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楷書的概念及硬筆書法的產生和發展一點號清雅閣20170220

一、硬筆楷書的概念 硬筆是相對軟筆而言的.是指用硬質材料製成的筆。軟、硬筆的最大區別主要根據筆尖軟硬而定。根據這個定義,硬筆則應包括鋼筆、粉筆、圓珠筆、刻筆、鉛筆、蘸水筆、鐵筆、木筆、竹筆、羽管筆、呢絨筆、塑料筆、美工筆等。硬筆楷書是指用硬質材料製成的筆,運用楷書的書寫技法書寫而成的法書。狹義硬筆特指用鋼筆為主要工具的書寫漢字的法書。它是現代最普及、最廣泛、最便捷、最有生命力、最具時代感的書法表現形式。這裡還有一個問題要解釋.就是古代的刻字是不是屬於硬筆書法,根據定義是不屬於,因為那時還沒有硬筆.即使有.那也是刀等較堅硬的東西進行雕刻而成.我們把這種雌刻歸在書法的一個重要門類「刻字」裡面.這是比較恰當的:同時也有用毛筆寫在實物上再用刀等較堅硬的東西進行雕刻而成的.這種書法採用毛筆的筆法和原理刻出來的文字應該歸屬於毛筆書法的範疇。這就給我留下一個懸念,硬筆書法什麼時候產生.它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過程?

二、硬筆書法的產生和發展 儘管有人力圖將硬筆書法的歷史追溯到甲骨文、金文時代,但由於那時的方式主要是「刻」(鑿、鑄等)而很少是「寫」,況且現在所謂的硬筆在那時還未產生。將其劃歸「刻字」較為妥帖。而敦煌文獻中保存的硬筆寫本.卻以實物推翻了以往「中國古代沒有硬筆書法」的說法,將中國硬筆二持法的歷史卜溯到了兩千多年以前,這確實是恰如其分的。

據多年的敦煌研究,鑒別出的敦煌硬筆寫本達2萬多頁.發現多為紙本,也有絹本;有漢文.也有十多種古民旗文字;書寫內容涉及文學作品、契卷書信、經帖雜文和佛經;使用書體包括硬筆楷書、、行草和草書。從筆畫造型看,敦煌硬筆寫本字體平整,粗細均勻,富有現代硬筆書法的「線」感,沒有毛筆書寫頓筆、叫峰、肥瘦結合、點面相問等「面」的特徵,顯然是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筆蘸墨寫成。

與寫本相印證的是書寫工具的發現.在20世紀進行的探險和考古發掘中.西方探險家和中國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國西部發現過十多枚由竹管、蘆葦管、竹批、紅柳等材料削制而成的硬筆。1906年英國人斯坦因從新疆若羌縣米蘭遺址發現蘆葦管筆,1972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武威市張義堡西夏遺址發現竹管筆。從形制上看.這兩種筆極為相似。都用木質材料精工削磨.有鋒利的筆尖和馬耳形筆舌。讓人吃驚的是,這兩種筆的筆舌正中都有一條縫隙.呈雙瓣合尖狀,與今日鋼筆筆舌有異曲同工之妙。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爾湖東南岸漢代高望燧遺址中,一名礦工發現了一枚漢代觚、二枚銅箭鏃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竹錐筆,時間已有近兩千年。據此,有人斷言,在西漢毛筆書法到來之前.中國書法史上還有一個先秦硬筆時代。

中國專家的新近研究成果表明,中國古代硬筆與近現代鋼筆存有淵源關係,從筆舌形制和原理的共同性呵以看出.中國古代硬筆與近現代西方鋼筆關係密切,至少是它的「遠祖」。隨著毛筆的廣泛運用和紙的發明.在中國的書法領域毛筆書法終於一統天下,一度出現過的「先秦硬筆時代」也就銷聲匿跡了。隨著西方鋼筆在19世紀的傳入和使用,沿用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毛筆在實用中逐漸退居「二線」.才使硬筆書法得以萌芽。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80年代,經過一些有識之士的探索.終於開啟了鋼筆書法的發端期。一些講解鋼筆字寫法的專著和字帖相繼問世.為硬筆書法的普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先是由硬筆書法比賽發動.繼而展覽、講座、學訪、研討,辦報刊、出專著、印字帖,一次次如火如荼的硬筆書法活動在神州大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硬筆書法以其多樣的風格、大眾化的審美情趣、鮮活的生命力、新穎的時代感.拓展了中國傳統書法的領域。終於在中國書法藝術這座宏大的藝術殿堂里.佔有了一個重要的席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