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許嵩中國風歌曲裡面的經典之作,這首9年前的《廬州月》無論是詞還是曲,即使到現在都依然算是中國風歌曲裡面鮮有的佳作,歌詞全篇押「ang」韻,唱起來朗朗上口。

這首歌詞的內容很值得推敲,下面我們就來細細的看一下,這個有著清幽皎月的夜晚到底帶給了許嵩怎樣的感悟。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

宿昔不梳憶苦十年寒窗

如今燈下閑讀紅袖添香

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全詞起筆就運用了「鑿壁偷光」的典故,來寫自己年少求學之時的刻苦與努力。

重點在第二句,很多人不明白第二句的意思,理解第二句其實關鍵就在第二句的「宿昔」是什麼意思。

不難看出,這裡「宿昔」用的就是「從前,往常」的意思,那麼這句話不難理解為: 回憶起從前十年寒窗刻苦讀書時連頭髮都未曾梳過。

後面「如今」一詞則將筆觸從回憶中拉回現在,又是燈下讀書,不過曾經的「苦讀」卻變成了「閑讀」,並且身旁已有了佳人陪伴。這裡「紅袖添香」的意思是作者學習時有年輕貌美的女子陪讀,而這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其實就是許嵩全文都在思念的那位「姑娘」。

所以許嵩對此的感嘆是:半生過去了,浮華的功名不過是一片虛無。

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

柳絮紛飛裏看見了故鄉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

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這幾句寫的是既美又有意境的。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 三月初春,晚風溫潤。一位白衣翩翩的公子在月夜裡思念故鄉,思念故人,朦朧的月色氤氳了眼前佳人俏麗的身影,模糊了回憶裏故鄉的輪廓,那在飛揚的柳絮裏若隱若現的,會不會是曾經的故鄉?你是否還在那我們曾經相約的老地方?廬州的月光,如清澈的小溪流淌在心上,那一縷佳人的青絲,縈繞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在回憶的相框裏永遠珍藏。

橋上的戀人入隊出雙

橋邊紅葯嘆夜太漫長月也搖晃人也彷徨烏蓬裏傳來了一曲離殤

這裡化用了姜夔詞裏的典故。

橋邊不知為誰生長的紅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目睹著一對對有情人,許嵩的心中也有著一位姑娘(從前文「紅袖添香」 「青絲」 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而許嵩把自己比作橋邊的紅葯,孤獨的觀望著一對對的情侶從橋上經過。

月光在雲海的穿梭下變得忽明忽暗,而人也受到了環境的影響開始變得敏感,開始猶豫不決,開始多愁善感,就在這時,遠處的小舟裏傳來了一曲悠揚悲涼的樂曲,瞬間勾起了許嵩對於故鄉無盡的思念。

廬州月光

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太多的傷難訴衷腸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廬州月光梨花雨涼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

家鄉月光

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副歌部分是本首詞的高潮部分,歌詞名為「廬州月」,可前面的內容隻字未提全詞的核心「月」,原來許嵩把情感最關鍵的表達放在了副歌部分。

根據詞的意境可以瞭解到,第一部分的副歌裏許嵩與心中的「姑娘」相見了,月光如水,灑在心房,可是月下的姑娘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了,所以心裡留下了許多難訴衷腸的哀傷。

這裡重點解釋下「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句話引用了納蘭性德的詩句。意思大概是美好的事物或人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珍惜,覺得這是尋常的情況,等到失去了之後才發現,才懊悔當初自己沒有珍惜其珍貴之處。

許嵩一個「嘆」字,寫盡了自己的惆悵,懊悔之情。

第二部分的副歌所傳達的信息裏,可以看出許嵩再次與姑娘分別,這部分的悲涼和惆悵之感比之於第一部分更加濃鬱。

這裡許嵩創造了一個新詞「梨花雨涼」

這裡的「梨花雨涼」是形容女子的憂傷落淚,只有這個解釋最為貼切,最能符合全詞的故事情節。

許嵩在月下思念的姑娘在別人的身旁流著淚同時也在思念著許嵩。

許嵩在月下思念的曾經的故鄉也有著如今晚一樣皎潔明亮的月光。

記憶中家鄉的月光深深的烙在心上,可現在卻身在異地,可現在身旁卻沒有了曾經的佳人,雖然對於故鄉的眷戀仍未改變,但他的哀傷也不再是當年的哀傷,淚光也不再是當年的淚光了。

下面總結一下。

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許嵩把自己對於故鄉的留戀,對於心中一位姑娘的思念,用音樂的形式表現了出來,於是就有了這首唯美與輕柔並有,思念與惆悵共存的《廬州月》。

最後附上一張唯美的毛筆行楷廬州月海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