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康樂醫院骨科提醒您!怎樣拯救糖尿病足(俗稱老爛腳)_青海省康樂醫院?

www.qhklyy.cn
圖標

什麼是糖尿病足?

簡單的說是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肢體末梢缺血壞死,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深部組織壞死(俗稱老爛腳),據統計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過10%,其中2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足部潰爛,40%—50%的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的截肢的風險。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種併發症,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的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它以病程常長,治癒難,費用高,致殘率高為特點。

而llizarov(伊里扎洛夫)脛骨橫向骨搬移微循環重建技術的出現拯救了糖尿病足(老爛腳)。

脛骨橫向骨搬移手術原則,是張力---應力法則,其原理是:生物組織被緩慢牽拉時會產生一定的張力,可刺激組織再生和活躍生長。其生長方式如同胎兒組織一樣是細胞分裂。人的骨骼和人體的上皮組織、結梯組織一樣,具有很大的再生潛力和可塑性。給骨骼一個合適的應力性牽拉,骨骼及其附著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經就會同步生長。

我院骨一科,近期就完成一例,脛骨橫向骨搬移手術,拯救糖尿病足合併皮膚感染壞死

  患者尕某,男性,52歲,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2年自覺,糖尿病癥狀好轉,停用降糖藥物,這期間並未嚴格監測血糖,右足底部反覆出現感染,並在外院多次治療,行植皮手術等,效果欠佳,於2018年12月15日以右足糖尿病足合併感染再次複發入院,患者於入院前十天,右足底部突然出現皮膚感染破潰,伴有明顯的惡臭味及大量膿性分泌物,自行在家中換藥,未見好轉,故來我院就診並收住,入院隨機血糖示20.2mmol/L。

下圖是患者來院第一天創面換藥

患者入院後,積極給予靜脈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使用,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調節血糖,治療後20天,空腹血糖波動在7.4---8.1mmol/L之間,右足底部創面炎症控制,分泌物明顯減少,無異味。 感染雖控制,但創面仍長期無法癒合,甚至有反覆發作,造成截肢可能。

下圖是來院治療20天後創面

之後給予患者行右側脛骨橫向骨搬移手術。

下圖是行右側脛骨橫向骨搬移術後第3天創面換藥

下圖是行脛骨橫向骨搬移術後第5天創面換藥

下圖是行右側脛骨橫向骨搬移術後第七天創面換藥

這就是神奇的骨搬移術後X線片

這是行脛骨橫向骨搬移術後10天創面

手術成功要素:

1、股動脈、腘動脈通暢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2、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對骨膜及骨髓的破壞,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

術後處理:適當抬高患肢已促進淋巴及血液迴流,減輕水腫,術後第七天,開始緩慢橫向搬移脛骨骨窗,每天向上搬移1mm,14天後停止,再次複查患肢脛腓骨正側位X線片後,反向搬移脛骨骨窗,每天向下搬移1mm,14天後停止,將脛骨骨窗放回原位,1個月後複查X線片,根據骨癒合情況,拆除骨搬移裝置。

治療期間嚴格控制血糖,靜脈使用敏感抗生素,潰瘍創面定期換藥。

脛骨橫向骨搬移適應症: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如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2.動脈硬化性閉塞症;3.糖尿病足病、4.無論神經性,缺血性或是混合性糖尿病足,還是濕性壞疽,乾性壞疽或混合性壞疽糖尿病足均適用。

我院骨一科是以醫療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科室,注重患者的療效,安全和感受,對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都有較深的造詣,尤其對骨傷,骨關節病,脊柱外科有著較高的治療水平,打造以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後,快速康復為主要特色的科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