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作者和金庸作者的作品。如果要單純講深奧來講和一些名著,世界名著,包括我國的文學名著來講,深奧程度還不是太夠。

二月河的作品大多以歷史性的題材為主。早幾年出的作品比較多,最近這幾年作品不是太多。瞭解二月河的大多是以從電視劇當中瞭解的最多。也是其歷史題材的作者被拍被拍成電視劇數量較多的作者。

剛剛謝世的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鼻祖,也是武俠小說的專業創作者。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射鵰英雄傳》。

但就深奧程度來講。金庸小說的武俠小說當中算是比較有一些深厚功底的。也是對武俠類的題材瞭解比較深奧的一些。作品展現呢還是有一定的深度。

衡量一個作家作品的深度。或者說哪個作家的作品深奧。這個命題本身就有些牽強。作為作家來講。他對自己的作品的某個領域,或者說作品的單性的表現。以及作品具體的表示年代還有作品的表現手法。都是不同的。

比如說二月河的作品大多是歷史題材的。金庸寫的小說大多是武俠的。拿歷史題材的小說和武俠小說的比較哪個深奧一些。這個有些不妥。

就如同中餐和西餐文化的不同一樣。拿一道西餐去和一到中場去比哪個好喫,這個恐怕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知名作者,他所享有的受眾粉絲和對象是不同的。不能用享受武俠小說熱愛武俠小說的作者去考問他是否喜歡歷史題材的小說並且去比較哪個小說深奧,哪個作者深奧。

也就是說,以寫歷史題材見長的作者。何以寫武俠小說見長的作者。 他們所描述的作品的時候程度是沒發在同一個尺度下衡量的。

只能是說二月河的作品歷史題材作品也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作品。而武俠小說的金庸也出現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兩位作家哪個作品深奧,這個具體的來講是應該拿出作品經過專家論證,纔能有一個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

歡迎共同探討。


感謝邀請!

二月河和金庸都是當代很了不起的小說家,二月河以康、雍、乾三部曲為其代表作,也是流傳最廣的作品;金庸以射鵰三部曲影響最為深遠,至於15部作品哪一部更深得人心,那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二位大家的作品被改編成連續劇後,二月河掀起了清宮戲的風潮,金庸掀起了武俠劇的熱潮,一直以來,雖經久而不衰。

二月河的康、雍、乾三部曲,曾經一時洛陽紙貴,被爭相傳閱,這三步作品是歷史小說,雖然比較注重於歷史的真實。其中的《康熙大帝》尤其氣勢宏偉,更以九王奪嫡為最高潮,堪稱蕩氣迴腸,是男版宮鬥戲的鼻祖,也是後面的很多宮鬥影視作品無法逾越的。很多讀者通過讀二月河的三部曲,而初步瞭解清朝這個階段的歷史,知道了如張廷玉、劉統勛等人的故事。因為二月河的小說以真實歷史為基礎,所以,人物、事件、場景的描寫就特別出彩,也特別容易吸引人,在加上二月河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非常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所以幾百萬字的三部曲,竟如一氣呵成一般,讓人愛不釋卷。後來經過改編成為電視劇,陳道明等表演藝術家的精彩演繹,更讓觀眾津津樂道,一時萬人空巷,只為追劇!

金庸的作品大氣磅礴,不僅提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道精神,並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幾百上千位人物,竟然能個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只要看過金庸小說或電視劇、電影的,幾乎無人不知郭靖、楊康、黃蓉、小龍女,這是金庸的過人之處。而金庸在小說中,還能把各地民俗、風景融入作品中,看他的作品,有時候不僅僅是看武俠,更有看一部國家地理雜誌的感覺,很是過癮。但,金庸的小說或者來源於歷史的片段進行刻畫,歷史的背景主要是要表達主人公的經歷、意願,並不那麼重要,換句話說,只是為了讓主人公更出彩,所以設定了一個歷史背景而已,對當時的歷史狀態並沒有很深入的去探討、描寫,這是金庸和二月河不一樣的地方。

就歷史而言,二月河寫得深厚,金庸寫得婉約;就人物刻畫而言,二月河的人物形象有歷史藍本,有蹤跡可查,金庸的人物以虛構為主,就算有牽涉到一些歷史人物,也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比如武當七俠、全真七子等),主人公幾乎都是虛構的,是金庸按心目中的形象塑造出來的。就故事情節而言,二月河筆法深重,對事件的描寫入木三分,金庸筆法靈動,事件還是主要圍繞主人公的需求而產生。

所以,二者在「深奧」、「品味」本身並沒有可產生比較的地方,因為本身就是兩碼事。就文學素養而言,遊蝦認為,二者堪稱一時瑜亮,各自風流!

如果看官喜歡遊蝦的回答,敬請關注、評論、轉發、點贊!感謝閱讀!


