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沙-三沙市人民政府網 :就是永暑礁。

2017年,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圖。

叫永暑島的人估計是在網上看了個段子,就到處亂說。

新聞:「南海救115」輪成功救助永暑礁遇險漁船

時間:2018-08-15 來源:三沙衛視 新聞鏈接:中國三沙-三沙市人民政府網

///////////////////////////////////////

2017年央視軍事農業臺的新聞報道也是用永暑礁。

南海島礁建設紀念碑揭幕儀式在永暑礁舉行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m.news.cctv.com圖標

///////////////////////////////////////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永暑礁永遠不可能是永暑島。

國際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www.un.org

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

另,第六十條: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不具有島嶼地位。它們沒有自己的領海,其存在也不影響領海、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界限的劃定。

//////////////

永暑島的合法解釋只能是:永暑礁人工島的簡稱。


目前的主流叫法還是「永暑礁」,但是未來會不會改成「永暑島」,誰也不知道。

事實上,無論是聯合國海洋公約還是國內法,都沒有對「礁」和「島」的區別做出明確的定義。

比如說,聯合國海洋公約中,看起來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的很好:  1. 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  2. 除第3款另有規定外,島嶼的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應按照本公約適用於其他陸地領土的規定加以確定。  3. 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

但實際上,從執法的角度,這幾條都是模糊不清的。

比如,第一款,「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既沒有約定「自然形成」的定義,也沒有約定「自然形成」的時間。到底在自然島礁的基盤上加固人工設施屬不屬於「自然形成」,就是一個十分有爭議的點,國際上到現在也無法達成共識。如大家所知,日本在沖之礁上增加人工加固設施,使其露出水面且不會被海水侵蝕而消失。其實這是普遍的做法,隨著地球變暖海平面上漲,一些小島如果不是不斷由人工加固防波堤和海堤,也早就消失了。那麼這種島都不算是「島」嗎?另一個問題是珊瑚礁,很多珊瑚島的地質基層實際上是不會露出水面的,是由於上面生長的珊瑚礁才露出水面。如果他們沒有珊瑚了,就不是島了嗎?反過來說,我在原先的礁上種上速生珊瑚,讓它露出水面,這算不算「自然形成」呢?

再反過來,如果一個本來是「島」的,被人類破壞了,比如用炸藥把表層給炸碎了,現在露不出海面了。那它還算是島嗎?那過幾天我又給他修復了呢?又用混凝土給他壘上了呢?

這一切實際上都是模糊的。

再說第三款,「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這一款也很模糊。

比如說,「維持」?維持多久算維持,一天?一年?十年?一輩子?我派人攜帶物資過去駐紮,每年再換一波人,這算不算「維持」了人類居住?然後,怎麼「維持」算維持?大陸把所有喫的喝的都送過去,這個島只出住的地方,算不算維持了呢?那隻送一半呢?還是一千克東西都不能送也能活下去纔算?(要是按這個標準,全世界沒有幾個海島能離開大陸生存)?這也是很模糊的。聯繫起來看,中國在解釋南海填島時,外交部的官方回應就是:「改善駐島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來,現在你告訴我,南海這些島礁算不算「維持」了中國駐島人員的「居住和生活」?

說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抱著本聯合國海洋公約就跟抱著本聖經似的,國際法裏空子和模糊之處多了。不要像本題下某些答主一樣,大放厥詞什麼「永暑礁永遠是礁」。連「人工島」的明確定義聯合國海洋公約都沒講清楚,你憑什麼斷定永暑礁就是「人工島」呢?誰給你的權力?

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只能說,現在國內宣傳的口徑,還是「永暑礁」。說不準幾年後就搖身一變成了「永暑島」了,誰知道呢?

「不信法別來學法,盡信法不如無法」,這是我讀法碩第一天,我的導師給我的忠告,送與諸位共勉吧。


長大了
錢不能白花,島不能白填

md只有島纔有所謂的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然後你懂的。

---------------------------------------------------------

原諒我的無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