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設就根本不會成立:因為《辛丑條約》能夠簽訂,是建立在列強必須放棄追究慈禧罪行的前提之下。

1900年,慈禧做出她政治生涯中最爛的決定:慫恿義和團對全世界宣戰!

隨後就有了八國聯軍侵華——如果我們能拋開感情色彩,純粹地就事說事——你一個主權國家公然派兵攻打別國的大使館,顯然已經是理虧在前了……慈禧居然真就做出這種SB事情來。

好在還有李鴻章、張之洞、六坤一、袁世凱這樣一些明白人,搞了個「東南互保」,給後來的善後工作留下了一點點希望。

否則,列強真就有可能在1900年瓜分了中國。

聯軍進京後,指名道姓地要李鴻章出來和他們談。

後人罵李鴻章是賣國賊,未免太輕薄與沒良心。

老李當時已經風燭殘年,這種滿屁股都是屎的局面,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反正他當時在廣東,英國人也很認他,他完全可以安度晚年。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北上了,這就是當擔,這就是責任感,這就是家國情懷!

那些敲著鍵盤罵李鴻章的人,你們真的很淺陋無知,更薄情無義!

德國人最恨慈禧,因為他們的公使克林德被殺了,所以德國人提出和談首先要懲治慈禧。

但李鴻章很堅決地拒絕了德國人的這個要求,明確提出,要談,必須先確定不追究慈禧責任。

這裡就要說到慈禧和李鴻章這些漢臣的關係了,我覺得,慈禧有一點非常牛逼,就是處理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男人們的關係。

慈禧對這些重臣們,其實是非常講感情的。像李鴻章兵敗甲午戰爭這種事,如果光緒能做主的話,肯定把李鴻章給砍了,一點都不猶豫的。

但慈禧不會,她還是很感恩這些人的。而李鴻章,也同樣投桃報李,在慈禧最困難的時候,用盡最後力氣挺了慈禧一把。

如果李鴻章願意,1900年他完全可以在廣州再立一個王朝,英國人已經很明確地暗示他了,孫中山也派人來和他商量怎麼合作了。

但老李沒有這麼做,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信念,救了慈禧,也挽救了即將被瓜分的中國。

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情況下,《辛丑條約》沒有割讓一寸土地,實屬不易!

後人不能只看賠了那幾億兩銀子就罵李鴻章,換任何一個人來,都不會比他「更成功」。

再大的政治人物,也有常人的情感,在這個層面來體會慈禧和老李的這段感情,其實蠻有人世溫暖的。

首先,慈禧太后與光緒帝是一體的;其次,當時的列強保住清王朝就是想找個利益代理人,很明顯,慈禧太后要比光緒皇帝有用得多,所以如果《辛丑條約》要幹掉誰,也會是光緒皇帝而不是慈禧太后。

義和團運動興起以後,西方列強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當做藉口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倉惶逃跑。最終,清朝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來保全清王朝的統治,中國也從此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中國實在太大,想要劃分中國實在太困難,所以西方列強終究也沒有滅掉清王朝,而選擇扶持一個西方利益的代理者。當時的慈禧太后屬於頑固守舊派,對於西方列強的各種要求大多都是屈辱求和,各種滿足,非常對西方人的胃口。

然而光緒皇帝則完全不同,他從心底都想徹底改變清王朝的落後局面,扭轉天下,不願意再在列強腳下(只是方法不對)所以,從外部來說,《辛丑條約》要滅掉一個人,那麼西方列強要滅掉的也會是皇帝,而不是慈禧太后。

第二,當時清朝的權力仍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頑固派都是慈禧太后手中的勢力。光緒帝任用的維新派並沒有實權,而且其想法雖然是拯救中國,但卻是在摧毀滿清的統治根基,頑固派根本不可能讓光緒帝掌權。所以光緒帝註定是一生的傀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