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些材料說,馬林科夫關心三農問題,還提出輕重工業均衡發展,對外立場溫和穩健。


長文預警,也許偏題,但可從中管窺蠡測某些可能的趨勢。

--------------分割線-------------

斯大林,作為已經擁有了無限權力的獨裁者,當他在塵世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候,他所要考慮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接班人的問題。接班人選得如何,直接關係到他死後是否會被反對派反攻倒算或者圍繞著他的意識形態的存亡。斯大林就是這麼一個獨裁者,他從1925年聯共(布)十五大擊敗托洛茨基、瓦解三駕馬車之後開始掌握著蘇聯的黨和國家的機器,到二戰結束威望達到無限頂峰,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在他活著的時候打敗他,所以他自然要考慮死後的事。

斯大林有沒有選定接班人呢?普遍認為,晚年斯大林所中意的接班人是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日丹諾夫。此人幾乎就是基洛夫的翻版——年輕有為、根正苗紅,和領袖隨時合拍和對政策的精準理解,並且意志堅定無可動搖。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以前是軍隊的政工幹部,後來一步步升到中央委員會。基洛夫被殺以後沒多久,日丹諾夫就被調到列寧格勒當州委書記,這是他崛起的起點。接著,在戰前蘇聯兼并波羅的海三國的時候,日丹諾夫作為接收大員被派去在當地建立黨和蘇維埃的組織。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日丹諾夫領導列寧格勒市民同時擋住了德國和芬蘭的北路入侵軍,把守住了莫斯科北部這個最重要的城市。芬蘭投降以後,他被派去芬蘭,當了芬蘭人的麥克阿瑟。此間還參與組織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這個組織相當於第四國際,日丹諾夫在其中發揮著領導者的角色。1944年,他加入書記處以後,更是緊跟斯大林,參與構建了斯大林模式的意識形態體系。日丹諾夫對馬列主義的哲學闡釋迄今為止都影響著中國的馬列研究。

私生活方面,日丹諾夫的兒子尤里還娶了斯大林的女兒,小兩口雖時常拌嘴吵架,官司甚至還鬧到岳父斯大林這裡來過,但關係總體上還是和睦的。日丹諾夫在黨政軍各領域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有當時蘇聯領導人裡面罕有的國際工作履歷,從他被委以如此之多的重任可以看出,斯大林是把他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斯大林和他的從大清洗時代走來的盟友們很多都產生過矛盾,他也常常認為那些戰友有著各種各樣的瑕疵。比如莫洛托夫,斯大林懷疑其妻子熱姆任丘娜的忠誠,也對莫洛托夫本人在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上的自作主張和妥協主義十分不滿。卡岡諾維奇則完全是個投機家,投斯大林所好又往往馬屁拍到馬蹄子上,斯大林知道此人可以執行他的政策而不會有所違背,但也僅此而已,不堪大用。至於伏羅希洛夫,此人軍事上幾乎是一個庸才,衛國戰爭時期在西線一瀉千里,轉進頻繁,如果沒有鐵木辛哥救場,蘇聯就危險了。在政治上,此人的立場也不明確,斯大林信不過他,以至於政治局會議都不想讓他參加。而和日丹諾夫,斯大林一向都是保持著同志式的友誼和忠實的合作關係,這毫無疑問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可靠性上的。遺憾的是,這位本來最有可能接過斯大林的衣缽的政治明星在1948年就去世了,時年五十四歲。斯大林白髮人送了黑髮人。當時,蘇聯人已經知道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與自己買麵包都要排隊的現狀一對比,自然就會滋生許多不滿,再加上斯大林模式已經出現了肉眼可見的許多弊端,人們對斯大林體制的懷疑也在加重。斯大林試圖維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蘇聯作為核心和資本主義陣營對抗,那他就必須清洗內部的這些主張改革和變動斯大林體制的支流,他沒有別的選擇。日丹諾夫和他在政治局的戰友、知名經濟學家也是黨務工作者、負責計劃工作的沃茲涅先斯基此時已經看到了蘇聯社會的弊端,他們對症下藥,主張發展國內市場、擴大民用必需品的生產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他們試圖加強社會保障,具體行動是加大規模進行住房建設和生產諸如小汽車一類的消費資料。在政治領域則主張改變無產階級專政式的疾風閃電的政治體製為人民民主下的投票表決,主張社會公眾也要參與到立法當中來。對此持支持態度的還有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的羅季奧諾夫、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柯西金和莫斯科市委兼州委第一書記波波夫。他們屬於一個在後來被強加上去的所謂團體——列寧格勒集團。從支持者的職位可以看出,當時蘇聯黨和國家的高層有人已經傾向於變革了。但這樣的變革符合斯大林對當前形勢的設想嗎?顯然不適合。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要求蘇聯收縮戰略空間,減少對東歐、核工業和其他軍工的投入,而這樣顯然會削弱社會主義大家庭軍事上的影響力,從而使得資本主義陣營在世界範圍內得逞。因此斯大林很輕易地就想到了背叛、投降主義、痴心妄想一類的內容。再加上列寧格勒在黨委選舉的時候進行了一些諸如沒有把反對票計入的撒謊行為,斯大林對列寧格勒黨支部的忠誠度的懷疑加深了。這些事日丹諾夫、沃茲涅先斯基等人未必有份,但是他們共事於列寧格勒,所以他們肯定要受到這些影響。導致日丹諾夫死後的那場冤案的直接關鍵性因素還在於繼承人之間的無情鬥爭。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為代表的軍工負責人一派知道,一旦列寧格勒的政策得到採用,他們就會很快失去權勢。馬林科夫和貝利亞雖然並不是盟友,但此時的共同利益使得他們走到一起,共同鬥爭列寧格勒一方。在他們最終決定動手之前,日丹諾夫就去世了。

