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中宣部、中央黨校、教育部、中國社科院、青海省委於1月16日至17日在青海西寧聯合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交流會。會議強調,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核心內容,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以更加自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向縱深發展,真正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方面,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本報今天刊發部分同志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以高度政治自覺學習宣傳貫徹講話精神

青海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部署於早、學習於先、行動於快、督查於緊、落實於實,做到系統學、拓展開、深下去,學習貫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領導幹部帶頭學、作表率,提升了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堅持原原本本學,各級領導幹部以高度的思想自覺,讀原文,力求系統領會、整體把握、融會貫通,觸及了靈魂,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政治定力。堅持學思用貫通,緊密聯繫重大問題、突出問題、緊迫問題精學深思,提高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攻堅克難、化解矛盾的能力。堅持帶學促學,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履行組織推動責任,主動深入基層開展宣講,與黨員幹部一起學習交流、一起調查研究、一起謀劃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層層推進、不斷深入的良好態勢。

二是社科理論界迅速跟進、研究闡釋,提供了學習貫徹講話的學理支撐。自覺圍繞重大問題開展研究,圍繞講話提出的重大觀點、重要思想、重要論斷,列出一批重點選題,組織重點力量,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編寫理論讀物,開展集中宣講,圍繞講話中的創新性理論,編寫幹部羣眾喜歡看的漢藏雙語理論通俗讀本,組織宣講隊伍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宣講,接地氣、解疑惑,引導幫助幹部羣眾正確理解把握講話精神。在省內主要媒體和學術刊物刊發專家學者撰寫的重點文章,開設專題訪談節目,深入解讀、科學闡釋,推動講話精神入心入腦。

三是基層羣眾齊參與、廣覆蓋,增強了黨員羣眾的認同感和知曉度。堅持分眾施教,針對機關幹部、城鄉居民、青年學生、宗教界人士等不同層面的思想實際和特點,分眾指導、分類要求,做到重心下移、以點帶面、廣泛覆蓋。搭建學習平臺,機關、企業、羣團組織、教育系統結合自身特點,通過學習會、輔導會、演講比賽、讀書徵文、主題活動等,寓學習於活動之中,統一了思想認識,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創新學習形式,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活動,進村入戶開展宣講;組織「百姓宣講團」「百姓宣講大篷車」,利用民間曲藝等形式開展宣講,有效凝聚了社會共識,匯聚了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四是宣傳教育主動進位、貼近引導,營造了學習貫徹的良好氛圍。新聞宣傳立體引導,各級黨報黨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開闢專題、專欄,進行了高密度、高頻率、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報道。社會宣傳貼近引導,結合「最美青海人」「民族團結之花」等評選活動,把講話精神的學習貫徹融入其中。文藝宣傳鮮活引導,組織編創中國夢系列歌曲,舉辦主題農民畫展、攝影展,編拍小戲小品,開展送戲下鄉,增強了宣傳引導的吸引力、感染力。(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吉狄馬加)

深入推進中央國家機關黨建工作改革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一是抓得早。工委先學一步、學深一些,及時研究制定學習貫徹方案,並下發通知,作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每次發表新的講話,工委都立即認真組織學習研討,並迅速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二是抓得實。為推動中央國家機關的學習貫徹,工委先後分三輪組織系列專題學習,組織高層次報告會,工委班子召開中心組學習會,集中學習研討交流。

三是抓得緊。在學習貫徹過程中,堅持抓住中心組這個龍頭,以自身學習帶動部門學習;堅持督促指導,派出幹部列席部門中心組學習進行督導;堅持典型引導,召開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中心組學習經驗交流會,推動部門形成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體會、思路和舉措。

