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04月28日 10:34:47來源: 環球雜誌檔案披露,日本憲兵隊對抓獲的「蘇聯間諜」也採取了殘暴措施,或移送七三一部隊成為其活體試驗的犧牲品,或就地處決。

1945年7月敗局已定之時,日本開始大肆銷毀各類戰爭檔案,從陸軍省、海軍省到日軍各部隊。關東軍司令部的檔案被全部毀滅。關東憲兵隊司令部的檔案因失敗來得太快沒有全部被毀,如今這10萬卷檔案正在向人們展示戰爭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祕密。

吉林省檔案館的這批檔案主要是關東憲兵隊檔案全宗。檔案內容全部為日文書寫,具有原始性和真實性的特點。檔案主要有報告、規定、信件、月報、要報、電話記錄、民情調查、動態觀察、調查表等文本記錄,還有一些圖片。檔案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交通等方方面面,區域涉及華中、華北、東北、東南亞等地。檔案從內容到形式、從記事到行文都比較規範。

解讀這些檔案,可以發現日本各地憲兵隊不僅對一般民眾進行監控,對其「皇軍」士兵的通信監視控制也非常嚴密。

日軍佔領東北後,以「加強防諜」的名義制定了軍事郵件檢查及地方普通郵件檢查制度,即對佔領區中外籍人士,包括駐偽滿洲國外國公使館人員及所有在華日軍和家屬的信件、電報、電話進行祕密檢查。一旦發現被認為泄露軍事機密、對日軍不利的言論,包括反映了日軍燒殺搶掠罪行的信件、電報等,便做出削除、沒收、扣押、燒毀等處置,並由各地憲兵隊對認為有問題的函件摘抄整理,每月形成《郵政檢閱月報》上報給關東憲兵隊司令部,關東憲兵隊司令部在各地《月報》的基礎上,向關東軍司令官報告,並在關東憲兵隊和派遣軍憲兵隊司令部間相互通報。

官兵們的來往信件幾乎每一封都被審查,重點彙報有抗日反滿內容的信件,對時局不滿的信件,反映日軍軍紀鬆弛的信件,暴露日軍編成裝備、軍隊行動、軍事演習等方面信息的信件等。檔案中留下了許多記錄,如華中的《戰時月報》,華北的《通信檢閱月報》《郵檢月報》,華南的《軍事郵政檢閱旬報》,關東軍的《通信檢閱月報》等。

檔案中有一封荻原部隊司令部的北堀考治寫給琦玉縣比企郡宮前村小林的信,時間是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1日。信中披露了日軍低下的士氣和自暴自棄的心態,一度想保持童貞的北堀考治染上了花柳病。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建立了奉天俘虜收容所,專門用來關押日軍從太平洋戰場俘虜的英美等盟軍戰俘。被關押期間,這些俘虜被安排在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等企業做工,遭受了非人的虐待,境遇悲慘。日本戰敗時,奉天俘虜收容所將有關英美戰俘的檔案作為機密文件在第一時間予以銷毀。此次發現的有關英美戰俘的檔案共有3件,主要包括1944年日軍擊落美軍B29轟炸機時的戰俘名單、審訊記錄及奉天俘虜收容所對英美戰俘管理的情況,價值珍貴,對於研究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虐待美英戰俘情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被俘美軍士兵受到了日軍的審訊。1944年,日軍在鞍山附近擊落美軍B29轟炸機,包括機長在內共11人被俘。鞍山憲兵隊《關於捕獲敵航空機搭乘員的報告》,記載了被俘的11名美軍士兵名單,詳細登記了這些俘虜的年齡、官級。日軍鞍山憲兵隊對美軍被俘人員進行了審訊,留下了40餘頁的審訊記錄。

美英戰俘還被強制勞動。《奉天地區的勞務動態觀察》記載了英美俘虜、日本人、中國工人的勞動效率對比,特別指出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使用的英美戰俘約有500名,勞動效率低下。奉天憲兵隊《發現並處理俘虜將校對防諜不利手記的報告》,記載了昭和十九年(1944年)英國戰俘霍奈·羅伯特大尉在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勞動期間,用作詩的方式記錄了英美戰俘在奉天俘虜收容所的實況,包括俘虜人數,戰俘被囚禁、被強制勞動和被差別對待等情況,美國陸軍中士威廉·威爾塔為其打字。詩作被看守人員發現,譯成日文保存在檔案中。奉天戰俘有1200人,分為三種:赤色、黃色、藍色。表現差的戰俘為藍色,口糧會被減少。這表明,在二戰中,日軍對英美戰俘一樣進行虐待。

檔案披露,日本憲兵隊對抓獲的「蘇聯間諜」也採取了殘暴措施,或移送七三一部隊成為其活體試驗的犧牲品,或就地處決。

這次吉林省檔案館公開的89件侵華日軍檔案,在10萬件檔案中,僅佔不到千分之一,但我們已從中探知不少日軍的戰爭暴行和內幕。這些檔案全部公開的話,我確信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會更加觸目驚心。

(作者繫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蘇智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