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大氣磅礴,同時又有著強烈的借古諷今意味的歌曲。

從題目來看,「伴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伴君如伴虎」這一成語。

那麼顧名思義,這首歌就是在寫君臣關係。

下面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走進這首歌曲。

一、獨特唱腔

在《伴虎》的演唱過程中,我們沒能聽到許嵩如《清明雨上》、《廬州月》的唱法那樣清澈空靈的治癒系嗓音,也沒能聽到如《小煩惱沒什麼大不了》、《敬酒不喫》那樣獨特的嵩式慵懶唱腔。我們聽到的是許嵩帶著一種深沉,咬字略重,唱法獨特的腔調。

尤其是最驚艷的是第二、三段的副歌,許嵩居然沒有使用假音的技巧,非常罕見的直接將真聲飈到了HighC的高音!

第三段副歌唱到「誰說你對」時,許嵩更是已經語無倫次,連吼了三個「誰」來表達自己滿腔的悲憤之情。許嵩的才華橫溢眾所周知,隱晦的表達某些情感可謂是信手拈來。這種直抒胸臆的情緒流露在許嵩的作品中可以說是比較罕見的。

所以在唱腔方面,這首歌可以算得上是許嵩標新立異的一首作品。

二、創作背景

《伴虎》發佈於2012年7月2日,是許嵩第四張專輯《夢遊計》裡面唯一的一首中國風歌曲。

許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這首歌真的唱哭了,錄製的時候我前半部分在喝水平復心情,手裡有拿一個杯子,後半部分唱到了高音的時候我猛地把杯子摔向牆壁,真的是非常憤怒,有滿腔的憤怒,真的再也不想唱這首歌了。」

從許嵩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這首歌是動了真感情的,在唱的時候有很深的情緒流露——毫無疑問,他非常用心,這是一個真正的音樂人對自己創作的癡迷,對自己職業的尊敬。

下面我們來仔細品味歌詞,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故事能夠讓許嵩出現如此巨大的情緒波動。

三、歌詞解讀

歌詞分為三段,第一段用文臣的筆觸去寫,第二段用武將的口吻去說,第三段,也就是副歌部分則是許嵩自己站在歷史觀的角度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第一段

我們說好都不貪不想

這世界太多來去無常如果可以給我三千丈白髮蒼蒼紙瀉輕狂濃墨飛揚陣亡

從「紙瀉輕狂」、「濃墨飛揚」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博學多識的文臣。「我們」自然指自己和君王。「不貪不想」說的應該是自己無論對待國家還是對待君王都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可是世界上有太多無法預料的事情。

「這世界太多來去無常」明指世事難料,意外時有發生,暗指君王多疑的心理。

「如果可以給我三千丈,白髮蒼蒼」這裡引用了李白的《秋浦歌》

我為你出謀劃策,描繪政治藍圖,竭盡自己的才能助你君臨天下,為這治世的謀略嘔心瀝血,為這當朝的光景鞠躬盡瘁,可最後卻因你的猜忌和懷疑而亡。

另外,「陣亡」多指為正面的、積極的事業犧牲,含有褒義。許嵩在這裡用了「陣亡」,而不是「死亡」。更是體現了一種辛辣的諷刺和對於臣子處境的無奈和悲哀。


  • 第二段

我們說好都不躲不藏

殘舟已經乘破了巨浪如果戰鬥成我的理想萬人敬仰舉世無雙最後一樣陣亡

從「戰鬥」、「殘舟」可以看出這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武將。「我們」仍指自己和君王。

「不躲不藏」表示了自己對於弄權作勢的不屑和對於君王的耿直、坦蕩。

「殘舟已經乘破了巨浪」這裡引用了宗愨「乘風破浪」的典故。

想當年為你出征之時年歲正好,金戈鐵馬平定天下,舞刀弄槍血灑天涯。如今替你打下這座江山,乘破驚濤駭浪,已是人老舟殘,就算我的理想只是不斷出戰,依然無法消除你心中的猜忌和疑惑。就算我有開國之功,舉天下之無雙,受萬人之敬仰,最後仍逃脫不了陣亡的下場。


  • 第三段

來者可追

文過飾非誰說你對我笑誰可悲

恩寵難回

流過血的人都無所謂誰能以為同朝可同寐

這一段是許嵩作為一個後人對歷史的評判和感慨。

起筆引用了兩個成語。

「來者可追」出自《論語·微子》。原文為「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後逐漸發展成「往者不諫,來者可追」這樣一個成語。意思是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未來的還是能趕得上的。

而「文過飾非」出自《論語·子張》。意思是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犯下的過失和錯誤。

過去的一切已不可挽回,未來的一切還來得及補救,你作為居廟堂之高的君王,如果為了黎民百姓著想及時補救自己的過錯還來得及,何必用漂亮的言語來掩飾自己的過錯?

