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民間有句俗語:“呂府十三進,比不上伯府一個廳。”

伯府,與呂府僅一路之隔,它是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府邸。

陽明故里實景圖

1

紹興史上“最貴”府邸

伯府第故宅,歷經500年的風雨淋蝕、多次的火災損毀和人爲拆建,早已不復當年的舊貌。

據史料記載,大致能確定其區域輪廓爲:上大路以南,呂府以北,西臨西小河,東至王衙弄東。

伯府第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王陽明父親——王華的狀元府原有規模基礎上擴建而成。

錢德洪、王汝中在《陽明先生年譜》中記載:”憲宗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先生十歲,皆在越。” 又載”是年龍山公(王華)舉進士第一甲第一人”,即王華高中狀元。

也就是說,王陽明在10歲那年,隨狀元父親舉家遷入越城光相坊,即現在的下大路永和家園,從此成爲城市戶口。

春風得意的王華,在今下大路光相橋建築了三所宅邸,於弘治四年(1491)”嘗構樓居數十楹,甫而成火,貲積爲之一蕩”。

陽明故里實景圖

爾後,王陽明以長子之位搬入王衙弄新建”狀元府”,陪伴父親居住。后王陽明因平定宸濠叛亂有功,於正德十六年十月二日(1521)被賜封”新建伯”,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兼任兩京兵部尚書”,後世遂稱之爲”伯府第”。

而伯府最爲後人所稱道的就是“貴”:一是,楠木材質,十分昂貴;二是,御賜府名,地位尊貴。

伯府大廳,依據規制建造七間九架,寬約26.6米左右,九架進深約15米左右,總面積約399平方米。千萬不要忘記了,這只是一個大廳的面積!

最重要的是,大廳的建築用材全是楠木,全是楠木,楠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楠木示意圖

這是一種極爲高級而昂貴的木材,僅在我國川貴渝鄂的部分地區和南亞天然分佈,楨楠和金絲楠更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伯府乃皇上賜予府第用爵位命名,不帶姓氏。

這是什麼概念?當時官居閣老的呂府和“兩都冢宰”的孫府,都只能用姓氏命名!由此,足見伯府當時的地位之高。

2

傳奇的人生不是傳說

伯府之所以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這與它的傳奇主人——王陽明,是分不開的。

王陽明究竟有何傳奇之處,不妨先看一下他的人生履歷。

0-27歲誰的青春不迷茫

0-5歲,在孃胎裏超十個月,直到5歲還憋着不說話,可把家裏人急壞了;

11歲,跟着爺爺王倫到京師,路過金山寺,對着王倫的一衆好友,作詩兩首,被視爲神童;

15歲,青春叛逆期,孤身一人到了居庸關(那時候可不是旅遊勝地,而是軍事重鎮,一不小心小命都沒了),追逐和射擊胡人;

現在居庸關實景圖

17歲,父親讓他到洪都(今江西南昌)去成親,成親當天,他去逛鐵柱宮,與一道士談得投機忘了迎親時間;

22歲,到北京考進士,放榜了,結果意料之中:沒考上,心態意料之外:不以爲恥,反而認爲沒考上覺得恥辱這纔是真恥辱(這心理素質,就問你服不服);

25歲,再考進士,又未考上,估計他老爹差點哭暈在廁所;

27歲,迷上養生;不久,看朱熹的文章,又因自己沒好好讀書而心生愧疚,得了抑鬱症。

是不是看着這個成長大事記,我們都要跟着抑鬱了?那句毒雞湯怎麼說來着,青春迷茫不要緊,因爲你的中年更迷茫!

28-38人到中年仕途堪憂

28歲,第三次考進士,終於考上了,被分配到工部、兵部、刑部當 “實習生”;

30歲,一邊工作,一邊尋仙問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32歲,到了錢塘西湖,深刻反思自己,認識到人間正道是滄桑,下定決心迴歸正道;

杭州西湖實景圖

34歲,立志當一名好老師,四處講學,發揚聖學;

35歲,得罪當權大太監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擔任招待所所長;

37歲,給自己弄了個石頭棺材,坐在裏面思考人生;

38歲,繼續在龍場待着,提出知行合一理論,幹起了老本行——講學,開始有了粉絲基礎。

人生過半,這寶貴的黃金十年,終將迎來巨大的價值!

39-57職業生涯一路開掛

39歲,3月升爲江西廬陵縣知縣,正七品;12月,升爲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40歲,升選清吏司員外郎,從五品,相當於今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人事司副司長;

41歲,3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正五品,相當於組織部某部門的司長; 12月,升南京太僕寺少卿,正四品,掌管全國馬匹;

43歲,升南京鴻臚寺卿,正四品,相當於今天外交部禮賓司的司長;

45-47歲,一路升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四品,蔭子錦衣衛,世襲百戶;

48歲,世襲副千戶;

王陽明肖像圖

50歲,封新建伯,位極人臣;

56歲,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

57歲,平思恩、田州之亂,破八寨、斷藤峽之盜賊;11月,卒於江西南安,諡號文成。

整個明朝,由皇帝賜予“文正”諡號的大臣,僅有李東陽、謝遷二人;賜予“文貞”者,有楊士奇、徐階、錢象坤三人;賜予文成諡號的,劉基、王陽明兩人。

明朝首輔張居正的諡號也僅爲“文忠”,尚不及“文成”的級別高。

結論:王陽明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是爲明朝江山和百姓鞠躬盡瘁的一生。

3

史上最強大的粉絲後援會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爲“三不朽”,這也成了後人評判聖人的標準。

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算一個,王陽明算一個,曾國藩只能算半個。

王陽明肖像圖

作爲“超級學霸”,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作爲文化學術界的“Super Star”,他的粉絲不但在明朝遍佈全國,日後更是遍及日韓東南亞,舉兩個例子:

1908年,蔣介石留學日本,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刻了一塊印章,一直佩戴在身,印章上只刻有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的粉絲後援會名單上還有:徐渭、張居正、黃宗羲、紀昀、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蔡元培、錢穆、餘秋雨……日韓及美國等國家還專門成立王陽明研究會。

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的中國陽明心學高峯論壇,都會得到學術界、政界、企業界、文化團體、廣大民衆和海外人士的熱切關注和廣泛響應,紹興成爲永久會址。

4

“清初三家”之一魏禧曾這樣評價:“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爲三百年一人。”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二十一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無論伯府是否能再次煥發往昔的榮光,陽明先生的思想之光,永垂不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