金庸,重在一個「俠」和「義」。

多少唯美的俠骨柔情,跨世際的愛恨情仇,悽慘婉約的曠世情緣,甚至沒有疆域之風的大愛,是金庸一生的追求。

二月河,寫的是一個王朝的縮影。

許多的情節,二月河都是參考史料,考查取證,在加以自己的見解,對歷史進行了自己的演義。

所以說,金庸和二月河,不是一個層面的論證者,不能非要比個高低之分,文無第一嗎?

再者說,金庸是俠之大成者,寫的驚風雨,泣鬼神。二月河是史考演義者,重在史實,兩人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金庸勝在大愛無疆,二月河勝在史料翔實,真所謂,春花秋月,各擅其美。


這兩位都是享譽中外的中國作家。但對歷史的深奧性上來講呢,我覺得是二月河更加好一些。

作品涉獵角度

首先,我認為金庸對歷史的涉獵也很多,不然廈門大學也不會聘請他做名譽教授了。但是,金庸作品中表現出的歷史觀一般比較宏大,他的作品更多著重於對歷史脈絡的整合,讓其能最融洽地與小說素材之間有效磨合。也就是說在金庸的作品中,歷史大格局是存在的,容易發現了,但具體到每一個人,或者每一件事、抑或者每一件物件以及對文化領域的探討等等,金庸的做法總是以人物表現等形式的刻畫加以替代,缺少了客觀性和真實性。當然,這種非現實的描寫手法也是武俠小說的一種特色無疑。

但是,二月河對於歷史的追溯就比較細緻了,二月河一生的作品主要就是圍繞清朝描寫,他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儘可能地站在歷史的真實角度去還原當時的可能情景,所以他的歷史架構相對來說要嚴謹的多,含有的雜質很少。《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雖然在人物之上也具有虛構的成分,但總體表現出來的文化、信仰、自然災害、地域變遷、政治鬥爭等問題上都有很大的可信度。

當然,武俠小說和歷史小說的本質上具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如果是站在歷史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就作品而言,二月河的歷史深度應該是遠超於金庸的。

文/牛在看你


二月河先生和金庸老先生是現代非常有名的小說家,二月河是歷史劇作家,金庸是武俠小說作家,雖然金庸老先生寫的是武俠小說,但是金庸老先生寫的武俠小說裡麪包含了歷史的韻味和對傳統觀唸的抵觸,要說他們誰寫的好,更深奧、品位高,小編不敢妄加斷言,但是從好評和收視率來看金庸老先生的小說比較符合大家的口味,至於為什麼不是二月河,那可能跟他的寫作風格有關,二月河寫的小說是遵從真實的歷史來寫的,裡面的很多故事都是真實的,像他的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幾部都是,讓大家看到了真實的古代人生活,這可能就是歷史作家和武俠小說作家不一樣的地方,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他和金庸有了差距,金庸主張的是反對傳統觀念,而現代人就喜歡這種風格,所以金庸才倍受大家關注。

二月河和金庸水平差不多,表達的卻不一樣,所以才造就了兩個不同的流派,不管是金庸還是二月河都是一代前輩,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學習的典範,大家覺得呢??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如果從反饋客觀歷史的角度來說,二月河無疑要比金庸更準確,也更有品味。

二月河原本不是一個聲名卓著的作家,就是因為其一手書就的《落霞三部曲》而蜚聲文壇,康雍乾幾代帝王的治國理政、生計家邦等瑣瑣碎碎零零散散,讓二月河躋身到大作家的行列,成為了可以和任何一個現代作家爭鋒奪槊的專職文史類作家。

二月河在書寫這段歷史的時候,還是經過了砥礪銘心的鑽研和考證的,基本都是事出有因,查有實證,和那些官稗野史道聽途說是有本質性區別的。這一點,金庸卻無法做到。

二月河雖然被人們稱之為體制內的政言型作家,其作品大都符合上層觀點論調,帶有突出的政治傾向性,但其為文治學還是相當嚴謹的,這一點也就可以將其同一般野史性胡言亂語明顯界定開來。

而金庸先生,則是一位消遣性暢銷小說作家。他書寫的目的無非是從一些官稗野史中找到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供人們愉悅消遣所用,自然在客觀性存在感方面不能和二月河相提並論。後來雖然寫得大發了,連篇累牘的依法炮製,但都免不了搜羅網納的嫌疑,甚至可以計白當黑,顛倒本質,純粹為了人物而人物,為了事件而事件,這一點無論如何也無法同二月河比肩而立。

但不能否認,金庸也是一位學者型作家,也對一些史實資料做過研究和探索。但他的研究和探索綜歸是淺嘗輒止的,沒有那麼系統,更沒那麼具體細化,他所要突出的,是某個歷史時段的個人,加上一些光怪陸離的花邊新聞,拼湊成一部部所謂的大作。嚴格意義上來說,金庸的作品連嚴肅文學都算不上,只是流於通俗性的暢銷文本,不具有典型的史料價值和歷史意義。

