曾侯乙屍骨的頜下,有人推測是帽飾或項飾。

戰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有這樣一句“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是說戴着高高的帽子,佩戴着長長的佩飾品,可能高冠和長佩正是戰國時期貴族身份的象徵。

這件龍鳳玉佩長達半米,異常華麗,正符合曾侯乙的國君身份,可能就是他生前的佩飾品。

推介者 石洪波

天津師範大學學歷史文化學院

撰稿丨遊曉菲

音頻丨遊曉菲

製作丨張曉悅

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