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課時,一位老師說到:如今的黃鶴樓,都是鋼筋混凝土造的,然後在包上木頭,塗個漆而已。私以為,修繕古建築,是為了向世人其精麗的結構,而不僅僅只是觀賞,那我們,又為什麼要修繕古建築?


很多人的理解就是「刷牆壁」,古人舊件要復新,應當是光閃閃亮瞪瞪的,於是噴油漆、刷水泥、貼瓷磚……,必定要時尚貴氣才顯得古人的建築是如此的寶貴;必定要光了、滑了、亮了才達到修新的目的。直到德高望重的老專家跑出來痛心疾首的怒斥,這種比歷史的風吹雨打還要嚴重的破壞行為才逐漸被遏止。

從古建保護到古建修復,這本「歷史字典」逐漸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短短几年,古建修復就歷經了幾種主流思想的變遷,從修舊如新到修舊如舊,再到修新如舊,似乎我們的思想正在變得越來越古老,建築審美正在與新潮時尚「背道而馳」。

與修舊如新的「穿越」相比,修舊如舊切實達到了古建保護的目的。正是在這,我們才真正的發現了古人的卓絕智慧,我們才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因為我們發現,人才匱乏,很多製作的工藝都已瀕臨絕跡,文化傳承來到了斷層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太多寶貴的東西。

建築的價值,不應在保護中止步,要發揮出前人智慧結晶的價值,要古為今用,要把它們運用到我們的現代生活當中,讓古建重煥生機,這就是園林古建工作者的使命。在這種主流思潮下,各種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羣正如雨後春筍,人們也似乎在這樣的氛圍裏找到了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歷史歸屬感,復古就是建築領域的新時尚。

關於這種思潮的變遷,在建築設計領域有什麼講究?對於古建工作者來說,修新如舊仍然需要不斷的進步,因為每一個建築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們都與自身的環境相融合、相吻合,我們在設計製作它們的時候,需要把那個時代的意境都融合進去,只有整體場景的融入,那種時代的畫面感才能回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需要整個場景的修新如舊,這是一個更加複雜的話題,也給我們未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追趕的潮流時尚,人心充滿著躁動與不安;在古典裏,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感悟、發現人生真諦,人們正變得寧靜、優雅;時尚,不一定能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但古典,本身就是文化的結晶。能把時間留住的東西,是建築!

瞭解更多可登陸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開啟建築+互聯網+文化的新紀元!?

www.gujianchina.cn圖標

黃鶴樓在清末已經燒掉了,遺址在修長江大橋的時候也破壞了。現在看到的僅僅是異地建造的仿古建築而已,大概連重建都算不上。

不過在建築風格上新黃鶴樓還是有所參考的。貼兩張網路圖片:

老黃鶴樓(圖片來源網路)

新黃鶴樓(圖片來源網路)

樣式比較近似,僅僅是增高了兩層還有把外層改成了迴廊。不過既然是異地重建,就允許自由發揮的空間嘛。

另外這些新建的樓一般都是用鋼筋水泥造的,用傳統工藝造高閣大概只是美好的夢想了,畢竟從防火上過不了安全審查。記得前些年四川某個地方不知道通過了什麼操作造了一座純木塔,後來果然火災後果很嚴重。


原真性


傳宗接代


應該是傳承,學習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