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聖書童邀!

出身於富家大族,受西洋文化影響至深,擅長繪畫,精通英文和法文,才貌雙全的陸小曼,思想開放,奢侈享樂,情懷浪漫。與疏於照顧她的職業軍人王庚(後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同班同學)離婚,與風流才子徐志摩再婚,而徐家始終不接納她。徐志摩空難之初,徐家對她的生活尚有接濟。她與翁同和的侄子翁端午同居後,徐家便斷了供給。

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早年留學日本,是伊藤博文的學生,學成回國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賦稅司司長,是中華儲蓄銀行創辦人之一。母親吳曼華,是前清江西巡撫吳耔禾的女兒。家道殷實,養出了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兒。陸小曼與王庚離婚,與徐志摩再婚時,思想保守的父母,難以接受,認為女兒丟人現眼,宣佈與她斷絕關係。其父陸定於1930年去世。次年,徐志摩又空難身亡。其母有心關照這唯一的女兒,但她與翁端午的苟合,又使其母難以忍受,仍沒有認這個放浪不羈的女兒。

解放後,陸小曼戒了鴉片,而陸家已家道式微,陸小曼生計艱難。因為是徐志摩的遺孀,而得到市長陳毅(徐志摩先生過去的學生)的關照,安排她到上海市文史館工作,使她能發揮自己所長,重拾畫筆作畫。才氣逼人,陸小曼女士的畫作很有名,從遺存的一百多幅山水畫來看,水平確實很高!而那時畫作經濟收益甚微。幾十元月工資的狀態下,她孤身一人的生活,屬於普通市民標準,相對於以前浪漫豪奢的生活,陸小曼女士晚年情景,可謂窮苦悽涼,從遺像來看,就是一位清瘦的老太太。

亂世佳人,才貌雙絕,在滾滾紅塵中迷失了自己,可謂生於富樂,死於孤苦,身後寂寞!陸小曼一生無兒無女,去世前遺願安葬徐志摩墓旁,徐家人不允,去世後只得孤喪。香陵寂寥冷清,若不是墓碑標註,到她墓前的人,難以想像,這就是一代風流人物,陸小曼人生最後的歸宿!

亂世風雨亂世情,一代才子佳人,人生以悲劇謝幕,悲乎?哀乎?人生既有風花雪月,亦有風霜雨雪,歧路處當三思而行!陸小曼與徐志摩的愛情悲劇,一生的悲歡離合,可供今人借鑒,從中警醒,省察自己的人生,拾起倫理道德觀念!


謝謝邀請。

陸小曼前半生確實過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後半生與之相比,似乎顯得窮困潦倒了許多。但個人卻感覺與其說後半生窮困,倒不如說其充實有意義。個人認為陸小曼的改變與其說是與社會現狀有關,與錯誤的婚姻有關,倒不如說與陸小曼自身有關。

首先,陸小曼太愛徐志摩。這是陸小曼改變的一個主要原因,自從徐志摩逝世,陸小曼的愛情之花枯萎了,她長期沉浸在喪失夫君的痛苦中,實在沒有興緻去交際,去揮霍了。有人說徐志摩一死,陸小曼沒了經濟來源,當然揮霍不起來了,其實不然。據說王庚很愛陸小曼,即便陸小曼曾經為了徐志摩拋棄了他,但在徐志摩死後,依然找過陸小曼,願意與其共度餘生,但陸小曼拒絕了,因為她太愛徐志摩了,她的心裡實在放不下其他任何人。她不願為了所謂的經濟,欺騙自己,欺騙王庚,背叛徐志摩,她還奢望死後能和徐志摩葬在一起呢!由此可見,陸小曼是多麼單純,多麼真性情的女子呀!

其次,和陸小曼的家境以及性格有關吧,陸小曼出身不錯,從小也嬌慣、任性、樂於享受,雖然才華出眾,但無論畫畫還是寫作充其量都是一種提升自身層次的裝飾品,性情浮躁的她把大量的時間揮霍在交際、奢靡上,所以徐志摩的死給揮霍無度,嬌慣任性的她一棒重重的打擊,這也許就有點超出她的承受力吧。她的生活變安分了,心境變平和了,穿著也相對樸素了,並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整理徐志摩詩集上面,以完成徐志摩的遺願,並潛心鑽研畫畫,最終也創造了一些作品。從這個層面來看,後半生不算太窮困潦倒吧,雖然物質上與前半生沒法比,但精神上卻充實富有了。

說陸小曼揮霍無度也好,說陸小曼沒有傳統女人的賢良淑德也罷,但個人還是比較欣賞她身上那種真性情,那種敢愛敢恨的性格,那種為了愛情不顧旁人看法,甘於付出一切的精神。即便有些幼稚、任性,但至少比那些虛偽裝純,打著「高尚」旗號的「綠茶婊」好的多了吧!


