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遼闊的朝代,一般人想到的肯定是漢朝、唐朝、元朝、清朝。尤其是元朝和清朝,更是奠定了現在中國的基本版圖。正是因為元清兩朝的疆域廣闊,直接導致了夾在他們中間的明朝的尷尬。

很少有人知道,明朝的疆域雖然比不上元清,但也不比他們差多少。我們對明朝疆域的印象基本都是停留在明末,而明末的疆域就只有內地和遼寧而已,所以一般人提到明朝疆域基本就是這個印象。問題是,哪個朝代到了末期疆域會不縮水呢?即使大如清朝,到清末時還是大範圍的縮水。

不可否認,明末的疆域是不大的,但是在明朝鼎盛時期呢?所謂的明朝鼎盛,指的是從明太祖建立明朝的1368年到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的1449年。

1368年,明軍攻克元大都,明朝基本完成了對長城內地的統治,從明太祖時期明朝疆域初步發展後,到明成祖時,隨著中央集權的鞏固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明朝疆域也進一步得到鞏固與發展,明朝疆域也在明成祖時期達到最大。

下面墨雨君將細說明朝鼎盛時期的疆域構成。

一、明朝直接統轄的地區

明朝直接統轄的地區包括京師、南京兩京,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布政使司。

二、東北地區的衛所制度

在東北,明朝繼承元朝的統治,於1375年設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遼東地區,積極清除元朝在東北的殘餘勢力。1403年,女真三大部(海西、建州、野人)開始歸順明朝。同年,明朝在鳳州(今黑龍江東寧大城子)置建州衛,以其酋長阿哈出為建州衛指揮使。1409年,明朝在元朝東徵元帥府舊址設立奴兒幹都指揮使司,作為管理東北地區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

根據《明實錄》的記載,奴兒幹都司管轄地區東瀕海,西接兀良哈,南鄰朝鮮,北至奴兒幹北海,總計三百七十個衛,二十個所。1412年,明朝派太監亦失哈巡視庫頁島。次年,亦失哈在特林主持修建永寧寺時所刻的石碑《敕修奴兒幹永寧寺碑記》,以及在1433年重修永寧寺時所刻的《重建永寧寺碑記》,都詳細記載了奴兒幹都司和衛所的情況,這也成為明朝東北疆域的歷史見證。

三、西北地區的衛所制度

在西北地區,明初就在河州(今甘肅臨夏)設西安行都指揮使司,統轄藏族地區;後來,又在西藏地區建立烏斯藏都指揮使司;在今西藏昌都地區以東,四川甘孜及青海南部,建立朵甘都指揮使司,分別進行統治。其轄區東起四川康定,西至克什米爾東部,北臨柴達木盆地南緣,南達今不丹境內。

1375年,明朝在今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至阿爾金山一帶置安定、阿端、曲先三衛。1397年,瓜州(今甘肅安西)及其以南地區的當地部落首領鎖南吉剌思遣使入貢,明朝隨即在其地置罕東衛。1404年,沙州(今甘肅敦煌)酋長入貢明朝,明朝隨即設置沙州衛。1406年,又在哈密(今新疆哈密)設哈密衛。1410年,在今甘肅玉門西北赤金堡地區、沙州衛以東地又置罕東左衛,合稱哈密八衛,以此加強對邊疆維吾爾族、回族以及藏族等少數民族的統治。

四、南方地區

在西南地區,1403年時安南國王曾受明成祖冊封,後安南國內發生季犁叛亂。1407年,明成祖遣師平定叛亂,國王已失蹤,因置交址布政使司統其地,知道1428年,明朝廢交址布政使司,還政於黎氏。

東南海外地區,明朝設置澎湖巡檢司,中間充滿了曲折(1387年廢,1563年復置,不久又廢)。

在南海海域,明朝將稱為「萬裏石塘」的今東沙、中沙及西沙羣島,以及稱為「千里長沙」的今南沙羣島,置於海南島瓊州府萬州(今萬寧縣)的管轄之下。

墨雨君曰:綜觀明朝鼎盛時期疆域,東起朝鮮,西接吐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九百里,範圍雖然不如元朝和清朝,但和之前的漢朝、唐朝相比並不遜色。根據《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在鼎盛時期,明朝疆域面積約在997萬平方公里左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