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是臺灣填詞人李焯雄根據張愛玲的小說《白玫瑰與紅玫瑰》所填。

講的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兩個女人,一個純情,一個風騷,而紅玫瑰象徵風騷;"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小說是從女性的角度解釋著這種奇怪的事實,而李焯雄和陳奕迅在某種程度上從男性的角度作出了辯白。   

紅玫瑰表達的就是: 懷中擁著一個女人,心中期待另一個。 對懷中女人有所愧疚,對另個女人無限想念。嘗試用替代的方式轉移感情,不料卻是徒勞。原來得不到的纔是心中最渴望的。

另外再說一下關於國語粵語同曲不同詞的現象。這種現象其實在陳奕迅的歌中並不偶然。作為同時在香港和內地都非常有名的音樂人,自然要考慮到兩方面的需求。

無可置疑的是,粵語歌在內地的傳播確實受到了語言的限制,記得《富士山下》剛出來的時候,在港大火,但是在內地卻一直不溫不火,電臺打榜效果也不是很好,直到把他改變成《愛情轉移》才終於讓這個好曲子得到流傳。同樣這樣的還有《明年今日》(粵語),《十年》(國語)。關於為什麼要修改歌詞這一點,一般來說,一般粵語比國語聽起來更「硬」,所以很多歌直接改成國語一定不合適,這時候做變動是必要的。所以說為什麼我們把林夕、李焯雄這些人稱作「填詞人」而不是「作詞人」。

我理解是對愛人的選擇的矛盾心情,當男人有兩個選擇時,無論選了哪個都會想如果我選了另一個會不會更好。這首歌曲就表達了這種感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