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五九九年(庆长四年就在宣布秀吉死讯后,德川家康私自与伊达政宗、蜂须贺家政与福岛正则联姻,家康违反秀吉生前的政令。

不幸的是,五大老当中的重镇前田利家不久后病逝,位置交由嫡长子利长接任。论威望与实力,谁也无法与家康抗衡。

 

福岛.JPG

福岛正则(1561~1624)

 

先前文禄、庆长之役,秀吉除了派遣大名前往征战之外,还会调派军奉行(军监)写报告书交给秀吉评断封赏与惩罚。

这时容易产生立场的对立,军奉行福原长尧(福原直高)等认为自己「忠实报告」,而前线武将有的因错误而被惩处,自然认为军奉行「屡进谗言」。

随著报告书的增加,前线武将累积对于军监的仇恨。

 

军奉行的背后是「五奉行」,奉行当中,石田三成又与军奉行们有姻亲关系,因此武将黑田长政、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七位武将袭击四奉行。

其中浅野长政因被诬指为暗杀家康凶手之一,被迫隐居于领地甲斐国而不在场,儿子浅野幸长也是七将之一。

 

浅野.jpg

浅野幸长(1576~1613)

通说三成受到袭击期间逃往政敌德川家康的居所,受到家康保护,但这段故事没有史料根据,出自于明治时代。

根据史实,四奉行逃离政治核心──大坂、伏见城,另外,「五大老」中的毛利辉元与上杉景胜早已回归领地(景胜不久前才转封会津)、宇喜多秀家因家内发生动乱(宇喜多骚动),妻子豪姬娘家前田氏带来的家臣与宇喜多家臣发生冲突,自然无暇顾及丰臣政事,后来在德川家康的仲介下,宇喜多大部分的家臣出走。前田利长则被诬指与浅野长政联手暗杀家康,只得以母亲芳春院为人质,屈服于德川氏。

 

前田利长.jpg]

前田利长(1562~1614)

 

因此,「五大老」、「五奉行」不是离开政治核心,就是实力衰退,最终的结果为家康大权独揽,也将矛头指向下一个对象──上杉景胜。

德川家康的手法与对付前田家如出一辙,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使对方屈服。这次家康将筑城谋反的罪名扣在景胜身上,有别于前田利长,上杉景胜与首席家老直江兼续等上杉部众不服,甚至以强硬的态度回应家康的质疑。

名闻天下的《直江状》就此诞生,但关于这份文书的真伪请参考拙作《浅谈日本战国》。

 

直江状.jpg

直江状

 

上杉景胜强硬的态度促使德川家康出手,在获得丰臣秀赖同意后,以「丰臣军」(后世称东军)的名义东征,即为「上杉征伐」。

趁著家康不在伏见城东征之际,「三奉行」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再度现身与毛利辉元颁布《内府违规诸法条》(内府=家康),这是丰臣政权的政令,从此之后加入家康一侧的部队被视为贼军。

此举引发东军的战意,他们意图以拳头洗刷「冤名」。

 

直江.jpg

直江兼续(1560~1620)

 

石田三成出面支持并且以毛利辉元为总大将,组织反家康的联军,准备利用上杉征伐之际攻袭「丰臣军」的背后,并且将大名们交给丰臣家的人质(多为妻眷)扣留,以降低他们的战斗意志,并且封锁各处交通要道。

看似成功的计划,却有部分妻眷逃走,包含黑田长政、加藤清正等妻眷;最后这个扣留计划告终,导火线是细川忠兴(七将之一,细川藤孝的嫡长子)之妻细川伽罗奢在扣留期间自尽。

 

细川.jpg

细川忠兴(1563~1646)

 

德川家康透过情报得知近畿有变后,七月在小山举行会议。安插次子结城秀康镇守、交代秀康不得轻举妄动。

随后安排两路,一路自己带领「丰臣军」,走东海道回到近畿;另一路则由三子秀忠带领德川军,走东山道。

家康这一路的将领行动迅速,福岛正则等武将攻克美浓岐阜城,城主织田秀信出城请降,最终九月份直接在关原一带遭遇另一支「丰臣军」(西军);秀忠这一路则是保护家康军,确保家康军不被侵扰,在上田城一带与真田昌幸发生战斗。

 

秀信.jpg

织田秀信(1580~1605)

 

焦点转回大坂城,七月份,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留守大坂,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秋等攻打家康所属的伏见城,在家康东征前曾交代家臣鸟居元忠死守。

