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到現在,《拯救大兵瑞恩》我看了不下十遍,每次看到巴里飾演的傑克森用狙擊步槍「轟塌」德軍「碉堡」的鏡頭,依然會興奮……這就是孤冷的春田狙擊步槍對霸道的MG—42機槍最好的回擊。

但春田狙擊步槍無論如何也轟不塌碉堡的,那不科學,也太神劇,在這部電影裏非常看重寫實的斯皮爾伯格無論如何也不會那樣做。

事實上,傑克森轟塌的碉堡是一個碉堡與沙袋相結合的防守據點,不知德軍為什麼在這個點上一下子安排了兩挺MG—42機槍,而且都佈置在了沙袋後面,而不是碉堡裏。

也許是根據美軍登陸時的快速移動,或者是最大限度地殺傷美軍,德軍的機槍班組臨時調整了打法,結果反常地讓MG—42這樣的「殺人機器」露在了明面。

但以德軍的佈防實力,我覺得我這個安排可能是斯皮爾伯格的安排,他想讓傑克森有機會「幹翻」碉堡……成就D日最輝煌的一筆。

步槍怎麼可能「幹翻」鋼筋水泥的碉堡?傑克森打掉的只是一個居高臨下的沙袋據點,被子彈擊中的德軍猛的向前撲前撲,結果撲倒了作為掩護的沙包,看起來就像是「步槍打掉了碉堡」。

電影就是電影,但這一幕的效果真的不錯。


一顆子彈幹爆一座碉堡是不可能的。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這個場景其實有它專門的意義。

影片開頭,奧馬哈登陸,讓美軍最頭疼的就是碉堡裏的MG42。

MG42 作為世界上極為出色的通用機槍,有效射程800-1000米,標尺2000米,最大射程3200-5000米,最高射速平均每分鐘1200發,在火力上對登陸部隊構成了壓倒性的壓制。再加上佔據制高點,基本上打得美軍抬不起頭。(真的很煩有些自己不查資料,又看不懂人話,連什麼叫有效射程,什麼叫標尺,什麼叫最大射程都分不清楚的無腦噴跑到這裡來秀自己的低智商)

導演斯皮爾伯格專門刻畫了這一幕——

實際上,這一幕和現實差別很大,因為處於灘尾懸崖碉堡裏的重機槍不可能離灘頭陣地這麼近,而且重機槍一般也不是近瞄,而是在防線最後方,進行正面散佈射和縱深散佈射,在真實情況下,在射手視野裏,目標士兵基本上就是一個小點。

我們來看諾曼底灘頭的結構——

機槍佈置在最後呈淺綠色的懸崖上的碉堡裏或者交通壕附近,距離灘頭很遠。導演只不過為了突出慘烈效果,稍微改變了焦距,虛焦機槍,聚焦搶灘士兵。

當時在諾曼底海灘的德軍防禦工事,除了木構柵欄、地雷、金屬及水泥反坦克拒馬、鐵絲網等,剩下的主要就是碉堡。碉堡從火力配置上可以分為火炮碉堡和機槍碉堡——

火炮碉堡

機槍碉堡

而從結構上,分為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永固碉堡和用沙堆堆砌的臨時碉堡。

登陸日當天及前後,美軍雖然用艦炮,轟炸機對諾曼底海灘進行了火力清洗,但是這些打擊對於鋼混永固工事的傷害有限,而那些零時增設的沙包碉堡更是便於安裝和拆卸逃避空襲。沙堆一碼,機槍一架起來就是一個火力點。

影片中,陸軍遊騎兵狙擊手,二等兵丹尼爾·傑克遜幹掉的,正是一個這樣的沙堆碉堡。實際上後來雷達站遭遇戰中,他們也是怕後續部隊被這樣的一個沙堆碉堡擋住去路,而強行PK,導致醫官犧牲。可見這種機槍碉堡多麼令人頭大。

倘若沙堆機槍碉堡堆得合理,那麼基本上射手可以不露頭只通過一個槍眼觀察,而如果要是再居高臨下,佔據制高點的廣闊視野,基本上就是以一當十。

清除這種沙堆式臨時機槍碉堡的最好方式是——

1.呼叫戰機空中打擊。

2.呼叫火炮打擊。

3.呼叫坦克或者突擊炮炮擊。

而如果只有步兵班組,一般可以使用迫擊炮、肩扛火箭炮、槍榴彈、手榴彈拔除,然而他們的成本都很高。相對來說成本最低的就是重機槍對射,速射火力壓制,或者狙擊手定點清除了。