第二年,即1949年,年初,在馬林科夫等人的活動下,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一個認定沃茲涅先斯基和羅季奧諾夫等人從事反黨分裂活動的決議。決議甚至把他們和當年早已被批倒批臭的季諾維也夫相比,足以見得事態的嚴重性。不久後,他們就被捕了。馬林科夫在得到了阿巴庫莫夫掌握的安全部門得到的所謂「證據」後,轉達貝利亞,再由貝利亞報告斯大林,斯大林拍板同意了逮捕。於是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黨政部門負責人及其親屬214人被逮捕,其中絕大部分人被槍決。

蘇聯在1947年廢除了死刑,為了這起案子,1950年,最高蘇維埃又宣布對一些「背叛祖國、間諜和怠工破壞者適用死刑」,從而為這些人走上斷頭台鋪平了道路。很難說斯大林是不是真的相信了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或者是否真心認為必須要殺掉這麼多人。在行刑的那一天,斯大林曾經給貝利亞打過電話,他在電話中動搖了:「我還是不相信沃茲涅先斯基會背叛,希望槍下留人。」貝利亞回答:「他們全都已經被處死了。」斯大林仍說:「那就別去動他們的孩子。」這一次角逐,顯然軍工派的貝利亞和馬林科夫贏了。但日丹諾夫死後,列寧格勒集團帶來的接班人鬥爭的政治餘波還沒有結束。曾經參與了殺害列寧格勒集團的安全部負責人阿巴庫莫夫在這次事件中,則扮演一個悲劇的受害者角色。新的鬥爭是圍繞著日丹諾夫的死因展開的。在當時,最有希望的日丹諾夫已經死了,而莫洛托夫在政治局已經靠邊站,能夠說得上話的只有布爾加寧、貝利亞、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布爾加寧是個好好先生,對於權力毫無覬覦之心,排除。赫魯曉夫和其他人比起來,話語權仍不夠重,而且有在地方工作時的一些污點,排除。馬林科夫被趕去領導空軍,明升暗降,排除。因此,實際掌權的話事人只有貝利亞一人。而且列寧格勒集團被消滅了以後,馬林科夫和貝利亞也沒有聯合的必要了。因此,針對貝利亞的鬥爭則是非常迫切的。結合貝利亞的秘密警察領導人身份,他在政治局的同事們對他的恐懼和擔心也是自然而然的。在斯大林仍活著的時候,他們鬥爭往往要藉助斯大林之手,而斯大林也希望以此看出哪些同僚是不符合他的世界觀的。事件的起因是,國家安全部一個偵查員中校柳明給斯大林去信,狀告他的上司阿巴庫莫夫有阻礙他調查一位名叫艾廷格爾的醫學教授殺害中央書記謝爾巴科夫案子等等「危害國家的行為」,並且告發存在一個「醫生間諜集團」,這些醫學專家受雇於外國情報部門,通過治療手段縮短蘇聯領導人的壽命,古比雪夫和高爾基就是這麼死的。時間是1951年7月2日。

柳明通過馬林科夫找到了斯大林,將信呈上。結果就是阿巴庫莫夫被查明「確有其罪」遭到逮捕,伊格納季耶夫接替阿巴庫莫夫成為安全部的新領導人。阿巴庫莫夫是貝利亞的左膀右臂,他受到打擊,毫無疑問貝利亞的權勢和地位會受到影響。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曉夫集團都是執行斯大林路線的人,缺了其中任何一個,這個體制都可以運轉下去,但是最後保留在舞台上的只能夠有一個。

