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风筝》一年多了,我从未看过其他完整电视剧。看完《风筝》我接著看了柳云龙其他电视剧比如暗算,功勋,知情者,告密者……等等20多部影视剧。做为导演,演员双重身份的柳云龙,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把一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影视剧。他有这种天赋,多才多艺是演艺界的艺术家,无冕之王,上帝又给了他中国男人的好颜值,登封造极的演技征服了亿万中老年观众,他敢于呈现真实的历史……他的付出只为奉献经典给观众,他的作品必将留方百世……头条里有柳云龙的龙友守望群,QQ群里每天有很多柳迷参加讨论,回顾,发布柳云龙所有信息……让痴迷者永生追随柳云龙……


我以我此前所写《柳云龙谈谍战剧》做为回复,因为我是外行,我如何看,不重要。

柳云龙先生在拍摄《胜算》时,接受新快报采访坦言:谍战剧的「瓶颈」很难突破,谍战剧这个类型在国内就没发展好,还没有学会走就开始跑,还没跑就想夺世界冠军,「谍战剧整个路子是歪的,谍战的残酷与浪漫、信仰与立意没有表达出来……我们拍的这些谍战剧也不是真实的,是在严谨的逻辑上寻找一种艺术的真实,不是真的把生活的故事搬到银幕上。我觉得一定要沿著生活的逻辑去编,否则就是离谱。为了刺激、可看,把一个题材给做瞎了。」

先生是率真之人,《胜算》是先生在《风筝》创作八年中的唯一作品。接受采访时,先生正处于《风筝》的后期制作中,谈及谍战剧现状是何等的心痛!他对彼时国内谍战剧的评价是客观和中肯的,很多所谓的谍战剧只是穿著谍战外衣的偶像剧、是流量与鲜花的堆砌,为了作品好看,不考虑剧情的合理性及逻辑性。先生的《风筝》是在谍战剧之上加了更多人物命运和大时代背景、在谍战剧中追求不同的状态,将任务、信仰、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等尖锐地撕裂,严谨而真实地将谍战的残酷与浪漫、信仰与立意演绎到极致,最后表达价值观及人性。《风筝》已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它将主流价值观溶入到艺术作品中,诠释了信仰、家国及情感,突破了谍战剧的「瓶颈」,成为军旅题材的巅峰之作!走歪的谍战剧,能否在先生的《风筝》引领下,重归正途?使国内这一剧种得到良性发展?为谍战迷呈现更多优秀作品?期盼未来……

此文结束。希望喜欢先生作品的朋友,能在投票结束前的最后两天,为他的《暗算》投票上宝贵的一票!

此次投票到2月28日18:00截止。每个微信帐号只能投一票,不能重复投票。微信投票方法如下:

1、在微信「搜一搜」中搜索「1978卓越大奖」,关注该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投票页面投票;

2、在电视剧选项里选《暗算》;虽此处可多选,但如何选,您懂的……

3、其它投票项目中每个项目至少选1个;

4、提交「投票」。


谍战剧是国产剧一个重要类型,紧张、神秘、悬疑、烧脑,因而拥有一批喜爱谍战剧的观众。只要一提谍战剧,很多人会联系到有「谍战教父」之称的柳云龙。钟情于谍战题材的柳导的《暗算》《风筝》,已经是电视剧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坐标,可以称之为谍战姊妹篇。

《暗算》独特的三段式的结构,让《听风》《看风》《捕风》相对独立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落俗套。三个故事都设计了标志性的象征,让人难忘。《听风》中的滴水声,《看风》中黄依依头发上的手帕(手帕颜色先是白色,后变成棕色,是黄依依心情变化的直接投射);《捕风》中的佛珠,分别象征著阿炳神秘的听力,黄依依的与众不同,钱之江深处敌营只有伪装起来的信仰。《暗算》始终笼罩在神秘昏暗的气氛与形式感中,秘密的环境、秘密的人物、秘密的故事,满足了观众探秘的心理。

《暗算》三部分都是极致的悲剧,观众短短的几十集就受到三次心灵的刺激,怎么能不记忆深刻?淳朴而又具有天才听力的阿炳,从老家乌镇桑园走来外面的世界,没想到最后却亲耳听到了自己屈辱的人生悲剧。天资聪颖、桀骜不驯、个性张扬的黄依依最后却真爱不能得,委身于汪林,不能善终。钱之江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送出了价值连城的情报,如凤凰般涅槃,烈火中永生。

而《风筝》更是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人文内核,讲了一个优质的故事。郑耀先从风流倜傥、威风八面的军统六哥,到后来的身患残疾、风烛残年的周志干,坎坷一生中的亲情、爱情、友情在面对信仰、主义时的两难选择;以及全剧其他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和极致残酷的悲剧结局,紧紧揪著观众的心,让人欲罢不能,泪流不止。全剧充满哲学意味,令人回味,传递的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全身心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的价值理念,这一价值理念需要在当今社会提倡和重构,引发了观众对人生、对信仰、对责任、对命运的反思和追问,给了我们一般剧所不能给的更深层次的精神滋养。