美軍迫擊炮組,多見於太平洋戰場。

肩扛式巴祖卡火箭炮

M1加蘭德槍榴彈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小分隊已經衝到了懸崖下面,被機槍碉堡完全擋住了去路,這時候他們沒有辦法呼叫火力支援,也沒有配屬火箭炮、槍榴彈和迫擊炮,扔手榴彈射程太遠,唯一的方法就是狙。

在這一幕中,刻畫了M1918勃朗寧班用輕機槍和其他速射火力壓制的場景——

但是火力壓制畢竟無法除掉碉堡裏的機槍手,而且碉堡裏還有迫擊炮。

所以,米勒上尉安排狙擊手傑克遜到彈坑裡去狙擊,自己作為誘餌,掩護傑克遜跑向彈坑——

碉堡裏有兩隻重機槍,兩個機槍手,一個是負責遠射打灘頭的,還有一個是負責堵住眼前懸崖下這一片缺口的,也就是擋住米勒上尉這一羣衝到了山坡下的士兵。

因此堵懸崖下缺口這個機槍手為了能越過沙袋看見懸崖下,不得不露頭,所以,傑克遜開第一槍的時候,打在了他脖子上,他朝後一仰倒了下去——

這樣威脅缺口下美軍的這一隻MG42就被除掉了,但是,還有一隻還在火力覆蓋灘頭,因此鏡頭切到灘頭上的士兵——正苦不堪言。

傑克遜第二槍需要打第二個正在火力覆蓋灘頭的機槍手。

因為打倒第一個機槍手的時候給了畫面是脖子出血,向後仰倒,那麼在有限的膠片時間內第二個機槍手如果還是打脖子或者爆頭,那麼很顯然就重複了,觀眾會覺得導演是來混時間騙電影票錢的。因此,這裡剪輯掉了命中第二個機槍手的細節畫面,而是表現了這樣的畫面——

開槍後,碉堡裏的機槍手可能只是受傷,身體失去平衡向前撲倒,撞開沙包掉下了懸崖,最後被懸崖下的士兵狂補槍。命中的畫面沒有詳細交代,觀眾可以腦補,比如機槍手露頭被點了,比如子彈穿過沙包間隙擦傷槍手,比如子彈打中沙包支撐物導致沙包堆坍塌機槍手重心不穩落下懸崖,這些觀眾反正可以自己去想了,不過有兩點是非常肯定的,第一,從編劇上講,第二個機槍手和第一個機槍手死法必須不一樣,第二,子彈是不可能穿透沙包或者打爆彈藥,手雷等引起殉爆的,因為那只是春田步槍的一顆子彈,不是穿甲彈和鑽地彈,殺傷力和穿透力都十分有限。

士兵撲出來的時候沙袋散開,造成了一種爆炸的效果,而這種效果也給人一種定點清除的快感,在拍攝上如果不用這種表達方式,也很難體現兩個被狙殺的射手的不同,如果兩個都是爆頭,那觀眾看兩遍爆頭難免也很無聊。同時如果沙包沒有塌掉,鬼知道會不會有援兵源源不斷地入駐。

一方面,導演要尊重軍事、歷史常識,刻畫兩個狙擊手被幹掉的場景,一方面,又要突出不同的死法,避免觀眾覺得無聊乏味。當然,其實還有兩個迫擊炮手也應該被幹掉,在這裡自然是被省略了,否則就尾大不掉,略顯多餘了。

之所以是享譽世界的大片,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細節都做的如此之細如此之好吧,導演真的是對基本的軍事常識有非常深入的瞭解,相比之下,那些一狙八百里遠的神導演和神編劇真的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向優秀藝術家學習,向所有抗擊法西斯,捍衛人類和平和自由的先烈和英雄致敬!

更多漲知識的優質原創答案,歡迎您的關注!