阿巴庫莫夫本人被捕不是事件的結束而是開始。馬林科夫、赫魯曉夫等人對阿巴庫莫夫記恨在心不是沒有理由的,特別是赫魯曉夫,他知道阿巴庫莫夫掌握了他在烏克蘭鎮壓之中進行的某些不正當活動的證據,消滅阿巴庫莫夫對他有利。對於貝利亞,因為斯大林已經起疑,所以他為了自保,也要消滅阿巴庫莫夫,綜合來看,阿巴庫莫夫必死無疑。正因為他受到的壓力來自於未來可能組成最高權力核心的政治局委員們而不是斯大林,所以阿巴庫莫夫縱使並不接受即使是嚴刑逼供而作出的口供筆錄,他還是在斯大林死後被槍決了。在此時,赫魯曉夫等人則轉向獲取軍事領袖們的支持,足資佐證的是此時被當作狂妄自大的典型而受到處罰的衛國戰爭英雄朱可夫的文章和活動重新見諸《真理報》報端。隨著黨對軍隊的政治約束減弱,斯大林死後的1953年,朱可夫才得以發揮作用,利用軍隊的力量消滅貝利亞,而1957年,馬林科夫作為部長會議的高層才會被掌握軍隊和安全機關的赫魯曉夫、朱可夫等人擊敗。他們選擇了由軍隊控制黨的某些活動,或者說分離軍隊和黨來獲得權力,這使得蘇軍對於黨和國家的忠誠度減低,而這未必能夠在當時看得出來。直至819事件發生,葉利欽輕而易舉就控制了境內的蘇軍,人們才發現這一裂痕。回到1951年的多事之秋。針對信中提到的醫生間諜集團的調查則開始了。國家安全部取來了日丹諾夫的心臟,並告知當年參與治療日丹諾夫的醫生們這是普通病人的心臟,要求他們對其死因作出判斷。結果是醫生們都認定此人死於心肌梗塞,包括當年認為日丹諾夫並沒有任何心肌梗塞癥狀的醫生費奧多羅夫都作出了這個結論。要知道,當年他們給日丹諾夫定的死因是高血壓。而在日丹諾夫接受治療的時候,這些人不僅開小差,還故意作出不符合日丹諾夫身體狀況的診斷報告,明明應當長期靜卧治療,卻要病人四處活動,這是否加速了日丹諾夫的死亡,不得而知。日丹諾夫死後,斯大林已經知道了他的死亡有些蹊蹺,但人死不能復生,斯大林並未深究其中原因,再加上當時正忙於和列寧格勒集團鬥爭,這一支流被掩蓋了。身陷囹吾的阿巴庫莫夫知道對他的陷害來自於柳明,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報復了柳明。他很清楚面對這樣複雜的情況,斯大林不可能全信柳明一面之詞。阿巴庫莫夫向前來審訊的偵查員報告柳明曾對政治局內部的一些事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委員們之間的關係變化。這一個重大的發現被斯大林掌握以後,斯大林頓時覺得柳明可能在利用他,於是柳明被免職。柳明的存在,也許使得政治局委員們感到擔憂,他們認為柳明作為貝利亞掌管下的安全部一夥的人,可能掌握了不利於他們的信息,因此柳明在斯大林死後和阿巴庫莫夫一道被槍決。1952年底,當年參與了對日丹諾夫治療的猶太醫生季馬舒克寫信給蘇共中央,聲稱當年醫生們合夥害死了日丹諾夫。這一揭發和一年前柳明的信不謀而合。而當時斯大林的健康狀況已經非常糟糕,他的醫生建議他停止活動,這引起了他的猜疑。此時,斯大林通過審訊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秘書費飛爾,已經掌握了艾廷格爾除了是一位醫學教授,還是一個「猶太民族主義反蘇分子」的雙重身份。既然艾廷格爾如此,則醫生們更加洗脫不了干係。案件開始出現明顯的邏輯,即反蘇分子操縱醫生陰謀殺害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們的行動在日丹諾夫身上取得了成功。1953年1月,受到牽連的醫生們被處決,其中有斯大林的私人醫生維諾格拉多夫。