柳云龙的谍战剧往往是在谍战剧的框架下更多的涉及了伦理道德、社会人文、信仰追求,诠释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对前途命运诉求的取舍。柳云龙导演的谍战剧思想性、开创性、独特性使它成为国产谍战剧历史上重要的坐标,注定不会被忘记。

柳导的《暗算》从解放前夕一直到60年代;《风筝》从解放前夕一直到1979年,安在天、钱之江、郑耀先的形象让我们窥见情工人员隐秘生活的一斑。最近柳导微博更新似乎有拍《风筝》前传的意思,把时间往前推到抗战期间,如果柳导再继续拍一部现代谍战剧,反映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情工人员的故事,形成谍战四部曲,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为保护国家安全隐蔽战线上的暗流涌动的精彩故事,可以说他完成了情工人员艺术化呈现的断代史。期待早日看到他的新剧。


谢邀!

看到谍战剧,脑袋里首先想到的是「谍战教父」六哥柳云龙!

为什么谍战剧经久不衰,也许是剧情引人入胜,也许是演技让人著迷,也许是谍战中的各种惊险刺激,但我认为最让人著迷,恋恋不忘的,也许是谍战剧中体现的「信仰」!

什么是信仰?在《风筝》中就做了很好的诠释:信仰是至高无上的,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 没有信仰,就没了动力,也就没有新中国。信仰来自于劳苦大众,为了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国家而勇敢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而当今社会。信仰是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但更多的可能是钱,毕竟有钱什么都好说,有钱什么好好办!从《暗算》里的钱之江到《功勋》的廖飞,《断刺》的唐栋,《告密者》的龙飞直至《风筝》中的郑耀先,我看到的就是信仰,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才会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断刺》里,唐栋也有信仰,三民主义就是他的信仰,服从领袖就是他的信仰,尽管他明白不论怎么努力也救不了党国将倾的大厦)

当然,谍战剧跟都市剧,古装剧一样都是文化创作的一种,但谍战剧更多的会抒发一种爱国情怀,英雄情怀,讲奉献,讲牺牲,所以谍战剧更是让人喜欢,长久不衰!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从《暗算》到《潜伏》再到《风筝》,我觉得这三部谍战剧真是在谍战剧史上可以留下浓墨一笔的三部剧。

《暗算》因为时间久远,又或者我压根儿就没看过吧,印象等于基本没有,而《潜伏》我看过四五遍,余则成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还有《风筝》我也看过,后期的内容就是觉得特别感动,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这部剧的前期「六哥」辉煌的时间太短了,就叱咤风云那么十几集,就没什么事儿,然后后面一直就是忍辱负重,看著特别可怜和感动。

至于谍战剧为什么长盛不衰,我觉得跟谍战剧独特的魅力有关系,有以下几点魅力存在:

第一,谍战剧的逻辑必须清晰,如果逻辑不清晰,观众会觉得匪夷所思,会觉得乱七八糟;

第二,谍战剧暗含很多办公室哲学,尤其是《潜伏》里余则成和吴站长之间他们的相处之道,观众看了会收益匪浅;

第三,谍战剧与宫斗剧一样,为什么火?因为大家都爱看勾心斗角,为其中权谋之计而折服。

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欢迎指导。

文/欢乐影视圈儿

点击关注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暗算》和《风筝》被归类为谍战剧,我觉得总有些不服。这两部剧看上去披著谍战的外衣,实际上柳云龙先生的创作思想远远超越其他那些不知所云的所谓谍战剧几十公里。

可能观众需要一点感官刺激,而谍战又那么神秘,因此这种壳被五花大绑就屡试不爽。国外的007系列电影和汤哥的不可能的任务系列,无非是制作周期长一点,但也算是连续剧了。只可惜国外那些优秀的影视剧很多情况下被吸收的只是感官刺激和完美特效,其创作思想却被屏蔽了。中国观众愿意屏蔽属于正常,但生产者视而不见略略令人遗憾,粗制滥造的作品连年暴雷,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比一个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柳云龙先生推出的这两部剧显得鹤立鸡群了。

《暗算》实际上演绎了各种人际关系,不一样的政治信仰、文化传承和时代背景发生碰撞,给人更多的是叹息。王宝强饰演的那个顺风耳和陈数演绎的柳依依以及柳云龙饰演的总破译师,无不如此。

而《风筝》更上一次楼,讲述了每一个人包括那些路人甲在潮流浩荡下的无尽离愁。尤其是那些心怀理想的仁人志士所遇劫难,命运多舛,你无法确定要去恨谁,也无法给出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如果说《暗算》结尾可以是叹号?????,那么《风筝》结尾必须是问号???。

