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快到岁末啦,感谢一路上提拔我的贵人(少的可怜QQ),太多人要感谢了,就先感恩seafood赞叹seafood吧!(误)

 

唉真的是一语成谶,特定宗教团体、劝败工商团体,对你想的不错,直销、妙禅今年我还在台北时都给遇上了。

庆幸我够边缘,至始至终无法融入话题。

加入团体,漫步在云端,保护在无穷延伸的绝对值中,这道简单的数学公式,不管内容物为何,结果得出必为正值。

前途一片光明,你只要一声感恩,药到可以病除,圣光法喜自在;一声赞叹,陷入情关骑著白马转角撞见王子,挨过一场白雪,月下邂逅公主。人生真要是那么好,还不如去读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别再念著紧箍咒绑住自己,还不如掀开那层糖衣,逼视著幽微低谷,看的腻看的烦了,抬头看看身边真真切切的人,总不能把脚垫的老高,巴望远方的幻影,既然无法跨过这个崁,那么就从旁边绕过吧? 

与其找莫名的寄托,不如珍惜眼前人,当然还有书阿!

其实只是借机说明书很重要XD

 

记得伟大的哲人班雅明有说过,大意是如果书本没经过阅读,它其实是沉默的死亡,真的是语出惊人阿。所以让我们多多益善,广结良缘,跟这些有可能被遗忘的好书,好好发挥你的公德心,一起度过每个孤单寂寞觉得冷的日子吧QQ

 

以下书目算不上什么隆重的心得,大概就是一点牢骚,占据看官一点时间,可以嗑嗑瓜子,就当作茶余饭后的时光即可~

 

1.松本清张《影之车》

      奠定日本社会推理派的前辈,此书前面有导读松本清张的来历,正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阿。里头有几篇亮点〈优雅的姊弟〉、〈卖盆栽的女人〉、〈画淡妆的男人〉,如果追求繁复的悬置机关,这本不太适合。

 


2.连城三纪彦《小异邦人》

     代表作有《情书》后来也翻拍成电影,而《小异邦人》是他逝世前的推理作品,最后一篇〈小异邦人〉结局真的出乎预料,合情合理,满喜欢的。

 

 

3.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第一部:意念的显现、第二部:隐喻的迁移》

  村上春树后来的长篇小说,每次出手我都会当作听精选辑,找看看哪些是他作品一贯的基调,元素:

       失爱的男主角出走,意外的女人缘,空灵少女,孤独地面对,欢愉场景,小资情调的品味,轻盈的人生格言等。
      这次以即将步入中年的画家为主角,久违的第一人称,画肖像画维生,摆荡于生活经济和艺术憧憬下,他该如何选择下半生?

      我想画家和小说家某些本质是相通的,或许这是村上为创作者发声和一些自我投射吧?
      画家辗转借宿朋友家,因缘际会看了名画刺杀骑士团长,而启动一连串试炼奇遇。

      一方面这幅画的渊源牵扯一些历史伤痕,社会议题,映证了村上在演讲提到鸡蛋和石头,他会选择弱势的一方;

       另一方面他更想拥抱那条现实和虚幻的模糊界线,借此来自我省视。
      整体来说,叙事情节如东方版大亨小传+成年版海边的卡夫卡,其中有些角色悬而未解,如画的留白,期待下一部的章节。

 

 

4.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

     他的个人魅力真的是难以抵挡阿,各种全方位阿,给人的形象是硬汉。

    这本书算是可以北野武真实吐露与家人的关系,尤其对母子关系那段,母亲真的是坚强的后盾。

 


5.杉田俊介《宫崎骏论:众神与孩子们的物语》

      斯斯有三种,同样的粉丝也分作好几个等级。

          作者是宫崎骏狂热分子身兼照顾残缺小孩的父亲,常陪小孩看宫崎骏的电影,因此对他的电影如数家珍。 作者完美主义的眼光下,宫老大部分的作品被批的体无完肤,简而之他最爱的是风之谷。想看他怎么批判宫老,有兴趣的可以参见,他的角度还满有创发的。



6.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如果你是资深乡民,一定懂得这些江湖行道的术语:人家是女森啦 、台女救世剑、包包换鲍鲍、父权遗毒、这个我可以、快弹出来等。

          想知道为何社会男女激化交恶的观感,可以看看日本社会批判理论的大咖,看她怎么分析厌女现象所为何物?

