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作者:王銳濤

在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名家談軍事》系列節目將爲您講述人民海軍精神中“海上先鋒精神”“海上猛虎精神”“海空雄鷹精神”“西沙精神”“南沙精神”“核潛艇精神”背後的故事。今天請聽第五篇:南沙精神。

主講人:董保存 採製:王銳濤

1988年2月3日,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命令,海軍南海艦隊組成建站部隊開赴南沙羣島,開始了人民海軍進駐南沙、建設南沙、保衛南沙光榮而又艱鉅的歷程。31年間,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南沙官兵經過上礁、建礁、守礁等鬥爭實踐,逐步培育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英勇作戰、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的南沙精神。

今天我們講南沙精神。南沙精神是我們南沙巡防區的官兵在收復南沙、建設南沙、保衛南沙的過程當中形成了我們人民海軍愛島、愛艦、愛海洋精神的一個具體體現。

南沙羣島是我們中國的領土,從漢朝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這裏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現在我們的南沙已經建立成了美麗的南沙,1987年的時候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要求我們國家在南沙羣島建立第74號海洋觀測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

1988年2月2日,我們當時海軍組成的施工團隊編隊從湛江港啓航, 2月7號到達永暑礁這個地方,準備開始進行施工。爲了防止意外,我們海軍派了四艘護衛艦擔任周圍海域的警戒巡邏任務。就在2月18日下午3點,我們海軍的5名官兵登上了南沙的華陽礁,插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就在這裏開始駐守。

3月初的時候,周邊那些國家就開始動作了。他們無視國際組織要求和中國的嚴正立場,多次派船抵近永暑礁這個地方進行偵察,騷擾,並企圖派他們的人登上這個礁和中國海軍造成對抗。

3月13日的下午,就在赤瓜礁西北的十海里處發現有三個目標正朝我們軍艦駛來。這三艘艦船到達赤瓜礁水域以後在附近拋錨了。這個時候我們的海軍編隊立即向他們喊話,說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你們馬上離開,你們必須離開。就在同時,我們的海軍編隊立即向北京、向海軍、向中央軍委進行了報告。當時軍委的負責同志劉華清看到這個報告之後對我們的海軍指揮員說,只要對方敢開第一槍,我們堅決把它打掉。

赤瓜礁位於永暑礁以東,長約5000米,寬約400米,因水下礁盤上生長着形狀像黃瓜的紅色海蔘,故名赤瓜礁。1988年3月14日早上6點,敵軍運輸艦不顧中國海軍已在赤瓜礁立起國旗有人駐守的現狀,執意放下浮排,將大批架設高腳屋的施工器材物資運上赤瓜礁。

這時候我們在上面的海軍戰士朝他們喊,你們趕快離開。敵方的護旗人員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把他的國旗也插在了我們中國官兵的面前,這是一種多麼大的挑釁。這個時候我們的反潛班長杜祥厚一步跨上去,一把就把國旗拔下來扔進海里。敵方的護旗人員揮拳到杜祥厚打過來,由於動作過大,身體前傾,被杜祥厚同志順手卡住了脖子,按到了水裏。旁邊的一個士兵端起槍來瞄向杜祥厚就要開槍的時候, 502艦的副槍炮長楊志亮一個健步衝上前去,將其槍管往旁邊一拖,這個時候槍響了,把楊志亮左手手臂的骨頭和動脈給打斷了。這槍聲一響,我們所有的上島人員立即開始還擊,雙方的艦船也開始了開槍開炮。這次作戰中國海軍擊斃了登礁的敵人二十多個,俘虜了9個,戰鬥進行了28分鐘,宣告結束。

到3月15日,中國海軍官兵全部奪回了東門礁,3月25日又奪回了渚碧礁,至此,中國海軍在6個礁上進駐了部隊,打破了中國在南海沒有駐軍的局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南海精神最初的開端,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南沙羣島常年高溫、高溼、高鹽、多臺風。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南沙官兵日復一日地堅守在祖國海防第一線上,把愛國情懷書寫在了南沙水天之間。在南沙守礁20多年、榮立一等功的海洋氣象分隊高級工程師李文波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由於交通通訊不便,永暑礁上半年都收不到一封家信,島礁上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孤寂。

“1995年的時候,每個礁都配備了一條軍犬,結果軍犬上島不到三個月,全部都瘋了,見誰咬誰。軍犬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時間長了也受不了。”

說南沙精神,我們就看這幾十年來他們在堅守南沙的過程當中的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大家知道,南沙羣島遠離祖國大陸一千多公里,那裏高溫高溼多鹽多臺風等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派誰駐守在這裏,你就必須具有那種真心愛國、無私奉獻的精神纔行。在守礁的過程當中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而影響了守島的任務。一開始是在一個高腳屋上,就這樣堅守下來,想一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健康,甚至自己的生命,對祖國展示了一個人民海軍戰士的忠誠。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間經常和外國的艦艇、飛機、武裝漁船對峙。面對敵人的挑釁,我們的官兵甚至站在齊腰身的海水裏和敵人對峙九個多小時,有時候要冒着敵人炮火的襲擊,去保衛我們的礁盤。現在華陽礁和赤瓜礁這樣的地方,當時都是經過多次在那裏對峙,和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才使我們的島礁保留了下來。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在這裏絕不是一句空話。

從一開始的竹竿作柱、篾席爲牆、瀝青封頂的簡易竹棚高腳屋,到鐵皮等金屬搭建的第二代海上高腳屋,再到如今基礎生活設施齊全的永固式礁堡,一代代南沙守備官兵用勤勞的雙手將昔日荒蕪的礁盤變成了綠樹鮮花、瓜果滿園的“南海明珠”。

在這裏的每一位南沙官兵,他們叫得最響的口號就是“南沙是我家,我是南沙人”,幾乎是把這個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家這樣來經營的。他們最初的時候是依靠肩扛背馱用手挖,從一磚一石一瓦築起,一草一木種起。因爲南沙這些礁盤上根本就沒有土壤,他們愣是靠着自己撈出來的那些泥土,從家鄉帶回來的花籽、草籽草種在這裏來種,但是由於這個地方的日曬太厲害了,再加上海風那麼強,所有的花草都存活不下來,怎麼辦呢?他們在這當中就發現了一種小花,俗稱叫曬不死,實際上在我們北方就是那種可以入藥的叫馬齒筧,這種東西生命力特別頑強,太陽曬得越厲害它的花開得越鮮豔,而且它的花開得比我們在大陸上要大得多,所以官兵們就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太陽花。這種太陽花後來被南沙守備部隊命名爲“南沙礁花”。

現在南沙羣島已經建設得非常美麗,當我們的民航飛機在南沙羣島平穩降落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正是我們的南沙精神堅強地支撐起了美麗的南沙。有人曾經形象地說,南沙的海水有多深,南沙軍人對祖國的愛就有多深,南沙上空的雲有多少,南沙官兵守島奉獻的故事就有多少。我們相信這種南沙精神一定會發揚光大,成爲我們的紅色基因永遠傳承下去。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