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灯柱收集的数据是空气质素、气象、交通情况等城市数据。

本港各区逐步增设智慧灯柱,但有市民担心安装智能灯柱是收集个人资料,并或会涉及侵犯个人私隐问题。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主动解释指,智慧灯柱并无人脸识别功能,当局亦不会把拍摄得到的数据,与第三方分享作人脸识别的功能应用。

大部分智能装置均安装在柱身或附设的圆型外壳内,运作不受天气影响。

杨伟雄出席论坛后会见传媒时主动解释指,智慧灯柱并无人脸识别功能,当局亦不会把拍摄得到的数据,与第三方分享作人脸识别的功能应用。他又指,必须在于公众有用的数据和私隐的保护当中做到平衡,并强调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令市民知悉相关数据是有用而不需担心。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强调,智慧灯柱并无人脸识别功能。资料图片

他又指,当局收集的数据是空气质素、气象、交通情况等城市数据,而并非个人数据。他续指,相关数据是开诚布公、透明度高的数据,并用作与公众分享。他指,了解市民关注私隐问题,并指当局从设计灯柱起,已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一直保持沟通,并强调会依照私隐条例。另外,杨伟雄亦指,智慧灯柱在推行前已咨询过立法会事务委员会,亦在安装灯柱前咨询当区区议会,并已反复讨论细节,但指理解有市民对相关事件不了解或担心,当局会继续向市民、区议会解释。

他又指,当局收集的数据是空气质素、气象、交通情况等城市数据,而并非个人数据。资料图片

了解市民关注私隐问题,因此已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一直保持沟通。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