愛陸小曼的男人真的不是一般的人,都是那種柏拉圖式的門徒陸小曼因為墮胎得了一種難以啟齒的病,一做那事就疼的暈死過去,所以說,愛陸小曼的男人都不簡單。陸小曼也是一樣的情種,為了愛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為了愛徐志摩,竟然和公安廳長的老公離婚,放在今天,哪個女人可以做到?偷喫嘴的女人到處都是,像陸小曼這樣光明正大的對待愛情的真是絕無僅有。徐志摩死後,那個唱戲的翁瑞午為了陸小曼花幹了自己的老本,弄的喫裏都沒有了。這時候,當時的教育部長鬍適想讓她當情人,前提是讓那個翁走開。陸小曼這樣說:對翁雖然不是愛情,多年的照顧一直不離不棄,雖然沒有名分,這麼多年的感情不能說斷就斷。

陸小曼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對愛情認真,對感情負責,也因此窮困潦倒。還好,解放後,陳毅的一句話,讓她有了文史館的職業,也是可以安息了!


如果說陸小曼的前半生是衣食無憂,那麼下半生無疑苦難不斷,這其中有命運的戲弄,時代的侷限,自然也有和徐志摩那段不被人看好的愛情後果。

陸小曼的家境不可謂不優越,他的父親陸定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弟子,在南京國民政府歷任財政部、賦稅司長、是中華儲蓄銀行的創辦人之一,母親吳曼華是清代江西巡撫吳耔禾的女兒。所以出生富貴的陸小曼早在認識徐志摩之前,以17歲的年齡聞名北京社交界,是當時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的外文翻譯。其19歲的時候嫁於北洋政府交通部護路軍副司令王庚。

然而兩年後,這一切都因為一場意外的相遇而改變。她外出演出認識了風流倜儻的徐志摩,迅速便陷入熱戀。1925年,與王庚厲害,繼而又和徐志摩結婚。但是這場婚姻,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祝福,徐父不同意,梁啟超更是以證婚人的身份在婚禮上大罵新人,如果不是徐志摩原配張幼儀的點頭,恐怕陸徐二人並不能走進婚姻殿堂。

只是這樣的幸福也沒有持續多久,1930年其父陸定去世,次年徐志摩也飛機失事遇難。此時的陸小曼雖然還有些積蓄,但是公家沒了徐志摩這條線,也算是和其斷了關係。特別是1938年以後,陸小曼開始和滬上名醫、文人翁瑞午同居,則更和徐家沒了關係。然而問題是,陸小曼同時還從翁瑞午那學會了抽鴉片,再加上一些舊疾,兩人花錢如流水,收入根本支撐起消費,再加上翁自己還有孩子要養育。

不過雖然陸小曼晚年由於個人性格原因,習慣大手大腳花費,導致經濟困境,不過翁卻對其一心一意,極盡照顧,也算可以了。


沒有獨立謀生能力又愛花錢


婆家有錢,不意味著婆家就給你花錢,徐志摩的死,徐家認為陸小曼是罪魁禍首,怎麼能夠在兒子身死之後還繼續供養她呢?更何況徐志摩活著的時候也是自己賺錢養家,沒有花家裡的錢。

孃家有錢,但是嫁出去的女兒不可能還隨你花銷的。

但是排除以上兩點,陸小曼晚年並不是窮困悽涼。陸小曼雖然花錢大手大腳,又抽大煙,但是到了解放後,基本上戒了吸大煙,生活自理,上班有工資,基本上收入和花銷能持平,而且不可否認她的畫作還是比較有名氣的。

所以說陸小曼的晚年談不上窮困悽涼,只是平凡寫罷了!


有錢的是徐家父母,不是徐志摩,而他們並不接受陸小曼,他們支持原配張幼儀和張幼儀幫徐志摩生的孩子。徐志摩自己的收入其實也不差,養家綽綽有餘,但是這兩個人結婚後,生活很奢華,入不敷出啊!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就跟翁端午公開同居了,等於改嫁了,她又並沒有幫徐志摩生任何孩子,其實和徐家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至於她自己的父母,那就不清楚了,明明孃家挺富裕的,畢竟是自己女兒,哪能真的置之不理。


人生總有波瀾,哪會常常風平浪靜,她和徐志摩結合了卻了今生遺憾,但人生又往往總留有遺憾,誰又不是,陸小曼晚年無後,張幼儀也不讓她和徐志摩安葬一起,因此陵墓蕭條冷落,也只能說也是她的命,那又何妨,只要活著的時候認真愛過就好……


陸小曼晚年窮困悽涼,這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的,跟她的婚姻無關,她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社會的女子,只要她願意走出去,她的才華足以支撐她的生活,但是她甘願待在家中,由男人養活她,這是她的可悲。一個女子,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纔不愧於生命的意義。陸小曼雖然是那個時代的才貌絕色的女子,但是我認為她活的太渺小。如果沒有王庚,沒有徐志摩,她什麼也不是。


人無一技長,手無縛雞力,思無半毫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