PS. 那些說自己查了MG42最大射程是2000米的,我真的不想和你們這些裝睡的人糾纏——


《拯救大兵瑞恩》是軍事影視作品史上一部著名的作品,它獲得了1999年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影響等五項獎項和六項提名,在2014年獲得至高榮譽:獲得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的「國寶電影」稱號殊榮。相信很多軍迷都看過它,對剛開始的登陸戰印象頗深。在主角被德軍機槍手壓制,一籌莫展時,狙擊手獨當大梁,一槍擊斃機槍手,掩護大家衝上高地。但是狙擊手一槍不但打死了機槍手,還把陣地打塌了,是BUG嗎?其實這一處正好反映了導演的用心之處。

具體情節是這樣的:部隊用爆破筒摧毀障礙物後終於衝上海岸,此時遭遇了一個設在山坡上的機槍陣地壓制。米勒上尉安排士兵分成小隊進攻分散敵軍火力,然後讓機槍手進行反壓制,此時狙擊手傑克森抓緊時機,一槍擊斃機槍手。美軍這才衝上高地開始陸戰。

機槍手屍體從山上滾下來時,連帶著把沙袋工事也壓塌了,沙袋和屍體一起從山坡上滾了下來。似乎把架在上面的機槍也帶了下來,因此這個陣地啞火了,美軍趁機衝上山坡打死了其餘德軍。斯皮爾伯格在這部電影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保證最大限度還原歷史的慘烈,連德軍MG42機槍消焰器特有的八瓣菊花焰也做了出來。這處場景其實也是導演心血的一處小體現。

登陸的地點是諾曼底,這裡的海灘上有幾米到十米高的陡坡,德軍正是以在其上建立防禦陣地,在其下部署障礙物和地雷來構建整個防禦體系的。而這些陡坡的基礎不是岩石也不是土壤,而是砂質土壤,流散性較強。而德軍的那個陣地建築在陡坡的懸崖邊緣,上面還架設了沙袋和機槍,重量更大。因此在德軍機槍手向前撲時,沙袋下的土坡受壓塌陷,纔出現屍體和沙袋一起掉下的場景,這也說明瞭導演真的是選擇了砂質地區拍攝影片,體現了導演的用心。

在砂質土地上建立工事的確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原因就是土質不夠堅硬,工事強度不夠,而且很容易受水的侵蝕。第四次中東戰爭裏以色列用沙子築造了「巴列夫」防禦牆,號稱固若金湯。但埃及用消防車和水槍沖洗大壩,沖開了60個突破口,最終給以色列造成了重大傷亡。


狙擊槍不可能打爆碉堡,如果說是狙擊手傑克森打中了敵人的手雷或者其它彈藥什麼的,起碼應該給個瞄準這個東西的鏡頭,應該是導演疏忽,或者剪輯的問題。

《拯救大兵瑞恩》是目前為止最棒的戰爭片,不過片中的bug也不少。

先從狙擊手說起,鐘樓狙擊戰的時候,傑克森開了七槍,中間沒有切換到其他場景,他用的春田狙擊槍裝彈五發,卻沒有裝子彈的鏡頭。

打虎式坦克的時候,一羣美國兵爬上坦克,德國人推來12毫米重型機槍,米勒上尉大喊,過程持續了幾分鐘,最後那個頭被打掉的美國兵,在這個過程中一動沒動,一看就是道具假人。被俘的德國兵用匕首殺死梅利西時,穿的領章為ss黨衛軍制服,等最後被厄本打死時,衣服變成了國防軍制服,而且後面這個德國兵表情還很歡樂。

還有人說虎式坦克負重輪什麼的,這種我覺得不算bug,畢竟是電影,太大的道具不能強求,不能要求人家為拍片再專門造一輛虎式坦克去吧。


剛剛有個題友說,應該是打中德軍的彈藥箱,這個理解應該是對的,但這位題友說應該補一個鏡頭說明一下,我個人感覺這要看好幾遍這個電影后才會有這種感覺,第一次看估計來不及想這個問題。這個鏡頭腦補就可以了,交代太清,就失去那種緊張感了,另外這樣的話使這段情節有一種偶然性的戲劇效果。


那些說一個德軍幹掉四千美軍的是愚人節的神話吧!

首先,一架機槍控制一遍沙灘很正常;

但是,沙灘越大,子彈的落點就越稀薄了,你往一面牆傾瀉一千發子彈,幾十平方米的牆會打成篩子,你往一個足球場打一千發子彈,你得從泥土中去找子彈!

這麼說:人的視力超過兩百米後,還分得清頭與脖子麼?

你的子彈突突亂飛,海灘越寬,距離就越遠,一個個站起來的人,你的機槍顫抖一毫米一釐米,子彈就飛到了天上了好嘛!

現在又回到機槍的防禦範圍了。

算它四個足球場寬吧,

你試著四個足球場掃射,從頭掃到尾,你要不要花十分鐘時間?

而一百個人同時衝鋒,死了八十個人,還有二十人已經到了你腳下信不信?