 


7.奎格‧史蒂芬森《附身:荣格的比较心灵解剖学》

       读了他上一本《被遗忘的爱神》就成为粉丝。

         如果你遇到发疯发狂的人,你的SOP如何处理?或换句话说怎么看待他/她?

        这次挑战他的新书,一个遭致附魔失去自我心智、被别人污名的历史事件,他渊源流长彻底分析各家门派对此的观察,举出优缺,最后他归结荣格是较完整宽容的,书中夹杂艰涩的学术用语,想要烧脑的可以尝试看看XD

 


8.玛格丽特‧爱特伍《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的才女作家怎能错过呢?小说《使女的故事》今年被改编成美剧,听说好评如潮,还没追剧就是。

          如果想要了解不同的反乌托邦世界观,可以和下列《华氏451度》一起并看,看完说不定你就不会感到厌世了?!

 


9.雷‧布莱伯利《华氏451度》

         (略)

 


10.陈夏民编《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杰作选》

        行事不拖泥带水、厌倦繁复词藻的朋友,可以试试这本。

        喜欢陈夏民他安排海明威短篇代表作的顺序,喜欢同名〈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每个人都需要阿。

 


11.强纳森‧法兰岑《如何独处》

        看书名以为是单身狗的救命圣经,但完全一点都不是XD

             不愧是强纳森‧法兰岑,高知识分子不管是谈外太空到内子宫都有自己的灼见,根本移动人体小书库。

           读他的书都挺烧脑的,之后想挑战他的几部大部头小说,像在攀登一座座绵延不尽的高山,总是要稍作片刻,再继续拜读下去,如果你有十足的耐心,跟他耗下去,恭喜你,你已学会如何对杠,不对,是培养「如何独处」的大智慧阿。

 


12.狄更斯《小气财神 : 彰显宽容与爱的狄更斯经典》 

              在一团喜气的雪白圣诞节,想要拿到不错的圣诞礼物吗?狄更斯把他放在小气财神的故事中,自己去寻找吧~

 


13.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全集. III, 在流刑地。乡村医生》

            老实说这次编选的文章有些故事像是残篇,整体也看不出什么脉络,不过有满满卡夫卡式的氛围,恩还是读他的长篇比较实际。

 


14.费兹杰罗《冬之梦 : 费兹杰罗短篇杰作选》

            里头有一篇班杰明的奇幻旅程,后来也成为改编电影的常客,其他短篇素质不错,费兹杰罗笔下的市侩男女写得真是迷人。

 


15.王文兴《玩具屋九讲》

         在台大外文课堂上带领学生一字一句细读英国女作家凯萨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玩具屋〉,俗云慢工出细活,慢读也能体悟出超乎常人之理。

         王文兴老师实践在读书或创作,不贪多,在于吸收,反映在他孵出的新书《剪翼史》,恩内容真的要静下心慢慢啃读,我比较没耐心(逃)

 


16.艾伦‧B‧知念《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

           对于童话的想像,不外乎年轻貌美的公主、恶劣的女巫、稚嫩的王子、可爱的动物,似乎在童话世界许多事情永远是不老的。

          有趣的是,本书作者集结关于老人的童话,相较于前者试炼的勇气、改变的可能,后者专注于智慧豁达看待自己的后半人生,读来真是有意思。

 


