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什么叫天地不仁?这个仁叫小仁小义。

天地,生养万物,有大仁大义。大仁大义,无形无相,看不到。他们把万物作为刍狗,什么叫刍狗?就是草芥。万物生则生,万物死则死,不会因为万物生而高兴,万物死而悲伤,他们会推动万物自然的生与死,这叫天地。与「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个意思。

作为我们人呀,活在天地当中,如果情执太重,对心的牵涉就会很严重。你的心梆当梆当老跳,这个也愁,那个也悲,人大喜大悲则伤心。

人要慢慢体会天道,体会自然之道,体会人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体会一切不可执,一切法不可执,一切象不可执。

所有东西都不能把他看成死的,他都是不断的流动变化,所以就像草芥一样生而死,死而生。要像天地一样,才能长久,不要被世间的生死得失悲愁喜怒,左右了自己的内心。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治天下,不能太溺爱百姓了,也不能太残害百姓了,要把百姓当成自然当中的一部分。

就像野草一样,你只要给草足够的大环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呵护它,要给它浇牛奶呀,要给它搭小帐篷呀,每天给它犁地呀,它要枯黄了还在那哭哭啼啼的呀。那这个世界没法治理了,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法天则地,创造良好的环境,你在这里生长就行了,该生就生,该死就死,生生死死都在这个环境里面进行。圣人就把前面的,就像不尚贤呀、不贵难得之货呀、不见可欲呀,这些东西做好了。放水养鱼嘛,把水治好了,鱼在水里面爱怎么游怎么游。一个好的领导也是,把大的框架搭好了,该用的人用好了,剩下的就是无为而治了。

所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都是要把握大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后面会学到「太上,下知有之」,就是给老百姓真正办的好事,老百姓还不知道是你给他办的,这个最好。

不知道你对老百姓好,因为潜移默化了,让老百姓处在一种非常良性的大环境中,他不用去感恩戴德说你好,但是他们活的很高兴,也不知道这高兴是怎么来的。不用整天的青天大老爷你帮我解决这个啦、那个啦,如果这样就完了,这样的话那这个领导绝对没当好。

不是有那么一个笑话嘛,一个村官治理水患,每年他都提前巡查堤防,疏理河道,导致每年虽然有旱涝,但是一直没有水患。老百姓当然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没觉得怎么地,没看过洪水,上面领导也觉得他这个地方没啥事,没灾没难的,这个村官一直没被提拔。

另一个村官,常年的不管这事,也不巡查堤防,也不疏通水道,啥也不干。但是一发洪水马上就溃堤了,带著老百姓上堤去护堤去,又跟上级领导打报告,说这边十万火急,要给予资金和人力的支援。每年上边领导都觉得这个村官真管用,每年都要处理这个水患,这个人太有能力了,很快就提拔了。大家应该很多有过这方面类似的经验吧。

真正的圣人,真正有能耐的人,他所惠及的人不会知道是他惠及的,这是最有能力的人。给予小恩小惠的,让他知道的,这种人都不能算是大智慧的人。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