醫生案件的結果是貝利亞被削弱而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的勢力加強。

貝利亞的權勢進一步衰退是米格列爾人案的發生。貝利亞在喬治亞擁有非常龐大的黨羽集團,喬治亞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有大量的貝利亞的人,其中很多都是貝利亞的同族人即米格列爾人。斯大林注意到貝利亞在喬治亞的反常的積極活動是1951年的事情。1951年,斯大林批准對喬治亞的賄賂問題進行調查,並且在貝利亞的母親住所里安裝錄音器。這說明貝利亞作為斯大林的一把刀,已經越來越不受重視並且被懷疑。斯大林擔心在貝利亞的經營下喬治亞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王國,也擔心貝利亞利用他手中握有的在國安機關中的人脈和權力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於是,斯大林參照當年處置列寧格勒案件時的手段對有關人員進行監聽,以求獲得什麼足夠逮捕他們的證據。但是沒有。貝利亞知道斯大林對他的懷疑,斯大林的警衛長弗拉西克向斯大林報告了喬治亞官場嚴重的貪腐和官僚主義現象,政治局為此通過了一項徹底打擊喬治亞官場的決議(1951年11月)。該決議聲稱,之所以喬治亞貪腐有增無減,是因為喬治亞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以及政府機關內部有「這麼一夥庇護受賄者並千方百計為他們幫忙的人」。決議把格共(布)中央第二書記巴爾米拉視為主要負責人。指控巴爾米拉犯有民族主義錯誤。進一步提出,如果放任下去,莫斯科將徹底失去對喬治亞的控制。於是結果成為自然的:喬治亞共產黨中央幾乎所有主要領導人都被逮捕了。斯大林意猶未盡地指出:這背後還有一個大米格列爾人撐腰——毫無疑問,這指的是貝利亞。同時,斯大林在蘇共中央主席團的會議上提到近期的醫生間諜集團案件時,更加露骨地說:該治治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了。於是黨的地位提高到了安全部門之上,安全部門不論何時都要接受同級黨組織的監督和領導。這使得涉足安全部門較少而掌管黨務工作的馬林科夫的力量加強,馬林科夫也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控制安全機關的活動。考慮到當前形勢,則可以勾勒出斯大林即將去世前的蘇聯高層框架:馬林科夫—赫魯曉夫—貝利亞三足鼎立。事實上,貝利亞已經成為孤家寡人。他還握有巨大的權力,但是已經不再具有成為領導人的可能。斯大林如果死去,則貝利亞可能將不是馬林科夫—赫魯曉夫集團和整個中央委員會的對手。斯大林在消滅了列寧格勒集團、削弱莫洛托夫和打擊了貝利亞以後,引進了像是波諾馬連科、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這樣的新人進入蘇共中央,以期實現精英階層的更新和輪替。但遺憾的是,他死後十多年間,蘇聯最高層還是那幾個熟面孔在彼此爭鬥。而被他打擊的官僚集團借屍還魂,迅速攀附到蘇維埃國家的每個角落裡,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集團遮天蔽日,使得上下流動變得越來越難。這一局面多久改變的呢?是1985年,蘇聯最後一位活著加入斯大林時代的蘇共機關的蘇聯領導人契爾年科的死去,以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的出現。斯大林是擁有無限權力的獨裁者,因此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平衡戰友們的政治力量對比,他在蘇聯高層拜占庭般的權力金字塔頂端操控一切,但是他要是不存在了,整個金字塔就會崩塌,這是毫無疑問的。1953年3月5日,在經歷了幾天的痛苦以後,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在孔策沃的別墅里去世了,留下尚未完全成型的——或者還未完全符合斯大林設想的最高權力組成,撒手人寰。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因為已經超出本文的範圍,所以只是簡單敘述。

貝利亞和馬林科夫最先改變了斯大林的路線和政策,開始重視起價值規律來,並且對瀕臨崩潰的農村伸出了援手。貝利亞還主導了停止了刑訊逼供、廢除古拉格勞改營的改革,這一被索爾仁尼琴倍加鞭撻的「邪惡制度」畫上了句號。1953年底,貝利亞被捕並被槍決,政治局收回了年初表彰季馬舒克揭發有功而頒發的列寧勳章並清理掉了斯大林晚年政治鬥爭被關押的那些人,為醫生間諜案平反。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1956年,赫魯曉夫發表秘密講話,徹底否定斯大林,斯大林體制在東歐受到巨大衝擊。1957年,赫魯曉夫聯手朱可夫打倒了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人,他們雖被指控為反黨集團,但是結局已經比前面幾個反黨集團好得多了。馬林科夫去了水電站,卡岡諾維奇去了聯合制鉀公司,莫洛托夫成為蘇聯駐蒙古大使。而贏得最終勝利的赫魯曉夫則借故清洗軍隊,逼走了朱可夫,獨掌大權。1964年,羽翼已豐的波諾馬連科、蘇斯洛夫、柯西金等人發動政變,趕赫魯曉夫下台。到此時,斯大林的時代,就徹底結束了。

從履歷看,典型的蘇聯康生。當然,沒那麼陰而已。

你覺得康老會帶領中國改革開放?

