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年多的許嵩在2014年迎來了自己第五張專輯《不如喫茶去》的發表,不同於上兩張專輯《蘇》和《夢》的簡單宣發,這一次,在宣傳上,顯然投入了不少。

2014年上半年是我大學生涯的最後半年。考研失利,為畢業把要補修的課匆匆補完,甚至沒來得及找好工作。就這樣頹廢的我回到了家中,卻意外的遇到了許嵩新專輯的發表,其中《山水之間》率先登場。

如果你要問我初聽《山水之間》的感覺,我只能回答:久旱逢甘霖。那正是人生最低谷的時刻,清新素雅的歌聲彷彿能一掃我心中的疲敝。如果說兩年前喜歡「看得透,放得下」是不懂裝懂,那時的我就開始漸漸體會到了真諦。當年《廬州月》裏唱到「半生浮名只是虛妄」,可能沒多少感覺,到《山水之間》的「半生累,盡徒然,碑文完美有誰看,隱居山水之間誓與浮名散」時,真切感受到許嵩視名利如浮雲的心境。

《山水之間》還特意弄了好幾個版本,邀請了胡夏王錚亮黃齡演唱不同版本,可見許嵩和海蝶對這首歌的重視。不同版本也有不同的特色,可謂別出心裁。就我而言,最喜歡的還是許嵩版,因為詞曲編曲一手包辦的許嵩對這首歌的感情和內涵是最瞭解的,同時也符合他的音色特點,還因為我喜歡的那一句——林中撫琴曲委婉,羣山聽懂我悲歡。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先生的話總是這般深刻。世界之大,天地之廣,可能找不到一個能理解自己悲歡的人。寄情山水之間,緩緩撫琴,可能只有羣山能聽懂我悲歡吧。人生最難得的可能就是知己了。多年前,許嵩的《淺唱》裏的,一個人也要清醒決絕地走下去。人生路漫漫,孤獨是不可避免的,與其自怨自艾,不然放開自己,坦然地走下去。

《不如喫茶去》是一張中國風專輯,專輯的九首歌,其中有五首是中國風。主打的《山水之間》不僅是中國風,而且是許嵩本人編曲。不論別人怎麼看,在我看來,許嵩在中國風上的成就,鮮有人能出其右。如果這張專輯提前一年多發表,恐怕許嵩的人氣能保持下去,但如果真是那樣,就不是許嵩了。

當然許嵩可以不在乎很多東西,也有在乎的一些東西,但身後的海蝶不能。事實上,這次專輯的製作,詞曲都由許嵩包辦,但編曲上除了許嵩編曲四首,還有楊陽、李榮浩、陳偉倫、田汨和洪敬堯各一手,都是業內知名編曲家,如洪敬堯是給周杰倫編曲的三個主要編曲家之一。由此可見,許嵩本身在音樂的道路上是越走越寬的,與更多的優秀音樂人合作。此外,在專輯的外在製作以及MV的拍攝製作上都費了很大功夫。

而在專輯發表的半年了,許嵩參加了很多專訪,將專輯傳遞給更多的人。諸多專訪中,最喜歡的還是網易雲的超級面對面第69期《許嵩:有時孤獨也是一種美麗》。許嵩說到:懂的人自然會懂。倘若不能被人理解,通常現在孤獨,但許嵩認為,孤獨有時也是一種美麗。在音樂作品被發表後,作品本身的解釋權就不屬於作者了,聽眾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是否與作者一致並不是那麼重要。許嵩的豁達已然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不如喫茶去》同樣是許嵩的誠意之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短時間內的人氣回升也實屬正常。但就像許嵩在某個專訪中笑道:作為90後非主流音樂巨匠,到頭來竟遭到70後的喜愛,真是晚節不保。我要讓70後回頭是岸。再出十首《灰色頭像》或《幻聽》那樣的可以力挽狂瀾嗎?不乏自嘲的許嵩其實對外界的看法還是有所瞭解的,但依舊決定他的音樂道路會一路向前,絕不會再做類似早期作品的重複之作。

2014年的下半年,許嵩在專輯的宣傳和接受專訪中度過,而我二戰考研,卻再遭敗績。而今回首可能是我人生的最低谷,好在還有許嵩的歌陪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