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領域中的央企“玩家”多留給外界穩健,甚至過於保守的印象,但改變的風向或已到來。

4月15日晚間,保利發展遞交了其“去地產化”更名後的2018年成績單。4月16日,其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保利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保利物業”)境外上市等多項議案。

“招數”環環相扣,躍於紙上的則是保利發展重返行業前三、從單一開發轉向構建不動產生態平臺體系的籌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推進物業上市

追溯至2018年9月,彼時,保利發展以一紙“將保利地產變更爲保利發展”的公告拉開了這場“改變“的序幕。其稱,公司在2002年的“三個爲主,兩個結合”發展戰略中,已提出“以房地產業爲主,適度拓展相關行業”,積極佈局相關多元產業發展。在十三五規劃初期,公司進一步提出“一主兩翼”發展戰略,並將升級爲“以不動產投資開發爲主、以綜合服務與不動產金融爲翼”,加快相關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據此,更名是爲了體現公司多元化發展方向。

據當時公告數據,保利發展以房地產銷售收入爲主,佔比爲90.6%,兩翼業務收入佔比僅爲9.4%。

房地產銷售的重要性在更名後依舊突出。2018年年報顯示,保利發展房地產銷售收入爲1824.98億元,佔總營收的94%,包括建築、租賃、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其他業務總營收爲112.5億元,約佔總營收的6%,毛利率減少13.8個百分點。從增速來看,前後者營收分別同比增加32.46%、29.41%。

改變的速度或還不夠明顯,但已被提上日程。4月10日,保利發展公告稱,兩翼戰略中的物業板塊公司保利物業自4月11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按照年報中描繪的“運用資本力量快速提升市場化程度”設想,4月16日,保利發展公告稱,關於保利物業相關境外上市議案已被通過。告別新三板後,保利物業此次擬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比例不少於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5%,募集資金將用於收購兼併物業管理公司等。

資料顯示,2018年,保利物業營收和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爲43億元和3億元,雖然相比“母艦”保利發展同期1945億元的營收,保利物業體量較小,但與已經在港股上市的嘉寶股份、奧園健康生活、濱江服務等房企旗下的物業公司相比,保利物業或佔據一定規模優勢。

截至2018年中期,保利物業在管面積 13008 萬平方米,合同面積 21946 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 39.95%和 66.18%。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高度依賴母公司開發項目的物業公司相比,保利物業的業務外拓能力相對較強。2018年上半年,保利物業新增外拓簽約面積2632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149.24%,佔同期公司整體簽約面積的 58.19%,外拓項目中非住宅外拓面積佔比近50%。

業績穩步上升

在充斥着創新、多元化、運營商轉型等關鍵詞的2018年裏,雖有變奏調音,但保利發展仍保留了央企“穩”的基調。

同比增長30.91%至4048億元的簽約銷售額、85%以上的銷售回款率、同比增長20.92%至189億元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貨幣資金1134億元、短期借款30億元、有息負債綜合成本5.03%、資產負債率77.97%……從運營情況來看,2018年,保利發展交給市場的成績單可圈可點。

從佈局上來看,保利發展9154萬平方米待開發面積中,一二線城市佔比60%,城市羣周邊的核心三四線城市佔比30%,其中珠三角待開發面積3447萬平方米。2018年,其拓展項目132個,成本1927億元,其中,一二線拓展金額佔比74%。

納儲續糧之餘,2018年內,保利發展還完成了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收購交割,進一步擴大業務區域,比如內部資源競爭、涇渭分明的城市擴張範圍得到重新劃分。而在上述種種拓寬疆土的動作背後或隱藏着保利發展其迴歸行業前三的野心。

或是對曾經“招保萬金”時代格局念念不忘,2017年,保利發展董事長宋廣菊曾豪言:“對未來兩三年保利再站到前三的位置,我是有信心的。”不過,從2018年銷售額來看,處於行業第五的保利發展距離第四名融創還相差約600億元,而萬科、恆大、碧桂園則均已跨越5000億元銷售門檻,獨成一檔。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土儲增速等方面來看,保利發展重回前三或難度較大。

在房地產行業規模日漸壯大,增速日漸放緩的今天,恆大、碧桂園已各自落子汽車、機器人等新產業,緊隨其後的融創則還在堅持“房地產最好”,保利發展“一主兩翼”的發展方向則與萬科向主業相關或上下游行業延伸的戰略邏輯相似。

不過,多元業務如何以及能夠多大程度上幫助保利發展回到前三位置或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