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短篇小說集

《異秉》底層人民的勤勞和苦難,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異秉,可悲可嘆,

《黃油烙餅》大躍進,集體化,喫不飽,喫不好,一瓶黃油奶奶擦了又擦捨不得喫,活活餓死。身子是軟的,「用手一按就是一個坑」

《受戒》「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快點劃!」

《戴車匠》

《陳小手》

很多都不記得名字了,但記得印象很深的一幕幕——

喊號子的聲音清脆又可愛的小男孩

每到鄉下就要找姑娘伺候的公公,後來兒子結婚發現兒媳婦不是處女,後來這公公再到鄉下找女人,是處女的就多給一塊金子(似乎是金子吧)

姑姑和侄子的戀情不被認可,觀念摧毀了兩個人。

學生宿舍裏一個非常奇特的怪人,似乎叫「金同學」

用功刻苦的學霸英年早逝(這個我感嘆了很久很久)

汪老很喜歡寫風俗,也很會寫人性天性,他筆下歌頌的人物都很淳樸,勤勞,真實。美得像是一首詩。最可愛的莫過於《受戒》


我最喜歡的是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汪曾祺在寫作風格上推崇,質樸自然,善用白描手法,不喜歡用形容詞。他的小說故事性不強,但是非常耐讀。文風清新自然,通篇都是短句,通俗易懂,卻意味雋永,是喜歡美文讀者的最愛。

他的小說大都是一些日常生活,講述了一些民風民俗,和散文幾乎沒有區別。他善於發現生活情趣,文章順手拈來,內容無非衣食住行。生動有趣,在平常的小事裏發現生活之美。尤其是他寫的美食文章,深得我這個喫貨的喜愛。

汪曾祺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詩,它反映了一個地方的人民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愉」

這是他對風俗的註解,也是他創作的源泉,他的筆下慢慢展開的是一幅民國時期的水鄉江南。


說起汪曾祺,我最喜歡他的《汪曾祺作品集》(小說卷)。汪老的文章讀起來輕靈優美,動感十足。筆墨之下,趣味十足。

在他的《受戒》一篇文章中如此寫道:

「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划起來,劃進了蘆花盪 。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接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這一段描寫我特別喜歡,覺得汪老把這一片蘆花盪裡面的景物寫活了,寫出了童心,看起來真是五彩斑斕,又萌又美。

還有《大淖記事》裏對小錫匠的描寫:

「他長得挺拔廝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頭戴遮陽草帽,青鞋凈襪,全身衣服整齊合體。天熱的時候,敞開衣釦,露出扇面也似的胸脯,五寸寬的雪白的板帶煞得很緊。走起路來,高抬腳,輕著地,麻溜利索……」

這一段人物的描寫我也非常的喜歡,上面也是的胸脯,這種比喻又新鮮又形象,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還有《受戒》中的另一段:

「這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髮!通紅的髮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不寫容貌,不寫服飾,只寫頭髮,寫集上人的反應。寥寥數筆,就把小英子母女三人的美人印象烘托出來了。

其實作品中這樣的片段特別多,只有自己細細去看去品。


我最喜歡汪曾祺的關於喫食的書。

最先接觸王曾祺的文字,還是在做語文試卷的時候有一道大的現代文閱讀題。這篇文章是關於買菜做菜的。內容寫的很細膩,好像寫出了我的心裡話。具體的內容我記不清了,但是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先是買菜得需要挑揀的,要挑好菜,從菜的形狀,色澤,大小能挑出來好的。然後又自己擇菜,洗菜。最後又自己切菜炒菜。每一道工序都不可馬虎,才能做出一道色味香俱佳的菜。現在的我也是,買菜的時候不是隨便拿一個就行了,要看一看它的大小形狀,色澤,這種挑揀的過程其實很有意思。擇菜洗菜也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事情,菜盤裡。砧板上的紅的綠色白色不同的顏色,讓人心情愉悅。炒菜是火候的控制。總之做菜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和王老先生有一樣的心情。


他的作品,篇篇都是精品。


蒲橋集

即使橋沒有了,做《蒲橋集》,也無妨。


《晚翠文談》,是汪老談創作體會的書。書中說,寫小說也就是寫語言。強調文學作品中文字的美,不僅僅是手段,也是目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