「誰說你對,我笑誰可悲」意思是認為你是對的人,必定逃脫不了和我一樣「陣亡」的下場,所以我笑他可嘆可悲。

如果說「我笑誰可悲」是文臣的悲涼,那麼「流過血的人都無所謂」就是武將的豪爽。

恩寵難回從前,徵戰沙場流血報國的武將從來都無所謂,只是這歷史的長河滔滔不絕,又有誰會覺得有能力的大臣和君王可以在同一朝代和平共處。

四、歌曲細節

《伴虎》還有幾點值得推敲的嵩式小心機。

1.第二段歌曲唱到「最後一樣陣亡」的時候,「陣亡」唱的是「稱王」。

這裡是不是在表達武將的不甘,和麪對君王起了殺心的行為產生了一絲偏激心理呢?這個地方如果認真聽真的可以發揮一下想像力來揣摩許嵩這麼唱的用意。

2.最後一段副歌,唱完「誰說你對,我笑誰可悲」的時候有一陣大笑聲。

這笑聲充滿了玩味,既是對那些說君王這麼做是對的人的嘲笑,又是對自己一生報效國家卻落得如此下場的無可奈何之笑 。

笑別人,亦是笑自己。

3.整個歌曲結束後有一陣連續四聲的「吾皇萬歲萬萬歲」,這又在整個歌曲的基調和內容已經奠定之後作上了點睛之筆。

這四句「吾皇萬歲萬萬歲」把全歌塑造的因君王妒才而死的文臣武將的思想品格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他們明知擺脫不了伴君如同伴虎,最後一樣陣亡的命運,雖心有不甘,卻仍一心為國,對置自己於死地的君王忠心耿耿,坦然地面對死亡,喊出那句「吾皇萬歲萬萬歲」,這是一種悲壯的英雄氣概,是值得世人敬仰的高尚品格。

說到這裡,許嵩用「陣亡」而沒用「死亡」的又一個隱晦的原因也就可以看出來了——即文臣武將雖因帝王猜忌而死卻仍當是為國捐軀的決心。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五、現實意義

縱觀歷史發展的潮流,歷朝歷代的君王無不有一個特點,他們既需要有能力的文臣和武將替自己打拚天下,又害怕這些賢才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仔細一想才驚覺駭然,連歷代明面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替皇帝處理軍國大事的宰相都能在明朝時被皇帝光明正大的廢除,那麼那些地位並沒有顯赫至斯卻才華橫溢的大臣又會落得怎樣的悽慘下場可想而知。

從明朝設立的內閣到清朝的軍機處南書房。皇帝總攬天下的野心不斷加強,這是當時時代的悲哀。

可歷史永遠是不斷發展的,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如今的社會主義社會,落後的愚昧的制度必將會被先進的嶄新的思想所取代。

那些在歷史的潮流中化作塵埃的一位位因威脅君王地位而死的才臣們,是值得歷史銘記的。

《伴虎》是在提醒我們銘記過去,記住歷史上錯誤的教訓,以史為鑒,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這就又有了幾分《拆東牆》中「當時的明月換撥人看」的意味。

六、主題升華

在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我們仍然會遇到類似於《伴虎》中所寫的君臣關係的問題。

比如朋友之間過河拆橋的背叛,領導對能力卓越的下屬的刁難等等。

這種情況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伴虎」實際上也是在伴我們的內心。

「虎」指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的「貪婪、自私、嫉妒」等負面情緒,能否把控好調節好這些情緒,就是自己能否處理好自己與心中的「虎」之間關係的關鍵。

最後說一下,這首《伴虎》,無論是從格局、意義還是內容都算得上是許嵩出類拔萃的一首作品,全篇歌詞多處用典,文字簡潔凝練,意義包羅萬象,是能體現音樂人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學底蘊的一首作品。

另外,希望喜歡許嵩的小夥伴們可以更認真傾聽他的歌曲,其實他的歌很多都不只表面聽到的那麼簡單,很多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一些隱藏在或聲音或歌詞下的比較深層面的含義,希望大家多多思考,這樣也許會得到更多的感悟。

十年許嵩,雅俗共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