金庸一直強調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作品尋求人們認知的共同點,寄求人們在閱讀的快感體驗中能得到一絲歷史的滿足感和剝離感。

但可以毫不掩飾地說,金庸的文字要比二月河更受歡迎,也更有市場,難怪連某位國家領導人都曾請他駕臨中南海,一起嘮他的俠義小說。很多有心人還總結出了金庸作品的聯署和瓜葛,總結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字聯語,可以說將金庸推崇至極,甚至曾有人試圖把他和四大名著的作者並列,更有甚者,還有人企圖給他扣上千古一奇才的大帽子,完全壓制曹雪芹、施耐庵、羅貫中和吳承恩,這不僅是一廂情願的恣意妄為,更是對傳統文學典籍和悠久的中華文化的藐視和背叛,應該受到全民的抵制和摒棄。

圖片來自網路

金庸以自己的劍膽琴心,俠骨柔情,譜寫了一段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江湖豪情。二月河以自己的文心鐵膽,暢遊清史,描繪康乾盛世於筆下,他們都是小說界的華峯頂柱。

這個很難橫向去比較,首先,金庸和二月河都屬於小說家,金庸先生偏向於武俠小說,二月河熱衷於歷史小說。

新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金庸已永別江湖,從此不再過問江湖事。武林悲泣,江湖致哀。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變革,開創了所謂的「新派武俠」。幾十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峯,至今後無來者,為武俠界翹楚,無人能出其右。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以一種百科全書式方式展示了康乾盛世的宏偉畫卷。雖然他沒有上過大學,好像是高中文化,但是他天才的語言魅力,以及通過歷史講故事能力,高人一等。他的作品對社會內蘊,人物形象,敘事佈局等都展示出宏大的清代社會風俗和人文景緻,因此盛名海內外。

二月河主要在以歷史事件,人物的基礎上敷衍成小說,而金庸主要在於借用歷史時期,歷史人物,虛構事件敷衍成小說。所以說,各有千秋,他們都是華語小說的高峯。


我覺得寫的都挺好,二月河他寫的歷史劇深沉一些,金庸寫的武俠劇浪漫一些,都是大師級別,但我不能說二月河是我們南陽作家羣的代表,我就說他寫的好(二月河,原名凌解放,筆名二月河,曾聞二月河參加一個北京的筆會,當時眾多知名作家都在感慨:歷史的長河中,眾多皇帝都有人寫,唯有功在千秋的康熙沒有人寫,這時,還不是太出名的二月河激動地站起來說:「我來寫",說完這句話,眾作家都看著他,這時他也意識到自己過於激動了,慌忙坐下。就這樣,他憑著自己閱讀二十四史等等眾多歷史書籍,又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也為當初在大家面前誇下的海口負責,苦心寫作,終於一部《康熙大帝》橫空出世,接下來又出了多部作品,並被拍成影視劇…),二位大師的水平豈是我等平庸之輩來評價的,總之,二位大師的文學功底都十分深厚,都是我等學習的榜樣…


就泛歷史題材小說而言。如果香港金庸,臺灣高陽,大陸二月河。那麼香港是文化沙漠,臺灣是蔥鬱綠洲,大陸可能是鹽鹼地。說點看法同時也說句RIP。一代人都要前後腳死去。

二月河的那部康熙簡言之就是低配版的鹿鼎記,裡面嚴肅歷史題材混合武功內力,那些武學招式比金庸還幼稚。類似鰲拜內力無雙是內家拳高手,這是歷史小說?捏著鼻子也看不下去。

至於說二月河給滿清洗地,推崇權力崇拜,是帝王術專家。這個誤解他了,也高看他了。他還沒到這個地步。

最後,歷史小說推薦高陽,這個纔是真的歷史小說大家。硬核典故,指導人生,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首先你得明白這倆人都寫過什麼作品。

二月河寫的:康熙雍正乾隆,他是基於真實的史學材料基礎上的。他的作品裡的人物和事件和史書記載的都大相吻合的是很嚴謹的。所以你看他的作品拍成電視劇就是歷史劇。公認的,二月河把康雍乾寫活了!

而再來看看深受八零後九零後喜歡的金庸先生的作品,大部分主要人物是虛構的而且是根據清節需要把一些歷史事件恰當穿插而已。比如張無忌,令狐沖,獨孤求敗等等。金庸先生的作品充滿了個人的浪漫的想像和大膽的足夠,大量的融入了詩詞歌賦乃至一些歷史事件,一定程度普及的傳統文化。但是隻可以當做傳奇小說看,而不可作為歷史劇。

總結一下吧,個人對他們的看法。拿兩個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詩人比較一下,金庸先生就像詩仙李白———想像力豐富浪漫主義!二月河先生就像詩聖杜甫———比較注重寫實。

———南陽-古雅月

【戊戌冬十月二十七夜,於豫宛玉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