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系列的關於汽車內飾設計的文章,而且每篇文章都是滿滿的乾貨。

很久沒有更新設計教程了,現在接著更新內飾設計教程,想想就有點小激動。

前面幾篇教程我們講解了下 汽車內飾的組成,靈感素材的應用,包括概念車的作用,但是有些同學私信我說,我前面說的只是汽車設計中的 一個步驟而已,但是想學習汽車內飾設計,或者說想了解下汽車內飾設計過程,還只是盲人摸象,不知全貌。

那麼好了,為了解答同學們的疑惑,我決定更新一篇教程,全面的講解下汽車內飾設計的流程,給想學習汽車內飾設計的同學們一個入門的指導,因為相關的信息網上太稀缺了。

網上稀缺的資源和主機廠設計的保密性,使得熱愛汽車設計的同學常常處於一團迷霧當中。

話說,汽車行業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國外汽車設計行業的流程基本已經非常的成熟和完善了,只不過中國汽車設計行業起步比較晚,而且國外主機廠的設計流程對於中國汽車行業來說,相對的保密,使得我們這些汽車愛好者們,常常很難接觸到真實的汽車設計過程。

身為一位設計師,我也常常在思考關於汽車設計流程的問題,到底有沒有可以依賴的能產生持續創新力的設計流程?當然我自己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流程只能保證不出大的錯誤,但是想做出精品或者是劃時代的汽車設計,還是要依賴天才設計師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

那麼說流程沒有用嗎?並不是,流程能保證在有限的時間資源和設計資源的約束下,設計出在水平線之上產品。

這個是設計師和汽車廠應該思考的問題了,但是身為汽車設計愛好者來說,能明白設計的流程可以給學習帶來很多的幫助。

總的來說,現在各大汽車廠的汽車設計流程分為。市場調研,草圖和效果圖製作,三維模型製作,手板鍵製作,量產車製作這麼大約五個步驟。

但是不同的汽車廠也有不同的流程,對於每一個流程的重視程度,各個汽車品牌也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中間三個階段是設計師重點參與的階段。

市場調研階段

常常是分析競品車,因為每一個車設計都有市場定位,你要去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有針對性的設計,而且常常要預測對手的下一代車型的設計方向。

我有次和一個汽車設計界的大咖聊過這個話題,我問:你能在汽車設計界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對自己的下一代產品做出設計規劃,概念車太過於超前,如果推向市場,市場很難去接受這麼超前的設計,但是太過保守的設計也容易被市場所遺忘。大咖清了清嗓子說:我們的設計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代半」設計,什麼是一代半設計,就是領先對手現有車型一代半設計,當競爭對手下一代車型上市的時候,比我們的車型還差一點點,這樣我們就有市場競爭力了。我點了點頭,覺得大咖真的厲害。當然從這個故事中也體現了市場調研階段對汽車設計的重要性,有可能是決定汽車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靈感素材選擇,草圖和效果圖製作

我把這幾個階段放在一起寫,就是為了體現這個階段的重要性和完整性。

這個階段就是設計師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階段了 ,首先是要找些靈感素材,然後設計師開始繪製大量的草圖

草圖繪製完成後,就會給到設計總監那裡評審,他會給出他的設計意見,以及表明他的設計方向。

有些時候,設計總監可能只是看上你草圖上的一兩個閃光點,但是能力夠強的設計師也能靠著一張key sketch走到最後。這個階段是設計師天馬行空想像力迸發的階段,當然,設計總監的個能品味和能力也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設計總監會在這個階段把控好設計方向,選擇出人們夢想中的dream car。

當然說,你想成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師,但是你的草圖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怎麼去打動挑剔的設計總監。當然,我也和另一位日本的設計師聊過這個話題,老爺子說: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品味,產品的品味,可是表現技法是表達你品味的唯一方法。表現技法就是手繪和效果圖表達了。如果這兩項基本功沒到位,那麼設計被選上的概率會比較小。

