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一般,大一剛來的同學,由於受到軍訓的良好薰(wu)陶(dao),早上會在7點或之前起牀,上午上課,中午喫飯,下午上課,傍晚喫飯,晚上上課。一天最多六大節課(當然如果你搞到了赫敏的時間轉換器可以多上兩節),如果沒有課,同學們普遍選擇去教室或者圖書館上自習。清華雖然學風優良,但是課後複習的人並不多,課前預習的就更少。所以自習內容主要是寫作業。到了大二大三,部分同學已經明確有出國意向,自習的內容除了寫作業以外還有背單詞。

網友二:

第一,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很好,畢竟身邊的同學基本都是從小到大身邊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很有自己想法,很勤奮的,大一就拼四六級,大二開始拼雅思託福等等。

第二,大家基本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很早就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併爲之做準備,畢業後相當一部分都出國了,也有一部分直接保研的,小部分直接工作。

高中三年的努力就是爲了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如果成績相差比較大,可以學習《瘋狂600提分筆記》(福建師範大學發貨)裏面有解題技巧,答題技巧,以及9大科目知識考點,直擊高考考點!

網友三:

經歷了同樣的高三,能夠進入清華園讀書的人,努力很重要,除此之外學習方法也相當重要。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想要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只有提高自己的效率。

基友有一個學霸舍友,不是那種起早貪黑沉迷學習的類型,同時會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習效率是真的高,其中的祕訣就是非常善於歸納總結吸收。看書的時候能很認真的看進去而且邏輯十分清楚,非常善於終結歸納,考前梳理知識點也是一個強項。

網友四:

不管哪所大學,學生都是個體,也就是說每人都不一樣的想法,當然清華大學的學生都很優秀,認真學習的佔多數了,至於怎麼過來的,各種摸爬滾打都有。看自己了。

不過,他們有很嚴格的體育課。清華人爲了踐行爲“爲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非常重視體育鍛煉,體育課是出了名的嚴格,2017年開始,從清華畢業必須游泳達標,不會游泳,不能畢業。不知是不是受到大學的影響,同事熱衷於長跑,經常乘車去異地城市參加馬拉松賽事。

大學,對人的影響不僅僅是四年。

網友五:

我之前在中科大上學,據我所知,他們的學生首先是基礎課學的紮實,比如數學,物理,英語等。大學的期末考試也比很多學校考的難,並且考試有一定的掛課率。學校的學習氛圍很好,比如很多學生本科期間考雅思等等。

都是很有名的學校,同時校址又是在首都,所以可以想象生活是怎麼樣的,不是高大上就是故事滿天飛,要不然就是學術氛圍濃重,總之感覺應該是蠻高端的。

網友六:

沒有上過北大清華,上的是復旦。想着應該都差不多吧?讀書,肯定是比較認真,因爲大家都認真,也因爲教授比較好比較負責,混起來肯定比其他學校難。

跟所有其他學校(其他等級學校)不一樣的是,學校的資源比較豐富,機會比較多,各種思想潮流就比較活躍,這是讀好學校最大的優勢。

讀好幾本書容易,上面說的這些不容易。學生也因此從眼界到見識到學識到思想都比其他普通學校稍高。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及工作中再進一步,慢慢地其他學校畢業的學生就比不上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