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位於3°S,地處赤道附近,是一座死火山,乞力馬扎羅山地處熱帶,其山麓植被是熱帶雨林,而到了山頂上卻終年白雪覆蓋,也就是有冰川覆蓋。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神奇的山脈,因為從山麓到山頂,你就可以經歷從熱帶到寒帶的氣候和自然帶變化。

這一切的出現,都是因為乞力馬扎羅山足夠高,乞力馬扎羅山的海拔為5895米,而我們知道對流層大氣海拔越低溫度越高,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將會下降6℃左右,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大約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區域,基本就是冰川覆蓋帶。

從乞力馬扎羅山的山麓到山頂,我們可以看到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帶、高山荒漠帶和積雪冰川帶等等自然帶,幾乎和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相似。不過,近些年來,由於全球變暖,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的冰川不斷的融化,有專家指出,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川將會在10年內消融,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無法再欣賞到赤道雪山的美景了。


我來換個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人的思維定勢是很可怕的,假設你所住的城市附近山峯在東邊,換個城市如果有類似山峯,你百分之百以為那就是東邊—-即便它的方向是北。大多數人以為的「赤道很熱不可能有雪山」也是類似原理。

2、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這是因為空氣自身有重量的必然結果。越貼近地表的部分,所含的懸浮顆粒物越多,吸收並儲藏的熱量也越大,反之則越稀薄,越冷。這就是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攝氏度的原因。也是乞力馬扎羅高峯頂部能夠積雪的常識基礎。

3、實際上,乞力馬扎羅山深處內陸,且本身位於高原之上,相較其高達5895米的海拔而言,它的雪線已經深受大陸性氣候影響而被迫上升(雪線在5200米以上),如果這樣的高度孤立印度洋深處,其雪線至少還要降低300米,達到4900米左右才符合邏輯。類似例子可參考大洋洲第一高峯查亞峯的冰川情況。

4、海明威筆下的「乞力馬扎羅的雪」還能存在多久?說法不一。最悲觀的估計是十年之內會消融完畢。但個人認為這類預言更適合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我相信至少在你我有生之年,乞力馬扎羅頂峯火山口附近的的冰川依然會熠熠生輝。已有證據表明最近五年頂峯積雪呈增加趨勢。

希望我的回答能提供參考。更多資訊,歡迎關注「見識雲南」頭條號。


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美國作家海明威有一部小說叫做《乞力馬扎羅的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道附近是屬於地球上的熱帶地區,那裡終年陽光直射,天氣非常的炎熱。乞力馬扎羅山就位於赤道附近,為什麼它的山頂上總是白雪皚皚呢?朋友們會有這樣的疑問也不奇怪。170年前,兩名德國的傳教士來到了乞力馬扎羅山看到了山頂皚皚的白雪,就把熱帶地區的有冰雪的奇聞傳回了歐洲。當時的歐洲人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圖示: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

為什麼乞力馬扎羅山山頂會終年積雪呢?這和乞力馬扎羅山的高度有關係。乞力馬扎羅山的高度是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點。不知道朋友們發現了沒有,地球上所有海拔超過5000米以上的山峯都是白雪皚皚的。這是因為在地球最底層的對流層中,氣溫是隨著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的,平均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就會下降0.6℃,或者說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會下降6℃。這就應了「高處不勝寒」這句話。

圖示:位於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山也是白雪皚皚

回過頭來,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接近6000米的高度。因此山頂上的溫度要比海平面出低了將近36℃。所以就出現了乞力馬扎羅山山腳下是酷熱難當的熱帶叢林,而山頂上卻寒冷刺骨的冰川氣候。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呢?海拔高的地方不是距離太陽更近嗎?這主要是因為在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空氣會變得越來越稀薄。稀薄的大氣保溫效果比較差,導致了熱量大量的散失,同時海拔高度高的地方吸收的地面輻射也很少,溫度也不容易上升。

圖示:乞力馬扎羅山

因此,乞力馬扎羅山雖然位於地球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但是由於海拔高度的原因,山頂上的溫度要比山腳下低很多。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就不難理解了。


感謝邀請!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一直是文綜地理部分經常出現的,通常以選擇題、填空題或者案例分析等形式出現,掌握好了基本上是一道送分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分析一下乞力馬扎羅山的地理位置。

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位於東非高原的東北部,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地理坐標為東經37°21′12″E、赤道與南緯3°之間,山脈面積約756平方千米,山脈平均海拔約為1200米,主峯高度海拔為5892米,是非洲的最高點,因此乞力馬扎羅山享有「非洲屋脊」的美譽。

從地理位置不難得知乞力馬扎羅山處於東南信風帶,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暖濕氣流,在山脈的阻擋下,其南坡為迎風坡降水豐沛,由於受降水的影響,乞力馬扎羅山南坡雪線要明顯比北坡的雪線低。

由於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所在地區海拔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按照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攝氏0.6度計算,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59米,山頂氣溫比同緯度海拔900米處氣溫約低30度,山腳下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因此該地區山峯頂部終年積雪就再正常不過了,因此有「赤道雪峯」之稱並以此而聞名世界。

造成「赤道雪峯」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差異,按照在對流層內海拔越低氣溫越高、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的理論,受地形地勢的影響,乞力馬扎羅山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海拔由低向高氣候帶依次為:熱帶雨林帶(1000米以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1000~2000米間),溫帶森林帶(2000~3000米間),高山草甸帶(3000~4000米間),高山寒漠帶(4000~5200米間),積雪冰川帶(5200米以上)。

由於氣候類型多樣,從山底到山頂跨越6個自然帶,一次登山便可完成從熱帶到寒帶的垂直穿越之旅,因此乞力馬扎羅也是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雲集的地方,常有各種膚色的登山愛好者在這裡一顯身手。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近些年來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川(積雪)消融非常嚴重,專家推測如果環境持續惡化,15年後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蓋將不復存在,「赤道冰雪」的奇特自然景觀將不復存在。


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可是為什麼它的山頂卻是常年的白雪皚皚呢?

