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个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的新动作。据第一财经,3月7日,汉欧国际「长江号」班列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正式首发。班列装载著凌云集团的幕墙、神龙汽车的整车、长飞的光纤、富士康的电子产品等合计48个大柜。

自本次发运开始,武汉汉欧班列正式命名为「长江号」中欧班列。这一新变化旨在打造「长江号」中欧班列湖北新名片,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唯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位于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汉欧班列冠名「长江号」,堪称名副其实。从中也能够看出武汉的雄心。

犹如汉欧班列改名这一动作所示,这几年的武汉,可谓春风得意。「复兴大武汉」的自信与壮志,显露在一系列大动作之中。

01、新兴支柱产业崛起

由于经济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当下部分地区和城市都面临著产业转型的坎。

武汉这几年的发展形势依然一路看涨,首先就源自产业转型较早。

据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武汉2018年的主要产业情况如下:

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5000亿元;

金融、商贸、物流、建筑等行业增加值均过千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8200亿元,增长25%,软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7%以上;旅游、会展、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钢铁、重化工产业一度就是武汉的主要支柱,曾经的产业转型压力不可谓不小。

来源:武汉统计

但武汉目前的光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疗及医疗器械等支柱产业的崛起,说明产业结构已基本上走出了困境。这为避免经济的过大降速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2017年,武汉就提出将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形成2个产值超5000亿元产业和若干超2000亿元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万亿元。

过去几年,一直有一种说法称,武汉这一波发展行情是靠挖土机「挖」出来的,也即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

但事实证明,基建当然对于改变城市的城建水平、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只有「挖」,是绝不可能让一座拥有万亿级GDP体量的城市走得太远。

如果没有及时的产业转型升级,武汉断难拥有今天的后劲。

02、抢人和抢企业

近几年武汉的高曝光度、强存在感,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抢」——抢人,抢企业。

抢人方面,武汉是此轮「抢人大战」最早的发起城市之一。其中有两个动作,颇具标志性。

一是,2017年初,高调亮出力争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目标。

作为全国科教实力前三的城市,人才流失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武汉的痛。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武汉的「抢人大战」,与其它多数城市都有所区别,它首先是要留人。

无论是出台大学生8折买房政策,还是允许大学生几乎无条件落户,都释放出武汉留人、抢人的诚意与果断。

效果也是明显的。2017年,武汉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2016年的2倍和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总体落户情况,2017年新增户籍人口19.8万,2018年更是达到了30.08万。

二是,2017年4月,武汉在全国成立首个「招才局」,并明确提出打造校友经济。

正是托多数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校友资源优势,武汉在抢企业方面斩获颇丰。

马云、陈东升、孙宏斌、毛振华、雷军等商界大佬,都先后多次到访武汉或在汉有大布局。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

近几年,产业转移加速,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开始寻求在一线城市之外打造第二总部,新兴产业、资源的下沉趋势很明显。这也成为重塑城市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武汉借助「资智回汉」工程,充分挖掘自身的校友资源,可谓对症下药,抓住了风口。就眼下看,武汉是此轮抢人、抢企业竞赛中的大赢家。

03、引领都市圈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武汉在湖北处于「一城独大」的状态,也属于典型的强省会。

不过,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湖北其实也几乎是全国最早提出要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省份。

目前湖北省内的城市格局,虽然仍是武汉「一城独大」,并没有出现像山东、福建、江苏等双中心格局,但截至到2018年底,已拥有襄阳、宜昌两个体量为4000亿+的地级市,这在内地省份中还是颇为难得。

湖北能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在2019年逆势上调发展目标的省份之一,这无疑是重要底气。

当然,这也是武汉的底气之一。首先,这意味著武汉反哺其它城市的压力不至于太大;其次,在省内的产业布局和协作,有一定的基础支撑。

另外,在即将到来的都市圈时代,武汉也又一次站在了风口。

武汉都市圈,也即"8+1"城市圈,概念提出和规划都较早。具体包括武汉及其周边的黄冈、黄石、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八个城市。

来源:中国城市大比拼

这八个周边城市中,黄冈、孝感的GDP已经迈入或即将迈入2000亿。并且由于提出时间较早,相关协作在内地都市圈中也算较紧密。

在最新公布的全国34个都市圈评级中,武汉都市圈位居第二档,属于发展型都市圈。

如最重要的交通设施方面,目前武汉都市圈内四条城际铁路已全部建成并运行;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也预计将于2019年底通车;未来武汉到鄂州还将有地铁直通。

更进一步,近年随著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合并莱芜,武汉是否将合并鄂州,也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测。从两城的区位,以及合并后的面积和人口规模看,这并非没有可能。

其实,刚刚获批的鄂州国际机场,实质上也就可以看作是武汉的第二机场。与其说金主顺丰看中的是鄂州,不若说是武汉。

无论合并与否,这都将直接增加武汉在即将到来的都市圈时代的发展底气。

04、压力和动力

当然,武汉这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中部地区整体上也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最近就有文章分析,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的4座城市,除了西安之外,其余三座——郑州、长沙、合肥,就都位于中部。

全国GDP20强城市变迁

来源:国民经略

其中,郑州也同为国家中心城市,且与长沙都已跨入万亿GDP俱乐部。两座城市对武汉的追赶之势不可小觑。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种区域内的发展活力和激烈竞争状态,是武汉继续前进的一个外部动力。

从压力角度,这也意味著,在人口、产业、资源、政策等方面,武汉面临其它后起之秀的正面竞争。

但是,这一点也恰恰证明武汉所处的中部地区,目前正迎来了发展风口。作为第一城的武汉,机遇自不会小。

小结

总结武汉这几年的变化、精进之路,一个关键词或许就是风口:

率先走向产业转型的风口、引领抢人大战和强省会的风口、身处中部崛起的风口、即将步入都市圈时代的风口。

立于多个风口之上,在「水大鱼大」的时代,只要继续稳扎稳打,敏锐出击,抓住风口,「大武汉」前路可期。

注:本文转自「西部城事「,并不代表」荆楚连线「观点,仅供各方参考,感谢「西部城事」的授权

关联阅读:

光谷「新外资十条」提出:企业落户可奖励2000万,固定资产投资可奖励3500万|附政策

某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寻3千平的厂房,但除此之外我们其实可以有更多!

武汉2018招商引资大会:提出2万亿的签约目标,表彰37个单位和雷军等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