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拍摄人文纪实的图片基本上属于摄影记者的工作。

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世界上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他们的行事风格。

通常全画幅,配的都是大三元。

16-35、24-70、70 -200。

但是如果要是都带上的话,那重量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但是要照顾到焦段,那怎么办呢?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他们在出行的时候,通常都会省略掉中间的焦段,就是24-70。

这样一来的话就会确保两头的焦段都有用的。

24-70的24~35焦段包含在1635镜头里了。

35的一倍就是70。

通常一个2470f2.8的镜头就接近一公斤了。

少带这一公斤,可以让你走更远的路。

我以前在河北商报当过摄影记者。

如果你有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方面的问题可以问我。

其他朋友有不同的意见,也欢迎在下面留言,欢迎批评指正。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摄影中的具体问题。


人文纪实拍摄镜头我推荐35mm焦段,比如佳能 EF 35mm f1.4 L II USM,这款镜头被称为人文之眼,是著名的人文焦段,为什么呢?

首先大师们都喜欢使用这个焦段,大师们的使用经验告诉我们,用35mm镜头拍摄人文纪实不错,有点人云亦云,呵呵??!

第二,人文纪实拍要求既要有人物,还要表现出该人物所处的特殊场景,一般是近距离拍摄让人感到更加真实、震撼,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35mm被称为小广角,是人的双眼视觉效果,刚好满足以景带人,或以人带景的人文纪实拍摄之需,人和周围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

第三,35mm是拍人带景可攻可守的焦段,在这个焦段上的限制让新手也能更好地得到锻炼。

第四,第二只镜头推荐24-105焦段的镜头,比如说佳能24-105mm F/4 二代变焦镜头,因为你到大凉山拍摄人文纪实,不免要采采风,那边有旖旎的泸沽湖,平静如镜的邛海,宏伟壮观的西昌火箭发射基地,远处的美景就交给24-105mm F/4L IS II USM二代镜头来完成了,这只镜头还自带防抖,价格5000元左右,携带也还方便,非常适合新人外出,又不方便带三脚架时使用,能够基本满足你的拍摄需要。如果不差钱,上70-200长焦镜头,拍摄效果非常不错,但是镜头有点沉,女孩子有点吃不消。

回答仅供参考!


蛮厉害的!其实我觉得自己有什么镜头,用什么镜头顺手就用。摄影分什么新闻、人文、风光、人像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桎梏,就像一定要分个三六九等,上九门下九门。相机全画幅半幅只是一种规格,镜头是为相机是为拍摄者服务的一种工具。

大凉山并未去过,不知风土人情,不知民风如何。但是中国人普遍抗拒陌生人的镜头,那些傻大黑粗的全幅旗舰机身,各种圈的长枪短炮,个人认为能低调尽量低调。我一直用佳能24-70F2.8二代挂机,连遮光罩我都拿掉。有时候用佳能50F1.4,便宜,够用。


首先肯定的是一个初中学生有过千爱好,很好,值得肯定。且去凉山拍摄人文,挺有想法,但在肯定你的同时,做为摄影人奉劝与你,你目前做为初中学生,仍需以学业为重,摄影做为课外爱好可以,但不主张去创作,这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而影响到学习,我想做为你的父母也会有这个建议。

至于带二枚镜头,不知你有何机何镜头,建议的话35定,70一200好些,人文35较常用,70一200也用得上。

祝你学业进步!


建议最好不要来大凉山拍摄,因为初学者根本不知道人文怎么拍,拍那些范围,最后网上搜一圈图片做忘本跟著学,但这些拍摄根本就不是人文的拍法,直接弄成了新闻拍摄,猎奇拍摄,大头像拍摄,老人孩子拍摄,可以说离题太远!最好在家里先练好人文摄影再来,通常要拍好人文,一般在10年以上的功力方可来拍摄,可以多对照黎朗,王刚等拍摄的凉山题材学习关注!


首先作为初学,你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换镜头,频繁换镜头只会让你错过很多瞬间。尼康就是24-120,佳能就是24-105,索尼就是24-105。旅游头,用了就知道了。


你需要两台相机,镜头用70-200和24-70


85定焦.24-70变焦,最好有个像我这样的摄影师男友带著!


拍纪实就去大凉山——谁说的!


既然是人文纪实,就无法避免环境人像的拍摄,也就是说,主体是人物,背景环境必不可少,另外可能需要一些特写。这样来看,一机双变的选择推荐16-35和24-70;一变一定可以16-35和85,或者16和24-70组合,广角最好不要再大,避免变形太严重影响观感。两定的话,16和85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