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下旬郭臺銘“突襲式”參選和韓國瑜的“五點聲明”與“拱韓大會”,一度讓國民黨內初選之爭風雲突變,到4月30日的“吳韓會”和“郭韓同臺”上的握手言歡、稱兄道弟,藍營天王之間尖銳的裂痕有了修補彌合、謀求合力的可能,國民黨的初選之爭也開始出現走向有序競爭、實質辯論的跡象。






郭臺銘和韓國瑜(圖源:臺媒)



“吳韓會”爲國民黨初選清理戰場、建立機制

“吳韓會”與“四點共識”是黨內初選協調的“善始”,也爲韓國瑜解套提供了契機。韓國瑜會後表明,他是第一個受邀參加黨魁面談,還暗示這樣的面談模式,即同時與黨正副主席會面,有重要黨職幹部在場並對外公開完整說明的會見做法,是可持續、可複製的。


某種意義上,”吳韓會“爲結束前一階段國民黨內山頭林立、各說各花、隔牆放炮、隔空互打而拒絕正面互動的亂象,化解黨內韓本人拋出的“黑箱密室”、“卡韓陰謀”之議,開啓下一階段有序協調、有效溝通提供了機制化的可能。而會後,韓更進一步發表“四點聲明”,凸顯雙方“團結”共識和恩謝長官的政治倫理,是各方上演將相和戲碼,相忍爲黨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韓雖確認肩負“市民期待”而無法參加“現況2020大選民調”,但講出一些“從未講過的話”,強調尊重“中常會其他方式的安排、民調”,更明確表明參選意願,迴應韓粉期待和上週國民黨另訂能將韓納入初選民調的特別辦法的動議,顯現雙方尋求爲韓參選解套,和韓對“韓五點”所引發的負評的一個修補。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韓本人在高雄市民意、國民黨黨意和黨內基層以及全臺“韓粉”的屬意中左右爲難甚至騎虎難下,沒有公開一下子講明心跡的勇氣,讓他從選前的直率坦蕩變得含糊扭捏。但拖字訣並不是毫無風險的策略,面臨勸進聲浪和操守質疑,韓要在適當的擠牙膏和過於主動冒進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才能“民氣所用”而不遭反噬。


國民黨中央和韓國瑜在正面接觸,相互“確認過眼神心意”之後,就有了平息各路明槍暗箭,清理戰場,修補裂痕的契機,可以將更多經歷放到具體辦法和規則的制訂上來,讓藍營2020選戰儘速走上正軌。我們看到,包括朱立倫這樣有意參選的天王也屢談團結,國民黨內氛圍正在發生化裂變爲整合的微妙變化,分歧與心結固然存在,但共有利益和民意氛圍也可以約束脩正政治人物的行爲做派。


政治高度決定“颱風”、

“韓流”能否有序競合

而帶着這樣的共識和底氣,吳敦義和韓國瑜自然也能夠更坦然地馬不停蹄參加馬英九主辦的這場“重振臺灣競爭力”的圓桌論壇,正面與郭臺銘、朱立倫等關鍵人物同臺。雖然會上各方其樂融融、互動融洽,甚至稱兄道弟、接踵摩肩,但論壇事實上成爲了各主要參選人首次進行的黨內初選政策說明和柔性辯論的平臺。各方言語機鋒交駁的要點,除了黨內初選機制,更重要是如何讓“臺灣安全、人民有錢”。


所謂“臺灣安全”議題,本質上觸及的是兩岸關係和臺灣政治定位問題。韓國瑜在美國拋出“北京軍事威脅論”,大談“安全靠美國”引發兩岸負評,特別是讓大陸輿論和民意對其頗爲失望。近來“靠美國”成爲搜索引擎上韓國瑜的最熱聯想詞。人們期待的是一位能堅守價值理念的政治人物,而非左右逢源的政客。本質上,“四靠論”是“不統不獨不武”和“維持現狀論”的另一種形式,其內核是島內頑固的“華獨”、“獨臺”意識形態。


由於“韓流”勃興的重要基礎是民衆對蔡當局惡化兩岸關係的不滿和焦慮,韓“高雄發大財”論述的重要依託也是大陸市場,因此,韓固然一度被島內“抹紅”,但這樣“見鬼說鬼話”的投誠表態實屬自行釜底抽薪的不智表態,再加上回臺後的“韓四點”,韓近期民意支持有所下降,實屬必然。而在次論壇上,韓再談“統獨”,講出要“立足臺灣、胸懷大陸”,認爲臺灣也要“顧大陸”,似乎是在做一些修補。但韓又講,臺灣要“放眼世界”,把與兩岸和世界的藩籬通通拆掉,前者可理解爲針對綠營的倒行逆施,而後者又指向何事,也很耐人尋味。


而所謂“臺灣有錢”這樣一個經濟貿易發展道路和政策路線問題,本質上仍然是臺灣對兩岸定位的延申。與韓國瑜“賣農貨、找通路”的庶民路線不同,郭臺銘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精英利益,主張的是高科技路線。郭臺銘此前已經針鋒相對地反駁韓“四靠論”,提出“安全靠和平”,此次論壇上,也進一步闡釋了中美博弈語境中,臺灣的挑戰是未來在中美競爭中面臨兩種規格標準時,如何創造“臺灣獲利、美國達標、中國轉型成功”的三贏,甚至若有所指地拋出了“Oneworld、Twosystems(一個世界,兩種制度)”的概念。



郭臺銘常年與大陸和美國有綿密、廣泛和深入的商業往來,其對兩岸和平的期待是實踐性,是見諸行動而不僅是口頭的。但也應看到,郭的本質屬性與特朗普一樣是“先商後政”。仔細觀察郭對“臺灣安全”的表述,郭反對的是“爲軍購而軍購”,主張通過引進高科技發展“不對稱戰力”,從“地緣戰略”的層次尋求臺灣安全,事實上要比韓國瑜論述更符合特朗普政府對臺灣的戰略定位和預期,其“靠和平”並不否定“靠美國”。會後,郭臺銘將立即前往華府,甚至可能再見特朗普,應當說,這兩個“從政商人”之間就這些問題,可能存在更高的默契共識和利益聯結。


無論如何,韓國瑜、郭臺銘、朱立倫這些有志“大位”、可能被納入國民黨黨內初選民調名單的要角,願意在以吳敦義、馬英九等老成謀國之士爲象徵的黨內有形無形的機制框架內去接觸、闡述和對話,是一個君子之爭、相忍爲黨的良好開端。如果雙方能延續這一路徑,則韓國瑜重蹈宋楚瑜覆轍,導致國民黨再度分裂的愁雲自然會逐漸消散。


目前,韓、郭這樣的“非典型政治素人”雖然民調有所起伏,但仍延續了去年以來島內新政治風潮的勢頭和主流民意的期待,承擔了黨內政治革新和重回執政的熱望,也是當前國民黨“諸侯制衡中央”權力格局的關鍵人物,他們自然會面臨更多的檢視和更高的行爲規範標準,輿論也高度期待二者的有序競合和國民黨初選操作,能夠快速清掃戰場,整理情緒,進入到路線、政策辯論的技術性環節。正如郭臺銘所言,未來世界沒有G20,只有G2,各方將交鋒重點放在兩岸的政治經濟關係這一核心議題上,說明他們有更理性務實清醒認識這一政治現實的認識,這是島內所有謀求“大位”者必有是思考和高度。


欄目:觀點中國

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在/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逃票、超員...是時候彌補“買短乘長”的鐵路購票短板了

@年輕人,費力打造“人設”不如靠奮鬥


主編:劉倩

本期責編:李兆彧

本期校對:康麗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