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又要为铁人三项全国运动会做准备了,测个5km还蛮适合检视自己的能力的,在本周三测完后回顾了一下自己以前的测验成绩,2016年3月的时候,还能跑到16:40,现在退步一分钟,除了训练量没这么稳定外,体重增加也是个原因~以下是我对于我测验和比赛的分析(2016/03 5km测验、2016/11 美津浓接力第七棒、2018/12 5km 测验)。

主要针对几个 Oh My Garmin 呈现的数据作分析

萤幕快照 2018-12-29 上午11.06.36.png

三次测验&比赛分析

2016:03 5km.jpg

2016/03 5km TT

 

2018:5km.jpg

2018/12 5km TT

2016:11 5km .jpg

2016/11 美津浓接力赛-第七棒

 

垂直震幅-三次数据其实垂直震幅差别不大大约落在8.5-9.5,这跟我跑步习惯比较有关系,我跑起来会特别挺胸,步态部分比较弹跳,虽然比较耗能,但我觉得这样比较能够让我的力量传导,这三次数据在这两年内,也没太大的改变,证明虽然没有足够的训练量,但跑姿部分也没受太多影响。

步幅、步频、触地时间-这三个数据虽然在图表相差不大,但也明显呈现,速度越快(步幅越大、步频越高、触地时间越短),速度越慢则反之,虽然整体平均来看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可以看到每个测验细项的照片中,跑到后段的浮动值越飘越高,尤其训练量不足的时候,差异更大,所以要在后段要维持好稳定的速度,这三个数字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好的追寻方向。

平均心跳、月跑量-看图书故事,跑越多心跳越低,这跟有氧能力有蛮大的关系,在测验5km中,并不是完全有氧或是无氧,大约是80-85%有氧&15-20%进入最大摄氧区间,所以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前段太早进入无氧状态,后段的稳定性就会很差,导致秒数变慢。

心态部分
最近一次12/26的测验,平均心跳191 最大心跳204这个感受来说,我觉得跑起来跟之前一样的累感,在呼吸还有心跳上并没有觉得特别超过原本身体能负荷的压力,然后要怎么能够让身体拉长在抵抗高压状况下的时间呢? 很简单,第一、不要被表上的心跳给限制住了,第二这种承受痛苦的感觉是可以训练的,多测验是个方式,另一个就是在承受痛苦的时候让身体有一个固定的运动模式。我自己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就会将目光放在前方15m,呈现一个眼神死、步频稳定、脑袋放空的状况,我觉得在这个状态下我能够维持很久的时间,身体就像自动模式一样一直跑著,这状态也让痛苦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每个人处理痛苦的方式不同,可以想想吃甜食的感觉,想想熬夜的感觉,想想骑摩托车在一个笔直的道路上那种放空感~找到一个『放空模式』能让这痛苦值降低,让身体维持稳定的速度。

 

 

笔者: 杨志祥

2008年开始参与铁人三项赛事

现为 Waypoint铁人工厂 员工 Waypoint训练团队-组员

擅长铁人三项训练安排,赛事规划,指导客群 从初铁到226超级铁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