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代有權有勢的大太監,都有後代的,有的還有老婆。

原因很簡單,老婆多是買來的,而後代是親戚過繼的。

在古代,由於生育力低下,過繼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即便是皇族裡面,也頗多過繼的現象,別說民間。

鄭和是小時候就做了太監,成年以後就過繼了哥個馬文銘的大兒子馬恩來。

鄭和有1個哥哥和4個姐妹,哥哥並沒有做太監,是有後代的。

馬恩來過繼給鄭和以後,改姓為鄭恩來。

後來馬恩來生了2個兒子,由此家族延續下去。

鄭和是回族,後代也是回回,歷代都生育較多。

鄭和嫡系分別在雲南玉溪和江蘇南京。

但到了清末,雲南迴孽杜文秀髮動暴亂,建立回教國,自立為「總統兵馬大元帥」,通用阿拉伯語,聚眾幾十萬人。清軍派重兵給予鎮壓,雙方激戰6年之久。

同西北迴亂一樣,雲南迴亂期間出現了民族仇殺現象。

雲南的鄭和後裔畏懼戰亂,被迫南下逃亡到泰國清邁。

建國後歷史學者統計,鄭和後代在中國的有200人,在泰國也有200人,總數超過400人,算是大家族了。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七寶太監?老梁拿著放大鏡瞅了小半天,經過深思熟慮的鑒定,樓主是一枚可以擼彎月亮的小豬豬。鑒定完畢,老梁拍著寬腦殼樂了小半天,啥七寶太監,人家是三寶太監,歷史上這麼鼎鼎大名的人物,你咋說改就給人家改了,三寶太監的棺材板都快摁不住了,他跳出來不抽樓主,老梁和你一個姓。

所以在這裡,老梁先做個科普,鄭和為嘛叫三寶太監。其實啊人家開始的時候不姓鄭姓馬,叫馬和。他老爹叫馬哈,家裡六個孩子,一個哥哥,四個姐妹,他行三,一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叫三寶。

還有另一說,人家馬和(也就是鄭和),他也是貴族家庭出生,這貴族他貴錯了隊伍,元朝末期的貴族。當年藍玉攻破南京,瞅著十歲的馬和,長得水靈靈的挺不錯。這缺德帶冒煙的傢伙順手就給人家閹了,搞成一太監,送給了燕王朱棣。

馬和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服侍朱棣,還在靖難之役中發揮了不錯的軍事才能,受到朱棣的賞識,於是就賜了鄭姓,這馬和就變成了鄭和。1403年的時候,姚道衍和尚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佛教中以佛、法、僧為三寶,所以鄭和又叫三寶太監。(主流說法就這兩種,至於其他的說法,老梁就不多講了)

那鄭和做為一個太監,他咋就有後了呢?這還用問,過繼的唄,前文咱不是提到了,鄭和他有一哥哥——馬文銘。這馬文銘把自己的兒子馬恩來過繼給了鄭和,過繼後的馬恩來就叫鄭恩來。

你還別說,這鄭恩來也挺爭氣的,生了倆兒子。鄭和就靠著這一個兒子,他這一支也開枝散葉,人丁倒也興旺起來。

咋說呢?按照咱現代人的說法,鄭和那可是大外交家,大航海家,如果不是頂著一個太監的身份,那也是一個大軍事家,你瞅瞅人家那寬腦殼大臉蛋子和老梁都有的一比,一瞅就知道腦殼裡裝的是滿滿的智慧,按照明成祖朱棣的說法,有智略,知兵習戰。

(說完這裡,大傢伙別打臉就成,哈哈哈!)

據說鄭和一脈相承的嫡系就在雲南玉溪和江蘇南京這倆地繁衍生息,可到了清末那個紛亂的年代,在雲南這一支遇到了戰亂,於是進行了遷徙,進入了泰國的清邁。

這也造成了一個祖宗,倆波後代,一波在中國,一波在外國。據說泰國一個教授叫鄭淑香的說自己就是鄭和外國這一支的後人,還出了一本書《泰國鄭和後裔鄭林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瞅瞅。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點個贊呦!


首先糾正一下你提這個問題裡面的七寶是不對的,鄭和原名叫馬三寶,小時候因為家鄉戰亂被迫成了一個小太監,這纔有了後世所稱的三寶太監,並不是你說的七寶太監哦!後來正和機緣巧合之下成了朱棣的侍衛,又在靖難之役中業績表現突出,才被朱棣賜名為鄭和。

鄭和小時候就被閹割了,所以肯定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後來鄭和的哥哥馬文銘(曾經網上看過很多關於鄭和的小段子,有寫鄭和的哥哥鄭文銘,無法理解……)把他的兒子馬恩來過繼給了鄭和,後跟隨鄭和姓氏改名為鄭恩來。就這樣鄭和後繼有人了,後來鄭恩來開枝散葉,後來他這一脈也算人丁興旺。

鄭和這樣歷史上做過特殊貢獻的名人,卻不幸做了太監,總感覺很可惜。最後能通過這種方式延續香火,也算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希望我的回答大家還滿意,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所以這個七寶太監是啥?鄭和史稱三寶太監。

太監算個職業吧,就是特殊了點。和普通人一樣,有好有壞。有像王振這樣為了榮華富貴入宮的,也有鄭和這樣因為戰亂命運弄人做了太監。

不要以為是太監,就覺得鄭和陰陽怪氣,不男不女,挾勢弄權。鄭和可是立下過赫赫戰功,在幫助朱棣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馬和立下大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看吧,史書上的鄭和評價很高,可以說走到了太監職業的人生巔峯,名垂青史。

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哥哥叫馬文銘。「馬文銘長子立嗣,移居南京三山寺,名曰馬府口。"由此可見,鄭和過繼其兄長之子鄭恩來為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裏國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這樣青史留名的人當然能子孫滿堂。


鄭和作為著名的航海家,開創了明代永樂年間最大的航海壯舉。為何一直在近代仍有後臺?鄭和難道不是太監嗎?

其實早在11歲時馬和就因戰亂被執行宮刑,地地道道是名太監。

鄭和深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得勢後的他由於身體缺陷無法生育,於是找到自己的親大哥馬文銘,希望可以將大哥家中一子過繼給自己當做兒子,馬文銘同意後就將自己長子過繼給鄭和,奈何鄭和之姓乃皇帝親定,於是鄭和便將大哥家長子改名為鄭恩來,其實血統上說也確實和鄭和身上流淌的血一樣的。

之後鄭恩來開枝散葉,後代子孫皆以鄭氏為名。現在能夠證實的一支後代是入泰國籍的鄭淑香。


小編看來歷史課沒有及格過,是他兄弟過繼給他的,鄭和雖然是太監,但是他兄弟不是呀,古時候,許多人絕祠,可以選擇本家族最近的晚輩過繼給他傳宗接代,所以說鄭和有後人很正常啊!


過繼了他哥哥的兒子,所以有後代。


......這個問題回答過了啊。。。又來了。。

「萬」寶大人鄭和後來過繼了兄長的兒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