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2019中西医结合论坛于4月12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广东省中医院承办。陈可冀、张伯礼、吴以岭以及葛均波院士担任论坛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力恒教授担任论坛执行主席。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成立5周年回顾与展望”。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邹旭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廖伟阳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金世明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蒋四川等领导和专家以及霍勇教授、吕树铮教授、吴宗贵教授、毛静远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50多位著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专家出席论坛,围绕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的工作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葛均波院士、廖伟阳会长、王省良校长和张敏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成立五年来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联盟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指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发来贺电并题词:救死扶伤,成效卓著。祝贺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成立五周年。

论坛主席张敏州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尽管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降低,这表明现在迫切需要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联盟的重要目标就是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提高其救治水平。联盟成立五年来,在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研究,在对促进中医药防治心梗水平的提高、增进学界和业界前沿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联盟在构建我国心梗临床研究平台、提升心梗中医药治疗技术、形成中医药防治心梗方案的规范和推广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2015年4月10日,由陈可冀院士及张敏州教授牵头,联合国内众多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心血管病专家、中医药创新企业在广州正式成立“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联盟成立后一直站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梗死的前沿,举办“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西医结合论坛”“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以及“‘心血管病·南北交融’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大会”等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围绕心肌梗死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先后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及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得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立项为团体标准并推广,该指南英文版将在SCI收录期刊上发布,力助中医药走向国际,让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在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2019年,在联盟的推动下,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联合新疆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益气活血化痰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项目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名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陈可冀院士和张伯礼院士主持评价及鉴定,以此为契机让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依据走向国际舞台。

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将在陈可冀、张伯礼、吴以岭和葛均波院士等专家的指导下,继续站在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前沿,以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疗效,推动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和人才培养,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推广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方案、构建中医院心肌梗死防治网络、建立中医院心肌梗死临床大数据注册平台和开展中医院心肌梗死基础研究、临床救治、康复预防及管理的培训工作,争创成为国内中西医结合医疗行业的典范。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廖鹏达

编辑:王军飞 责编:宋莉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