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小喫「煎餅餜子」。(圖/翻攝自大陸網路)

▲天津著名小喫「煎餅餜子」。(圖/翻攝自大陸網路)

記者 曾俊豪/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天津的著名小喫「煎餅餜子」,不僅是當地人早餐首選,也是外地遊客造訪必定品嚐的小喫,迷人之處在於配料可以隨心撘配,造就多元口感。但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最近發佈「團體標準」,明定煎餅餜子的製作方式,甚至連餅皮大小都嚴格要求,讓大陸網友直呼管太多。

「煎餅餜子」當中的餜子指的是油條,作法很像法國的「可麗餅」,將麵糊攤成圓形,淋上蛋汁,之後加入可以加入蔥花、蔬菜、熱狗、油條等配料,再加上甜麵醬、辣椒醬或腐乳醬等。

大陸《新華社》報導,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25日公佈《天津地方傳統名喫製作加工技術規範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針對天津煎餅餜子的定義、原料、製作工藝要求、標識、包裝等內容都仔細描述,甚至連煎餅餜子薄餅的「直徑」也制定標準,應該在38到45公分之間。

除此之外,煎餅餜子煎餅的原料必須是綠豆麵、小米麵、雞蛋或麵粉等;輔佐的醬料包括甜麵醬、蔥末、辣醬、腐乳和芝麻;油條必須形狀方形、口感又薄又脆;完成的成品則最好在兩小時內食用。

▲大陸網友砲轟「煎餅餜子」標準化。(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網友砲轟「煎餅餜子」標準化。(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然而,官方「正本清源」想保留最純正天津小喫的美意,大陸網友卻不領情。有人開玩笑,喫之前要「拿尺量一下」是否符合標準,也有人砲轟「想怎麼喫就怎麼喫,還管!」,甚至有人認為,作為「天津土著」對此事感到悲哀。

事實上,大陸各地政府出手「規範」小喫已經不是第一次。

2016年5月,西安市質監局正式發佈5種西安傳統小喫製作技術規範,包括牛羊肉泡饃、肉夾饃和biangbiang麵等。當中規定「biangbiang麵」下鍋前要扯開至180釐米長、3釐米寬;煮麵時要有三次「biang」聲音—在桌上有biangbiang聲、空中落到鍋裡有biangbiang聲,在鍋裏煮有biangbiang聲。

面對輿論抨擊,天津煎餅餜子分會祕書長宋冠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的並不是把煎餅做成跟連鎖速食店一樣的「標準化快餐」,單純希望更好規範天津小喫的加工過程、製作工藝和食品衛生。

▲天津市政府明文規定「煎餅餜子」製作方式。(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天津市政府明文規定「煎餅餜子」製作方式。(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