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築外觀不再是單一的火柴盒,它們流線柔美靈動,充滿創意。

建築早已不再是筋混凝土工程,它承載這建築者的心血,同時也具備著自己的血肉與靈魂,古木建築就是這種帶有豐富內涵底蘊的建築中的代表之一。

它歷史悠久,寓意深厚,展現的民族文化淵源流傳。

今天 採知 邀請蘭州毅德商貿城有限公司的招標採購工程師陶麗,與大家分享關於中式古木建築的七個特徵。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後,中國國家館就成為世界經典建築。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採用極富中國建築文化元素的造型。它最小的構件就是斗拱。

斗拱是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中的一個基礎構件,它懸挑出檐,層層疊加,將檐口的力均勻傳遞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將檐口加大並富有美感。

斗拱既是承重構件,又是藝術構件,它的應用使建築形成"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態勢。傳統建築中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成為中國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

唐代以前的建築,只能從考古發掘出來的一些建築遺址,以及各種藝術品(如繪畫、雕刻等)所描摹的建築形象等間接資料中知其大略。

據此,木建築的特徵學者們認為大致可以歸納為七項:

01

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中國古代建築在結構方面盡木材應用之能事,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

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同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

02

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樑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樑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均經由樑架、立柱傳遞至基礎。

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所以門窗等的配置,不受牆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牆倒屋不塌」之妙。

03

創造斗拱結構形式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鬥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橫樑間的過渡構件,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和屋頂樑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

自唐代以後,斗拱的尺寸日漸減小,但它的構件的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沒有改變,因此,建築學界常用它作為判斷建築物年代的一項標誌。

04

實行單體建築標準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羣。

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屋蓋)三部分組成:

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託著整座房屋;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

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

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只是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才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萬字形、套環形等平面。

屋頂有廡殿、歇山、錄頂、懸山、硬山、攢尖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

各種屋頂各有與之相適應的結構形式,各種單體建築的各部分乃至用料、構件尺寸、彩畫都是標準化、定型化的,在應用上,要遵照禮制的規定。

05

中國建築的完整形象必須從組羣院落整體去認識。每一個建築組羣至少有一個庭院,大的建築組羣可由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成,組合多樣,層次豐富,也就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

建築組羣的一般平面佈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大規模建築組羣平面佈局更加註重中軸線的建立,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

甚至城市規劃也依此原則,以全城氣勢最宏偉、規模最巨大的建築組羣作為全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唯有園林的平面佈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

06

靈活安排空間佈局中國建築的室內間隔可以用各種隔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使室內空間既能夠滿足屋主自己的生活習慣,又能夠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在需舉行盛大宴會時)迅速改變空間劃分。

建築組羣的室外空間──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是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準備條件。

庭院可以栽培樹木花卉,可以疊山闢池,可以搭蓋涼棚花架等等;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的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07

運用色彩裝飾手段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

在西周已開始應用彩色來裝飾建築物,後世發展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

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一點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基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便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

北魏開始使用琉璃瓦,至明清時期琉璃製品的產量、品種大增,出現了更多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中國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文章作者:陶麗

採 知 百 名 創 作 者 計 劃

「採知」誠意邀請

建築、地產開發行業中的招標採購從業者

加入我們的內容創作平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