草圖選定設計方向後,會轉到電腦上繪製效果圖了,我記得我開始入行的時候用的是手繪板

後來手繪屏開始普及

但是以前汽車設計可沒有電腦繪圖工具的,電腦產業的興起是晚於汽車行業的興起的。

那早期的設計師是如何繪製效果圖的呢?我聽一位日本的老設計師說,他們以前一張圖要花很長時間繪製,開始用彩鉛繪製線稿,然後用色粉和噴槍上色,關鍵還不能畫錯,畫錯了的話,就要重來,所以對於設計師的個人手繪能力有極高的要求。

現在設計師的ps效果圖繪製功力是衡量設計師水平的最關鍵的一環了

從效果圖上能很直觀的看出設計師的思路和最終產品所呈現的形態。這個階段不僅有設計師參與,還有色彩面料設計師參與,他們會將選定的內飾附上材質。

三維模型製作階段

效果圖被設計總監選定後,就開始二維轉三維的過程了。

數字設計階段

這時候就有數字設計師介入設計工作了,他會將選定的效果圖從二維轉化為三維,這個過程不僅有設計師的全程參與,也很依賴數字設計師的個能能力。因為二維轉三維的過程比想像中的要困難。一位優秀的數字設計師能很清晰的理解效果圖的美感,加入自己的理解後製作出三維數字模型。

當然,在這個階段每個汽車廠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有些二維轉三維過程,是通過軟體,就是數字設計軟體工作。有些汽車廠家則是依賴於油泥模型師,通過一比一的油泥模型體現設計意圖。這兩套流程都有其優缺點,依賴於數字設計階段,能很快速的表達出設計意圖,用時比較短,受限於電腦屏幕的大小,並不能直觀的感受汽車的實際體量,效果並不直觀。

油泥模型製作

依賴於油泥模型製作,能很直觀的感受汽車的姿態和體量關係,但是修改起來費時費力。而且油泥是沒有材質效果的,汽車內飾材質豐富,油泥模型階段很難實際感受到豐富材質帶來的內飾豪華的質感,反而數字軟體能添加材質效果。

但是為了彌補這個階段的問題,每個廠家也想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有些是使用大屏幕,配合vr軟體,給設計者更加直觀的感受,避免電腦屏幕顯示的局限性,但是前期投入巨大。有些廠家會在油泥階段就盡量給油泥模型附上材質,給出直觀的視覺感受,賓士在內飾設計階段就很依賴油泥模型製作,他們有專門的人負責給油泥模型附材質,但是如果附上材質後效果不理想,修改起來比較麻煩。

油泥模型製作對內飾設計來說還有一個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內飾中很多設計點不僅僅是形態的設計,還有著些貼心的觸覺上的設計元素在裡面,柔軟的觸感,舒適的駕駛感受,便利的操作按鍵等等,這些都很能給內飾加分,但是這些觸感設計並不能在數字設計階段感受出來。電腦輔助設計已經越來越深入到汽車設計的環節當中,但是它依然不能代替油泥模型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受。

手板鍵製作

手板件製作環節在國外汽車的設計中是必須的一個環節,可是在國內汽車設計行業並不是受到重視,因為成本高昂。但是個人認為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對於內飾來說,材質的優劣常常能決定一個內飾的成敗,通過手板鍵的製作,能直觀的感受材質的效果,而且手板鍵也能暴露出很多的設計細節問題,這樣在手板鍵階段就能得到修改,內飾設計細節影響設計品質,品質影響產品成敗,手板鍵的製作能規避掉很多設計細節問題,以免模具開出來後發現問題,修改模具已經來不及了,畢竟汽車模具都很昂貴。

量產車製作

最後一步就是量產車數據設計階段,這個階段工作會和工程師以及a面數字師有大量的交涉過程,但是這個階段也和手板件階段融合在一起。

一個設計從模型到模具要有很多地方要調整的,有時候是設計認為設計還有優化的地方,有時候是工程師對設計的可實現性提出了修改建議,這個階段對整個設計團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平衡設計和工程的關係,對於一個設計師或者是設計總監來說,都是職業生涯中必修的一課。

當這些步驟都走完後,設計師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只要不出意外,就能看到自己設計的汽車上市了。

寫到這裡,汽車內飾設計流程也基本結束了。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和我們的專欄—墨羽社,我們是一群有意思的人,會不定期更新設計教程。當然,喜歡不要忘記點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