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梵蒂岡外交部長拉加格爾14日於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會晤中共外長王毅。這是陸梵斷交後,雙方外長首次會晤,也是迄今最高層級的直接接觸。有專家認為這項突破若能成為國際慣例,將開啟兩岸在國際獲得「雙重承認」的可能性。

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主要目的是宣傳中國抗疫成果並爭取教廷支持。因此陸方的新聞稿主軸置於教廷對中國對抗疫情的肯定。此次中方與教廷的新聞稿都沒提到「一中原則」,但不表示雙方不再堅持「一中原則」。

事實上,教廷自始至今都是主張「一個中國」。兩岸分治的現狀並不影響教廷對天主教「中國子民」的關懷。教廷目前設在臺北的大使館叫做「教廷駐中國大使館」(Apostolic Nunciature in China),負責臺灣地區以及大陸地區天主教組織與教廷的聯繫。對教廷而言,並沒有與中共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問題。只是1952年迫於現實,把大使館從南京遷來臺北。

教廷的情況與我其他邦交國截然不同。教廷高層曾坦言,如果教廷與中國達成協議,當天就可以把大使館遷去北京。由此觀之,教廷不會對中國大陸與臺灣做出雙重承認。

在李登輝總統任內,2004年,萬那杜總理渥荷在未獲得政府內部支持的情況下,於11月3日在臺北與我簽署建交公報,同時聲明不與中共斷交。我國立即於萬那杜首都維拉港設立臨時大使館。一時之間,萬那杜同時出現兩個「中國大使館」,形成雙重承認。然而渥荷返國後,遭到萬那杜內閣和國會的反彈。中共運用影響力,促使渥荷於12月11日在不信任投票中下臺,新政府隨即撤銷與我國的外交關係。從2004年11月3日到12月11日的雙重承認最終落幕。

北京對臺灣的立場早已定調,其對臺措施雖然有軟有硬,但基調始終如一:兩岸必須統一,堅持一個中國!2004年中國大陸國力不及今日,仍能迅速阻斷「雙重承認」。

蔡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又因操弄「反中意識」高票獲得連任,使北京產生高度警覺。以中國大陸目前的實力、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以及兩岸缺乏善意的情形下,「雙重承認」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異想天開的想法。(作者為退休大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