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說的專業作家,是指那些專職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而不是一入了作家協會就成了專業作家。

一個作家是否從事專業寫作,並不看他是否加入了作協這個機構,而是要看他的寫作狀態。也就是說,一個作家(姑且這稱呼吧)進不進作家協會,和他是否從事專業寫作其實是兩個概念,並不是一碼事。

毋庸置疑,作協裏真有專業寫作的作家,大多數還是身兼數職,寫作只是其中的一項工作,很有可能還不是主要工作。

比如我們特別熟悉的作協主席鐵凝女士,曾一度抱怨說諸事纏身,連寫作的時間都很難抽出來,耽誤了好多既成的文字,實在可惜。這也說出了一個事實——就是作協裏的作家並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創作時間,應該說是身不由己,為一些和創作無關的雜事捆綁住了創作的手腳,創作的作品在急劇下降,甚至出現了文字荒。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作家的悲哀,也是一個專業從事精神食糧慰藉靈魂的人的莫大悲哀。

我個人倒是欣羨那些完全可以自己自行支配時間的創作者,每每閑庭信步,讓靈感在心中自由瘋長飄蕩,遇有激情時刻即刻拿起筆來信馬由韁,讓思緒在放浪的發散狀態下縱橫捭闔,任意馳騁。

但這樣的作家多嗎?多乎哉?不多也!

無論他是怎樣的一個作家,都要為溫飽忙活遊走,若不是家中錦衣玉食養尊處優,不用為生活計而狼奔豕突左右逢源,鮮有能夠坐下來一心從事寫作這個職業的。

大多數的作家,都是兼職創作者。不僅有自身的主業,還需要養家餬口,為嘴討食。

現在有很多初試寫作的人,打算擯棄一切勞作和幹擾,一心從事寫作,直到完成一部驚為天人的煌煌鉅著。這樣的想法不可謂不宏大,但實現起來的難度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就能應對下來的。有的人甚至頭懸樑錐刺股的寫了一輩子,連個像樣的豆腐塊都沒獲得認可,一邊埋怨外人不識貨,有眼不識金鑲玉,一邊依舊點燈熬油的伏案疾書,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裡也不免給這種癡狂狀態下的癡迷者、癲狂者潑上一盆冷水,打消一下你的積極性。因為作家這個行當看起來人皆可為,但要真正的寫出來,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熬到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就是因為文學創作需要極強的文字感覺和創作天賦,一個本來文字感覺就捉襟見肘的人,非要突發奇想的去專業從事寫作,那你這是搭錯了神經,喫錯了葯。奉勸有這樣想法的人還是先行沉下心把自己的文學理論和文字技巧提升起來再說吧,或者還不如乾脆就此金盆洗手,所謂懸崖勒馬回頭是岸,趕緊忙活一點兒生計,養活一家子人為上,否則的話,很有可能雞飛蛋打,一事無成。

祝你好運????

圖片來自網路


你這個問題就不對。

作家這個稱呼,其實跟學者有很大的類似。

是很難有一個衡量標準的。

所以,沒有什麼專業與非專業之說。

說的不好聽點。

其實,作協就是個坑。

除了幾個有權威點的。

其他的基本就是給那些名利之徒混的。

我認識一個只寫了兩本網文的寫手,也弄了個某某作協的牌子。

說實話,只要你有點人脈和資金,自己都可以辦一個。


我加入地區作協的時候是20多年以前,那時候還主要是靠作品,現在,中國作協會員滿天飛,作品呢?圈子裡互相吹捧,沒有一首好的詩,沒有一部好的小說。別不服,作品是擺出來讓人看的,可以轟動的作品在哪裡?可以傳世的作品在哪裡?也別吵,也別叫,讓作品說話。


做鞋,一如其名,做鞋。就是專門給人做小鞋穿的。但凡能進入這個系統的人,基本上都與寫作早死了,只是為名為利,而非為了真正的寫作。真正的寫作是冷清的,寂寞的,例如王小波,木心。


需要這個名號可以,但與作品本身無關。


加入作協也非專業作家。現全國各省公帑養的專業作家不會超過300人。可能混到專業作家的,真正潛心寫作的,又鳳毛麟角,大多忙著搞錢,弄影視劇。不過,能幹上專業,的確寫出過一定數量的好作品。

不論是不是作協會員,市、省、國家的,作家的立身之本靠作品。不是會員,也可出大作品。


文學創作本不是一個社會職業,也不應該是一個社會職業。把文學創作納入職業是出於一種特殊的政治需要。文學創作既然被納入社會職業,把加入某個相應的社會組織(譬如作家協會,文聯之類)當做是否專業作家的標準,也就自然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合理性。但假以時日,從根本上看,專業並不能構成一個文學創作者是否夠格成為作家的標準,而是要由讀者和歷史做出評判。


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曹雪芹,魯迅,似乎都沒加入「作協」吧,他們算不算作家呢?


我想知道怎麼才能加入作協?


作協是事業單位,有行政編製。一般都是工作人員,從事文化活動,會議,交流等文化工作。專業作家少之又少!尤其文聯主席。像方方這樣優秀的主席,太少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