如果《风筝》不是最好的,那只能说最好的或许正在拍摄中,等等看吧。


谢谢邀请。我认为谍战剧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受众群体,是缘于剧情故事大多以抗战为背景,而且从编剧到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也逐渐走向尊重事实忠于真相,比如能够客观的反映国民革命军及军统局在8年抗战中可歌可泣永垂不朽、应被国人万世敬仰的伟大功绩,正是他们在抗战中舍生忘死、奋勇杀寇的英勇事迹,成就了当今谍战剧的上佳观赏性。现以军统局八年抗战中的光辉业绩,去印证未来的谍战剧应当以更加实事求是的面目展现于国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于1938年8月正式成立。八年抗战中,军统情治机关与日军情治机关斗智斗勇,立下盖世奇功。仅登记在册的军统特工就牺牲1万8千人,局长戴笠堪称不折不扣的抗日民族英雄。 一、搜集日军情报1021863件,制裁日伪首要515次,暗杀日伪人员18444人、破坏日伪机车492辆、船舰441艘、机枪2318挺、弹药48209箱、飞机71架、军粮81462担、毒瓦斯原料5051箱等。 二、建立广泛的军特情报网。1937年8月14日,日军台湾机场「木更津」轰炸机队,沿闽浙海面北飞,准备突袭杭州笕桥机场。结果被戴笠的防空侦察分台发现踪迹,急电杭州戒备。高志航率队升空迎战,击落日机六架、击伤日机七架。1940年4月1日,戴笠建议成立「特种技术研究室」,即全国密码中心,拥有4千多人、数百部电台。为一线部队配置电台干部,随军行动。破译了震惊世界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并在第一时间通报美国。 三、1943年,戴笠经蒋介石批准,建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利用先进技术共同打击日军。中美合作所共举办22个特工训练班,这些经受培训的英勇特工,在不到三年间共暗杀18000多名汉奸、日酋长。被刺的著名大汉奸有:伪委员长王克敏、伪外长陈篆、伪新闻社长穆时英、林伯生、唐绍仪、季云卿、张啸林、傅筱庵、陈耀祖、李士群等。被刺的日寇高官有华北特务机关长楠本实隆少将、北平军事顾问山本荣治、厦门情报机关长田村、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上海警务处长赤木清水少将、华南情报处长泽重信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合作所于1946年1月就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它仅仅使用于抗战期间。四、军统在抗战中牺牲的1.8万在册特工,有侦探敌情而被捕杀者;有游击敌后而阵亡者;有深入虎穴暴露身份而遇害者;有刺杀敌寇舍身赴死者;有被捕入狱或情势危急而自杀成仁者,他们或饮弹服毒、或撞墙跳楼投水,也绝不投敌,视死如归、气壮山河。戴笠的家规也是平等厚待英勇牺牲的军统特工,国家终生抚养他们的妻儿。当然,这些家规中也有不近人情之处,比如军统特工无论男女在抗战期间不得结婚,如若发现将被严厉处罚甚至可能人头落地。1946年3月17日,戴从青岛乘专机赴沪空中撞上南京板桥镇戴山,失事身亡年仅49岁。著名左派文史哲学家章士钊送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誉满天下」 。


柳云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和演员,也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文艺工作者。《暗算》是谍战剧开山之作(之前均是反特片),柳云龙因此获得了「谍战教父」的称号,他开辟了一个新剧种,《暗算》之后,国内涌现出大量谍战剧。柳云龙的电视剧制作严谨,真实,注重细节,立意深远,有理想信仰,家国情怀,弘扬正能量,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看他的作品会激发人们的反省、反思,有对隐蔽战线工作者的感动、感恩和感谢!这就是《暗算》和《风筝》以及柳云龙其他谍战片的魅力之所在。柳云龙的作品不多,但部部经典。观看他的作品,不能用快餐式,需慢慢品。


我从小就有个当特工的梦!所以对于谍战剧就特别钟爱!对于我这么一个谍战爱好者来说,是多么希望优秀的谍战剧能多多的播出!特别是我喜欢的的柳云龙、张嘉译、孙红雷、黄渤的谍战剧能再早日的出现在谍战迷的视频播放列表中!现在最最最期盼柳云龙(龙哥)的《胜算》能早日播出,能又让自己能进入谍战战场去战斗、去坚守。最近一段又到了谍战剧剧荒的时间了。

好的谍战剧确实能让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剧情当中,跟著主人公、跟著剧情一步步向著胜利迈进。谍战剧的主题是为了信仰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换取情报和胜利。这就是中国人大无畏的精神体现,用小家换大家。大家还记得《悬崖》当中的周乙吗?他抛妻弃子,用他的血性和刚毅去夺取情报战场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女儿的生命。这是一个多么可歌可泣的人物,每每想起都会肃然起敬!

对于隐蔽战场上的先辈们,我想表达一下对你们的敬意!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意义。谍战剧作为一个特殊的题材,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青睐。像《暗算》、《潜伏》、《风筝》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谍战类作品之所以能够这么吸引人,因为它有自身的特点:悬念、惊险、紧张,能引人入胜,能让人追究到底,能让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中国谍战剧里面的故事背景离我们都不远,有些还有原型,里面的有些历史上真存在的东西。能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里面的主角所表现出的冷静、缜密、意志、睿智也是观众所向往的。因此谍战剧能一直经久不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