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高珠江水長

吾校矗立蔚爲國光

中山大學爲華南地區最高學府與學術重鎮,是教育部“雙一流”建設高校。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醫科的學科水平居於國際前列,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和藥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階段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中山大學醫科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中山醫學院:背靠雲山,薈萃醫學研究之翹楚

一個目標

建設世界一流的醫學院

兩級平臺

國家級3個,部省級15個

臨牀醫學分子診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臨牀與轉化醫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幹細胞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腦功能與神經疾病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

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4個

三項使命

爲世界一流醫學人才培養提供優質的教學平臺

爲世界一流醫療服務提供強大的學科支撐

爲世界醫學發展提供一流的醫學成果

四方優勢

一流的學科平臺

優秀的學術傳統

吸引高層次人才集聚

催生優秀科研成果產出

五鼎支撐

科研儀器中心

動物實驗中心

生物安全實驗室

電鏡技術平臺

轉化醫學技術平臺

六大方向

以疾病基礎研究爲導向,在病原生物學與熱帶病防治、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病理生理學基礎、神經系統疾病基礎與神經生物學、基礎免疫學與免疫治療、幹細胞生物學與組織再生、腫瘤生物學與組學具有顯著優勢,並形成相應研究羣體。

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面朝水,昂揚研究型醫院新姿態

四大源頭

中國近代第一家西醫醫院

中國西醫學教育的搖籃

中山大學醫科的發源地

孫中山先生學醫及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兩個三角

院區倍增,形成院本部-南院區-海珠新院區“小三角”

花都院區-深汕中心醫院-增城院區“大三角”

六學科羣

“大專科,小綜合”佈局

重點打造腫瘤學科羣、心血管學科羣、婦兒學科羣、

免疫代謝學科羣、骨神經康復學科羣、頭頸疾病學科羣

五大平臺

集醫療技術、基礎科研、臨牀研究、轉化醫學、生物醫療器械研發五大平臺

以近四萬平米的實驗場地爲載體,價值過億的儀器設備爲保障

擁有各級重點實驗室、國合基地、研究中心

RNA醫學、臨牀免疫研究爲特色方向

一個發展目標

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

大潮起珠江,共築健康夢!爲實現精準醫學的共同夢想,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孫逸仙紀念醫院再度攜手舉辦中山大學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分論壇,向全球優秀青年學者誠摯發出邀請!2019年5月31日-6月2日,期待與您在廣州共襄盛會,共話發展!

0 1

論壇信息

時間:2019年5月31日-6月2日

日程:

5月31日報到

6月1日主題大會及學術彙報

6月2日學術彙報及參觀交流,離會

費用說明:我們將爲受邀學者統一安排論壇期間的免費食宿,並提供交通補貼(實報實銷)。

0 2

報名條件

★年齡不超過40週歲;取得海外或國內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並有連續2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歷。

★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醫學等領域取得一定成績或具有發展潛力,擬依託中山大學申報各類人才項目,以及申請我校“百人計劃”、專職科研或博士後職位的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

0 3

招聘方向

中山醫學院:醫學、生命科學及相關傳統或交叉學科。

重點招聘方向:

1、病原生物學與熱帶病防治;

2、心血管病理生理學基礎;

3、神經疾病基礎與神經生物學;

4、幹細胞生物學與組織再生;

5、腫瘤生物學與組學;

6、代謝性疾病病理生理學基礎;

7、生物醫學信息研究;

8、法醫學基礎與應用研究。

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醫學、生命科學及相關傳統或交叉學科。

重點招聘方向:

1、疾病防控基礎與轉化研究;

2、醫工結合相關領域(醫療設備研發、生物醫學材料、新藥及試劑研發、3D打印等);

3、免疫細胞治療領域;

4、RNA結構領域;

5、組學整合研究(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等);

6、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

0 4

招聘崗位

1. 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崗位

崗位要求:取得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具有重要國際學術影響的領軍人才或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中青年傑出人才或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

2.專職科研系列崗位

崗位要求:海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優秀博士後或博士,或具有海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工作經歷的人員。

3.博士後研究人員崗位

崗位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的海內外優秀博士。

0 5

在線報名

報名步驟:

1. 打開網址,在5月5日註冊並填寫相關信息(會議選擇“2019年6月1日珠海論壇”,意向單位選擇“中山醫學院”或“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二醫院)”),提交;

2. 學校反饋報名信息至您所選擇的學術交流單位;

3. 學術交流單位與您聯繫併發送正式邀請函。

0 6

聯繫方式

1.中山醫學院

聯繫人:陳老師、朱老師

聯繫電話:86-20-87332129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單位網址:http://zssom.sysu.edu.cn/

2.孫逸仙紀念醫院

聯繫人:陳老師、宋老師

聯繫電話:86-20-81332326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單位網址:http://www.syshospital.com/

來源:人力資源部

編輯:黨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