17.布鲁诺‧贝特罕《童话的魅力》

         精神分析学者,不管看到什么都可以看到情欲流动的况味,连小红帽也不放过(误),过去童话的经典,但也些较为牵强,值得细究。

 


18.金庸《射雕英雄传》一至四册

      2017大陆剧射雕英雄传,没想到戏剧制作精良,连摄影美术都挺讲究,其实是饰演黄蓉的女演员太博得眼球啦,古灵精怪的。想说在寒冷的天,沉浸小说中,来点热度,领略大漠风光,一起干戈会群雄,哪知武林豪杰在刀光剑影之间,旁边一直有人在唱爱的主打歌、爱一直闪亮~没错就是郭靖和黄蓉,夫唱妇随从头贯彻到尾,真的是寒冬里的一把心头火阿~

 


19.赖香吟《史前生活》

         好久以前的散文随笔+一篇短篇小说少作,关于女性的散文,偏爱杨佳娴、房慧真、言叔夏,我只能说赖香吟的文字也不遑多让,之后再去拜读她的小说《其后》。

 


20.林育德《擂台旁边》

      对于摔跤,我只想到以前电视台日本的Z频道。这是作者的创作论文,他挖掘这些旁人不曾碰触的题材,关注台湾摔跤选手、制度、演变史等,可惜的是各篇小说想讨论的议题过于庞杂,有点搔不到痒处,比较喜欢诗人林育德的他,至于小说的话勇于处理这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值得给他一个掌声。

 


21.罗鹏《裸观 : 关于中国现代性的反思》

        本书关键字视觉性、凝视、拉冈镜像理论,学者大谈了张爱玲、金庸、慈禧画作等,论证之微,透彻之深,真的不容错过的经典。

 


22.王鼎钧《古文观止化读》

       跟著大内高手王鼎钧一起动一动,里头的古文鉴赏可以和现下高中三十篇古文做个对话。

 


23.李欧梵《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Old is new. 李欧梵搭起桥梁,古文也可以走入生活,这本书集结在大学课堂的应用。 

 

 

24.欧丽娟《惊艳唐诗:字行间的人生密码》

       想涉猎唐诗风采或红楼梦的精随,跟著欧老师多年来的专业素养就对了。很喜欢她不只解诗,更跟生命情怀做结合,实属难得。

       此书谈到唐诗几位大家:李白、李商隐、杜甫等。尤其白居易别于课本上的刻板印象,如果你想看到白居易腹黑的一面,千万不要错过XD

 


25.蒋竹山《This Way看电影:提炼电影里的历史味》

       东华大学的教授,开了一堂电影欣赏的通识,便把多年来的备课心得,写成专书。

       其实枯燥的历史并不用死背,由电影起手,切入不同面向的角度,每个主题有触及不同领域,喜欢他设计提问的方式,借由触类旁通,历史变的立体更有味道。

 


26.马克‧欧杰《重返巴黎地铁》

       一名有感的人类观察学家,他写了一系关于空间文化人文的书,著作有《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非地方:超现代人类学导论》等。

      如果你想知道旅行的意义,搭著捷运take a break. 拿一本马克‧欧杰吧!

 


27.吉见俊哉《媒介文化论:给媒介学习者的15讲》

      由台大老师苏硕斌引进介绍,对于想了解传播知识的时空背景,可以参看,后几章较为乏味。

 

 

28.陈浩基《13.67》

       野心满满的香港作家,此书结合社会、本格派,既能反映时事又可以满足推理心理,篇篇可以改编电影,结构真的出彩

       师徒警探走过大半世纪的香港,他们的人生也是香港的某种缩影~

 

 

看到这边,书单最大宗还是以人文为主,其他领域能见度根本趋近于零,相形见绌阿。

希望在2018可以拓展其他方面,比如医疗、法律、建筑、两性心理、理工科、摄影、漫画、艺术,股票(投资理财有赚有赔,我只是一介穷书生)等,我想那时会孵出不一样的书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