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請:人生就是富有哲理性的思維行為。俗語說,比較是試金石;惠施的擅長於「著名之十事」,實是對時空事物的哲理思維。需知認知事物,必以找出克觀的相對事物以比較,才能更辯證地認知而獲益。以天之高相對地之大才能理解卑的意境,以山之高與相對的澤之深才能理解平的定義,以無意與相對的有意,才能理解相對又是統一的思想之道理。故纔有惠施的:"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又說「南方無窮而有窮」之說法。


惠施是「合同異」派代表人物,擅長辯論。

這兩句話出自《莊子》天下篇,屬於著名的惠施十事:①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②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裏。③天與地卑,山與澤平。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⑤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⑥南方無窮而有窮。⑦今日適越而昔來。⑧連環可解也。⑨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⑩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這些話大多反映了惠施的合同異思想。他認為世界上的東西都是對立統一的,事物都具有相對性,差別都是相對的,可變的。天地相對纔有尊卑,山澤相對纔有高低。南方往南無窮,往東往北則有窮。

看完整的莊子天下篇,惠施給人的感覺就是名家那種好名實,善辯論的感覺。說這些話就是為了辯論。


此文是哲理關係,天與地卑,意及無言的奉獻,引伸及侍候萬物,故卑,實質偉大。山與澤平,意及高扯低平,引伸及互補為平。南方無窮則有窮,指地域方位延伸是無窮遠,但還是有盡頭可尋。


我覺得這些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知道與不知道並無區別 這些話的內容過於形而上?或虛無漂泊 無法應用於時間生活 即便真的有用 也微乎其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