你說你掩體好,但是,你的腦袋能透過縫隙看到別人,子彈打爆別人的腦袋,同樣,別人的細小的槍管也能看到你的呀!他特麼又不是迫擊炮。他的點射,平射,掃射,視線以直線斜線的方式看到別人,別人的職業軍人就不能仰角?斜角的方式找到你?他的子彈,同樣只需要穿過縫隙打爆你露出的頭即可!

實際例子是打坦克,從那道細細的鋼化玻璃觀察窗打進去,照樣打死坦克裡面的人。

還有,四千具屍體得擺幾個足球場才擺得下啊??

還有,你才一挺機槍從南掃到北,軍人難道看不出端俛?美國人出了名的怕死,不要說死四千人還衝鋒,哪怕那個足球場那個大的地方上死四個軍人,他們就得停下來查詢敵人在哪裡,

然後,你一挺嘎嘎嘎叫的元首電鋸掃射一覽無餘的沙灘打得快活,那些趴下來的軍人,正舉起一千支步槍在向你射擊!


首先,那不是碉堡,只是一個用沙袋壘的露天掩體,如果是碉堡。至於為什麼被一槍打爆,我個人理解是,沙袋壘的掩體在堅固上肯定無法和混凝土工事來比的,在加上當時戰鬥條件下被美軍火力長時間射擊那堅固程度就更是差到了極點,隨後被狙擊手擊中的人體前撲自然講掩體撲塌了,當然,電影裏表現的有點誇張,那掩體炸的就像捱了一顆手榴彈。斯皮爾伯格的這部電影很經典,但是仔細看裡面有不少的bug。但畢竟是電影,不能追求過分的真實,他也拍不了那麼真實,我們看個高興痛快就好,沒必要斤斤計較


傑克森不是狙擊手,再說一遍他不是狙擊手。

他是精準射手,英文叫designated marksman簡稱DM。就是平常說的神槍手。

狙擊手英文sniper。

兩者的區別是,DM是班級的小隊成員,班長指揮,協助班裡其他成員,沒觀察員。

狙擊手通常是直屬狙擊班組,有觀察員協助。由專人負責調度指揮。


傑克森是這部電影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特別是一邊祈禱一邊射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次看應該有快五年了,印象裏他是一個很純粹的人,話不多,有想法,做事很乾脆,外形很軍人。

看了大家的評論心血來潮,就把這一段截了下來,某視頻網站,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截過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6f0008206ecb9d2cac", "vname": "", "vid": "ed456b86b96749f493016225d6773fb4", "thumb_width": 636, "src_thumb_uri": "69230009fd3ae141b2fa",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666f0008206ecb9d2cac",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0.011,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48, "file_size": 843969}, "normal": {"duration": 10.011,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36, "file_size": 629091}}, "md5": "6a7123956fae0a570c219ff821376d15", "duration": 10.011, "file_sign": "6a7123956fae0a570c219ff821376d15", "thumb_uri": "666f0008206ecb9d2cac", "vu": "ed456b86b96749f493016225d6773fb4"} --}

大家一起看,有一幀在爆炸點位置有一個小黑點,猜測為子彈擊中的位置,這個位置上沙包與土堆結合的位置,土坡前方已經塌方,所以顯然這個點的土層厚度比較薄,傑克森也許認為攻擊那個位置,很有可能是堆放彈藥的位置,所以儘管沒有人,他還是試一下。然後仔細看爆炸場面,應該是從沙包內側爆破,土坡進一步塌,沙包支撐不住,掉下來,這人也就掉下來了,注意看如果是有意識的情況下,掉下來的時候應該是手舞足蹈的,但是這個德國兵掉下來的時候沒有,顯然是已經被炸的失去意識了,突擊手開槍的原因有補刀,也有出氣,這是對戰場赤裸裸的刻畫。

這場景來來回回看了十遍,寫出這麼一豆腐乾,大家將就著看,我要繼續往下看了


電影有時間限制,紅海行動裏除了佟莉換彈鼓,再沒有或者很少換彈畫面,因為沒必要表現這個,佟莉沒子彈找支援大喊快點,另一個機槍手用的是撿來的槍,最後被打死了,他們用來不同武器就是沒有可以用的彈藥了,還換什麼彈匣,最後連手榴彈都沒有了,實戰軍訓的明白,背著一直步槍,3個彈匣,一個子彈包,四顆手榴彈,一發火箭彈,你跑5公里試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