這是因為,乞力馬扎羅山的海拔已經超過了五千米,被稱為非洲屋脊。稍微有點氣象知識的人都知道,海拔越高,那麼氣溫就會隨之相應的越低。因為隨著高度的不斷增加,空氣的密度就會隨之降低減少。既然是空氣的密度在不斷的降低減少,那麼它相應的保暖性能就會不斷的降低。

而乞力馬扎羅山所在的赤道附近地區,印度洋上的暖濕氣流又常年光顧這裡,因此乞力馬扎羅山地區的降雨量極為豐沛。高海拔的地勢,截留了部分來自印度洋上的暖溫氣流之後,由於溫度的降低,這些來自印度洋上的水汽,就在這裡凝結成為了冰川,讓乞力馬扎羅山的峯頂長年白雪皚皚。但是,和乞力馬扎羅山隔得相當遠的尼拉貢戈火山,由於一年四季卻是在噴發,所以它就沒有積雪覆蓋著山頂的現象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因為非洲大陸,全稱阿非拉加州,被稱為高原大陸,海拔2000多米。非洲大陸位於東半球西部,地中海以南,遏守世界三大海峽之一的直布羅陀海峽,東瀕紅海和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南到世界上著名的好望角,西奈半島西部的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縱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非洲終年炎熱酷暑難耐,乾燥,少雨,水資源缺乏,分佈不均,生禽猛獸比較多,生活著很多原始的部落和民族,是世界經濟最不發達地區之一。

非洲最高峯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海拔5895米,面積756平方公里,是一座死火山,有兩個主峯:有「非洲之巔」的主峯基博峯和馬文濟峯 ,成馬鞍形狀,被稱為「赤道雪山」而聞名於世。在海明威的小說《乞力馬扎羅山的雪》中,開頭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神奇乞力馬扎羅山的意境,峯頂終年積雪,形成赤道雪山奇觀,又被稱為「上帝的天堂」。那麼在赤道附近溫度那麼高,為什麼山頂會終年積雪呢?為什麼不會融化呢?

山峯上有無冰雪覆蓋,是要有條件的,一是當地看溫度,二是當地氣候,三是看當地緯度,四是看當地山峯高度。當山的高度達到一定的高度, 氣壓已經不是平地的氣壓,溫度也降到了零度以下,越往上溫度越低 ,積雪越難融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地理上講在對流層,距離地面10到12公里的高度,高度每上升100米,溫度降低0.6℃。即使在乞力馬扎羅山山腳下,溫度達40℃,到了山頂,溫度以將至零下10多度。加上冰雪的反射作用,一般能夠反射50%以上的光熱,大部分的熱量反射掉了,使這裡氣溫降低 ,冰雪不易融化,纔有了所謂的山頂永久性冰川覆蓋,出現了非洲的赤道雪山奇怪,終年不化的現象。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環境的破壞,臭氧孔洞的出現,大量永久性冰川都在融化消失殆盡。具數據顯示,與1912年相比,乞力馬扎羅的「雪帽」就已經縮小了82%,而且還在不斷縮小,不久的將來,估計有「赤道雪山」之稱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的冰川,將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希望人類能早點行動起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謝謝


乞力馬扎羅的雪,當人們提及這裡的時候,就有一股衝勁逼得人喘不過氣來。按道理非洲乞力馬扎羅,應該是沒有雪的,因為赤道就從他的上面劃過,應該不曾有過嚴寒天氣,怎麼還會有雪呢?地球上往往就是有很多事情說不清楚,這乞力馬扎羅就在非洲肯亞,說他很美,有部電影叫『』乞力馬扎羅的雪『』,導演把非洲描繪得相當的美,曾經鼓舞著人們前往探險。其實,乞力馬扎羅因為雪而出名,那裡與非洲大草原比較起來,別有一番大自然的情趣在裡頭,至於那電影裏振聾發聵的那首歌,給人一種幸福的感受……好了回到乞力馬扎羅,又是雪的美景,其實,那裡是赤道經過的地方,為什麼是這樣的,中學地理告訴我,每上升一百米就降低溫度0.6度,這樣乞力馬扎羅有海拔3800米,這樣山頂有積雪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啊!乞力馬扎羅的雪,又被人們的聲音震動了……


這水平,每升高一百米,氣溫降低一度。氣壓也降低。明白了嗎?


(氣溫垂直遞減率):應該是一道中學就知道答案的題。一般來說,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為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離地面越遠,得到的地面輻射越少,氣溫也就越低.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00多米,處於赤道附近,如果地面溫度是30度,那麼山頂就是零下的溫度,積雪就不奇怪了。


不管在哪兒,高處不勝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