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

家長問欣欣:「你叫什麼名字?」

欣欣說:「你叫欣欣」。

看到這樣的對話,很多家長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是的,對於孤獨症孩子來說,這樣「你我他不分」的現象確實很普遍,讓家長們無奈又心酸。

現在昕悅飛揚教學總監霍維迪老師,將從實操出發,幫助大家抽絲剝繭,一步步解決問題。

一、「正確的認知和語言理解力」是前提

其實,要想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人稱代詞,重要的前提是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認知和語言理解力。

比如要認識物體(吃食、玩具、生活用品等)、認識人(自己、他人、物體的所屬關係)以及自我意識的建立。

第一步,爸爸指著媽媽問孩子:「這是誰?」當孩子能正確理解並能熟練說出「媽媽」時,爸爸媽媽就可以進行角色互換。

媽媽指著爸爸問孩子:「這是誰?」孩子正確理解並熟練說出「爸爸」時,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訓練。

第二步,爸爸指著媽媽的嘴巴問孩子「這是誰的嘴巴」,孩子可以正確理解並熟練回答出「媽媽的嘴巴」時,就可以進行爸爸媽媽角色互換進行詢問。

當孩子遇到角色互換時,依然可以熟練說出正確答案,就可以正式進行人稱代詞訓練。

二、「我」的理解使用和表達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能把所有的代詞「你我他」一股腦的全部教給孩子。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教一個代詞的正確理解和表達使用。

一般是「我」、「我的」。

舉例:媽媽指著自己的眼睛說:「這是我的眼睛。」然後輔助孩子一邊指自己的眼睛,一邊說出「這是我的眼睛」。

媽媽還可以幫助孩子用「我要」表達需求,媽媽從餅乾盒取出一塊孩子喜歡的餅乾,說「我要餅乾」。同時輔助孩子也取出一塊餅乾並說出「我要餅乾」。

等孩子熟練之後,再換爸爸、爺爺奶奶去問話。當孩子面對不同的人,絕大部分時候可以熟練說出「我要餅乾」、「我要出去」、「我要尿尿」時,家長就可以進行下一階段「你」的訓練。

到這個階段,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不要用名詞「媽媽、爸爸」稱呼自己,而是要主動給用「我」來代表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訓練是為了讓自閉症兒童理解「我」這個代詞既不固定指爸爸,也不固定指媽媽,也不是固定孩子自己,而是發出動作和語言的人的自稱,理解「我」這個代詞的概括性。

三、「你」的理解表達和使用

當孩子熟練掌握「我」的表達和使用時,「你」的訓練就可以登場了。

媽媽拿出一個香蕉遞給孩子,同時對孩子說:「給你一個香蕉。」再拿出一個給爸爸,同時對爸爸說:「給你一個香蕉。」然後爸爸和媽媽換過來,爸爸作為「我」,重複媽媽剛才的動作和語言。

類似的行為可以與其他人一起做,比如爺爺奶奶哥哥姐姐。

當類似的訓練熟練之後,可以進行問答式訓練,比如媽媽有一塊餅乾,孩子有一個蘋果,媽媽問孩子:「誰有一個蘋果?」讓孩子回答:「我有一個蘋果。」媽媽問孩子:「誰有一塊餅乾?」爸爸輔助孩子回答:「你有一塊餅乾。」經常做類似的訓練,讓孩子熟練掌握「你」的使用。

四、「他」的理解表達和使用

當孩子熟練掌握「你」的使用時,「他」的理解表達與使用可以開始了。

媽媽首先把餅乾遞給孩子,然後用手指向爸爸(此時需要幫助孩子關注手勢)說「給他一快餅乾」,同時輔助孩子把餅乾給爸爸。

此時一定要注意,這塊餅乾並不是孩子特別喜歡的,不然孩子很可能不願意給,起不到訓練作用。

媽媽也可以成為「她」,讓爸爸輔助孩子完成「給她...」。

同樣的行為,可以換成多人來做,讓孩子逐漸理解「他」不是特定的一個人,可以適用於任何人。

當孩子已經熟練地單獨表達「你、我、他」時,就可以開始在同一語境中混用「你我他」了。比如:「餅乾是我的,小熊是你的,杯子是他的」。或者「請你把我的杯子給他」。

經過上述階段性訓練後,孩子基本上可以熟練掌握「你我他」的正確使用,但是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不一樣,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家長們需要耐心,做好訓練的同時,靜等花開!

昕悅飛揚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每一個孩子取得最大的進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