PS.其實說柯老更像點


瀉藥....

馬林科夫啊....跟赫魯曉夫比,馬林科夫可以說是當時蘇共內部的穩健派,畢竟在西方眼裡馬林科夫就是斯大林的傀儡、蘇聯特務部門長期的二把手而已(笑)

如果我們來看馬林科夫的發家史的話,嗯,跟葉若夫、貝利亞差不多,都是靠製造冤假錯案發家的;然後跟貝利亞一樣涉足於宏觀的國家經濟管理,可以說此公可是小一號的貝利亞:能幹是能幹,但是因為太過於穩健常常被認為是平庸無能之輩而已;不像貝利亞那樣敢於作出重大決策,而是更為關注瑣碎的日常管理。不過馬林科夫有一點可是比貝利亞好,性格上他可沒有貝利亞那樣狂妄自大,知道自己到底是幾斤幾兩的水平。眾所周知列寧格勒案件是清洗以日丹諾夫、沃茲涅辛斯基等人為首的的列寧格勒派(雖然日丹諾夫早在列寧格勒案件前的1948年去世),卻往往不知道之後還發生過喬治亞案件,那個喬治亞案件可是斯大林對於貝利亞的一次警告與削弱:當時喬治亞可是貝利亞的「基本盤」,喬治亞黨委第一書記可是在喬治亞本地掀起了一場對於貝利亞的個人崇拜的:想想看,那時斯大林可還沒死呢!

於是馬林科夫就入了斯大林的法眼:雖然與貝利亞關係也很近但是沒有貝利亞那種狂妄;同樣也能幹。要知道,在蘇聯全面工業化時期斯大林把蘇聯建設成了一個有國家的超級壟斷企業(這裡有人很迷惑:不是說美國才是有國家的企業嗎。美國可是一群有國家的托拉斯,注意,一群!),他所需要的只不過是能夠讓企業繼續維持的具體執行者而已,而馬林科夫就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一名具體執行者,只不過是斯大林的馬仔與跟班。

至於馬林科夫在斯大林死後具體的執政行為來看,平衡工業發展水平、鼓勵農業發展、平反冤假錯案、提倡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緩和關係等,是,雖然是好事,但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能貶低也不能誇大。他的改革,是基於蘇聯官僚體制不變的基礎之上的,而且就改革的內容與形式來看,也只不過是對單一依靠國家政權力量的行政-計劃經濟的小修小補,後來的赫魯曉夫改革內容也與他很相似,只不過赫魯曉夫過於激進而已。但是!馬林科夫與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人一樣,反對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如果馬林科夫始終掌權的話,可能斯大林的歷史評價問題不會像現實中那麼極端而已。至於題主所問的「如果馬林科夫挫敗了赫魯曉夫的奪權企圖,蘇聯會怎樣發展?」這一點我不太好說,因為馬林科夫實際上只執政了兩年就讓位給赫魯曉夫,兩年時間就想見改革成效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且歷史不能假設,因為歷史要是假設的話,變數太多了。


要不搞個系列吧

「如果貝利亞挫敗了馬林科夫的奪權企圖,蘇聯會怎樣發展?」

「如果日丹諾夫沒死,蘇聯會怎樣發展?」

「如果赫魯曉夫挫敗了勃列日涅夫的奪權企圖,蘇聯會怎樣發展?」

「如果謝列平挫敗了勃列日涅夫的奪權企圖,蘇聯會怎樣發展?」

「如果蘇斯洛夫挫敗了安德羅波夫的奪權企圖,蘇聯會怎樣發展?」

「如果馬謝羅夫沒死,蘇聯會怎樣發展?」

最後安利某書:

「如果戈地圖是正常人,,蘇聯會怎樣發展?」


歷史沒有如果


變數太大了,不好說,如果貝利亞死定。馬林科夫估計會把勃列日涅夫的發展方式提前?就看他活多長時間了,對外就不好了,對整個共產國際陣營的影響……估計他不會反斯大林主義…


蘇聯已經沒有和斯大林能力相當的內行人了,換誰上都難免有所衰退。不過只要中國後來不反水,自保的問題應該還是不大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