虽然三成等人劝告投降、交出城池,但是元忠奋战到最后一刻,耗时半个月,西军才攻破伏见城。在伏见城战役后,秀秋的动向可疑,能拖则拖,成为两军不安定的因素。

 

鸟居.jpg

鸟居元忠(1539~1600)

 

伏见城战役后,西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宇喜多秀家等带领进攻伊势国;另一路则由福知山城主小野木重次带领进攻细川藤孝(细川幽斋)的田边城。

细川主力已被调往上杉征伐,藤孝在劣势下死守两个月,最后因朝廷介入而让出城池;另一边九月初时,原本加入西军的大津城主京极高次得知家康正在率兵回近畿后,立刻易帜,死守城池对抗西军。

两座城池拖住部分西军主力,使得他们没能加入在关原地区的主战场。

 

高次.jpg

京极高次(1563~1609)

 

宇喜多秀家等西军主力已经抵达美浓,在佐和山城的石田三成前往大垣城,后来留下妹婿福原长尧等留守,前往关原。

得知东军即将来临的西军有所动摇,为了提振士气,九月十四日,石田氏重臣岛左近率部分西军与东军的有马丰氏及中村一荣开打,作为前哨战「杭濑川之战」,西军取得胜利,士气大振,隔天正式展开大战,史上著名的关原之战就此打响。

 

小早川.JPG

小早川秀秋(1577~1602)

 

战役开打的那一刻,驻在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直攻西军,在短时间内西军溃败,主力宇喜多秀家由于先前的宇喜多骚动,战力大减,自然无力对抗东军。

所以并非秀秋中午过后才有行动。岛津也因为只有义弘带领的一小股部队,无法左右战局,确定败局后才逃跑,慌不择路下竟然可以突破东军的包围,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萨摩。

关原之战已然结束。战后阵守大坂的毛利辉元在接受家康的条件(保留领地)后,回归毛利领地,立花宗茂、长宗我部盛亲等西军将领也回归领地。

(关于关原之战的真实布阵情况请参考拙作《浅谈日本战国》。

 

250px-立花宗茂画像.jpg

立花宗茂(1567~1643))

 

但广义上,关原之战尚未结束,其他地区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著。

东北方面,上杉景胜企图与最上、伊达密谋,以回归故乡为条件(政宗回米泽、景胜回越后等)以换取和睦,政宗答应,义光反应冷淡,甚至因为先前的仇恨而企图夺取庄内地区。

上杉景胜家老直江兼续动员领内,与庄内地区的上杉军配合,并且煽动越后一揆,使转封到越后的堀氏无法专心对抗上杉。

十月中包围长谷堂城,最上义光遣嫡长子义康向伊达政宗求援,原本与义光不睦的政宗决定派出援军,同时间在得知美浓战事的结果后,兼续选择撤军,义光见状出城追击,最上义光也趁机夺取庄内地区。

 

大友义统.jpg

大友义统(吉统,1558~1610)

 

九州地区则是以西军大名居多,东军大多随著家康参加上杉征伐,先前因朝鲜战役而被除封的大友义统(大友吉统),听从毛利辉元与三奉行的政令,受到派遣前往九州,自丰后国开始制造混乱。

鼓动投效东军大名的大友遗臣响应,期盼隶属于东军的大名能倒戈。而阵守大友故领的是细川家,吉统率众围攻细川在九州领的首府杵筑城。黑田如水见状,率援军协助细川迎击大友军,双方激战直到大友遗臣一一战死,吉统军露出败象,最终这场立石之战结束(石垣原之战),隔天吉统请降。原属于西军的锅岛直茂也支援黑田如水的行动,攻打立花宗茂所属的柳川城,宗茂经过加藤清正的劝告后请降,当锅岛、黑田组织的部队得知美浓战事结束后,回归自领,关原之战的九州战场也正式告终。

 

小西行长.jpg

小西行长(1555~1600)

 

战后,家康主导领地的重新分配与武士处置,石田三成、安国寺惠琼、小西行长遭处斩,多数西军大名遭除封(宇喜多秀家、长宗我部盛亲等)或减封(上杉景胜、毛利辉元等),同时间东军大名的领地获得飞跃性的成长。

(关于领地处置的详细内容与德川家在移封关东后的实力请参见拙作《浅谈日本战国》)

 

丰臣家的直属领地也遭到大幅减封,这些分封与处置直到两年后(西元一六零二年)才完成。此战无疑是敲响丰臣政权的丧钟,但是丰臣时代尚未终结,直到十五年后才毁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