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申猴年)清軍入關,不滿三歲的石濤就此改變了命運,1645年(屬雞年)石濤之父朱享嘉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幽禁至死。石濤(1642年-17?8年)正值齠齔之年(五到十歲之間)在家臣護掩下避難隱潛。1662年在蘇州附近松江地帶生活,1666年至1680年間在安徽宣城敬亭山修禪悟道。可見此段時期的石濤年輕,但過的卻是清苦平庸的生活。前朝皇族後裔那種隱忍於心的矛盾和苦痛,無所發泄只好寄於詩畫。1672年是壬子年,這一年石濤三十歲(1642屬馬年)對中國傳統位理學和命理學有有了一定程度地瞭解。(犯月簡單說就是「大自然」的不利因素,如煞氣在月份(農曆)上體現,它與屬相對應的說法。相都有一個苦交月(指的是農曆),就是如果這個人在他的屬相苦月出生的話,就會別冠上命不太好的帽子)。三十歲是男兒的立命之年,石濤身在佛門心卻在凡塵,他遙想前一個壬子年(1612年)還是大明皇朝,等國家的概念在他心中生根成熟時,大明王朝早已滾滾而去,而今大明皇族出身的身份,不但是社會輿論對他期望的壓力(反清復明),也是使他懷纔不遇的包袱。這三十歲年輕人的思緒,讓他不由戚然生嘆,在筆墨之中把他三十歲年輕人的心思寓之以故。因此世間方會留下「壬子年交月石濤」這幅畫。這也是石濤為什麼到了晚年也要恢復明朝皇族身份的原因。(以上回答非專業考證純屬對照藏品猜構。個人認為書畫鑒定,現代科學檢驗(紙張)最佳)


大畫家石濤原名朱若極,是明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清初,其父親企圖稱監國而被唐王處死,小石濤逃至全州,在湘山寺出家為僧,改名為石濤。

據說,石濤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於案頭進行朝拜。

他以苦瓜自號,據分析其寓意是:苦瓜者,皮青瓤紅,可謂身在大清心繫朱明。

——不過我作為北方人,喫的苦瓜可內外皆清。豈不是成了內外皆清?看來,北方,清朝的根基深啊。

有人朋友說,苦瓜熟透了後就成一種類似於水果的東東了,裡面就是鮮紅的,甜甜的,和苦瓜的味道正好相反。我是從來沒喫過;如果是真的,那就應該是,外清內朱,外苦內甜。


清初畫家石濤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比較流行說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紅,寓意身在滿清,心記朱明(他是明朝靖王朱贊儀十世孫),他還有別號"瞎尊者",瞎尊者,失明者也,寓意失去明朝,失明之人豈有不想復明之理。

石濤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重要地位,不僅是因為他的繪畫技藝,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精擅,且富新意,同時,他的繪畫理論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早在清初,王原祁見到石濤畫作,贊他說:江南當推石濤為第一。王原祁為四王之成就最高者,為當時畫壇領神,有此評價可看出對石濤何等欣賞,齊白石認為石濤"下筆誰叫泣鬼神,二千餘載惟斯僧。"吳冠中認為石濤是中國現代繪畫的起點,是傳統畫論集大成者,傅抱石是因對石濤的崇敬而改名抱石的,而本名傅瑞麟被人漸漸淡忘了,至於張大千早年作假石濤賣錢更是眾人皆知的。

關於題目中附的那幅畫,應該與石濤無關,壬子是1672年,石濤30歲,作畫水平和書法水平己很高了,畫風與書風與此畫毫無共同之處,這只是一幅畫得很低劣的民間俗畫而己,書法,印章都很差,看看下面幾幅石濤的畫,對比一下,就一目瞭然了。


這與石濤的生平有關,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


為何不去看看石濤的一生經歷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