四是抓得深。在推動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工委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關黨建的論述作為學習貫徹的重點,專題學習研究,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關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對如何做好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作出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機關黨的建設,就機關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例如,關於機關黨建「是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論述,指明瞭機關黨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關於機關黨建要「走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前頭,作出表率」的論述,指明瞭機關黨建的總體要求;關於機關黨建工作「核心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的論述,指明瞭機關黨建的核心任務;關於「機關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是機關黨的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規章」的論述,指明瞭機關黨建的制度化規範化依據。這些重要論述,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為全面提高機關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我們一定要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深化研究,把習近平同志關於機關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委員、宣傳部長劉濤)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部署,堅持把學習貫徹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籌劃,嚴密組織,強力推進。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緊抓不放。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官兵,是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根本保證。軍委領導對學習貫徹高度重視、親自推動。總政及時編印學習教材,下發學習貫徹通知,召開軍隊學習貫徹座談會,組織全軍宣講團巡迴宣講,推動學習貫徹不斷深入。各級組織把學習貫徹全面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幹部理論輪訓、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教育教學。軍隊新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刊播學習貫徹的言論評論、綜述述評。堅持融入政治環境建設和文藝文化活動,形成鮮明導向和強大聲勢。

緊密結合軍隊實際重點學習貫徹習主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一是系統研究闡釋,全面學習理解。按照習主席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和內在邏輯,梳理了關於國家安全形勢、國防和軍隊建設地位作用、強軍目標等方面的內容,印發部隊學習理解。二是突出強軍目標,把握核心之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習主席建軍治軍的核心思想。各部隊緊緊圍繞這個核心之點,深刻領悟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戰略部署、戰略意圖。三是課題調研牽引,深化學習貫徹。總政設置了加強軍事戰略指導、拓展深化軍事鬥爭準備、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深化軍隊改革等重大課題,組織全軍大單位黨委中心組分工研究,影響和帶動部隊學習貫徹。

著力在進入思想、進入工作上下功夫見成效。一是轉化為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著力引導官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任信賴,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二是轉化為強軍興軍的科學思路和有力舉措。進一步強化全局觀念、打仗思想、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實幹精神等與強軍興軍要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認真研究解決重大現實問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部隊建設的實際成效。三是轉化為強烈使命擔當和過硬能力素質。各級領導幹部以黨和人民為念,以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念,以國防和軍隊建設為念,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高理論素養,增強能力素質,推動部隊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張常銀)

民族復興戰略思想的理論特質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思想,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統一思想、指導實踐的科學指南,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

理論思想的戰略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善謀者,觀大勢、謀大局、成大事。當代中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承前啟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為擺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重大抉擇。民族復興戰略思想是站在黨和人民事業大局高度進行謀劃的戰略抉擇,是對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考量,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觀大勢、謀大事的氣魄和謀略。

思維方法的辯證性。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對待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時期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兩個不能否定論」。在對歷史人物特別是領袖人物的評價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在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民族復興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方法和觀點。

理論品質的繼承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夙願,是數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宏偉目標。民族復興戰略思想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民族發展史的深刻反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發展持續探索的深入總結、對改革開放30多年偉大實踐的不斷提煉中形成的。民族復興戰略思想切中了當代中國發展自強的時代命脈,契合當今世界與中國的發展大勢,是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精髓的時代繼承和當代創新。(湖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晨光)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於切實增強宗旨意識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強調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始終牢記宗旨、牢記責任。學習領會這一思想,要堅定理想信念,補好精神上的「鈣」,強化公僕意識,做到忠誠於人民、紮根於人民,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牢記為人民服務是神聖職責,堅持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鬥,腳踏實地、創新工作,在為人民服務中體現人生價值。

二是關於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要自覺拜師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學習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羣眾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始終做到緊緊依靠人民羣眾推進各項事業,堅持人民當家做主,著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積極推進依法治國,大力發展基層民主,推動羣眾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三是關於堅決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公平正義。學習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要切實增進與羣眾感情,做到始終把羣眾放在心上、當作親人;要健全完善直接聯繫羣眾制度,以制度促進黨員幹部紮根羣眾、服務羣眾;要著力辦好為民實事好事,讓人民羣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要堅決懲治侵害人民利益行為。

四是關於依靠人民羣眾做工作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善於依靠和發動羣眾解決實際問題。學習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要始終牢記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始終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檢驗各項工作成效,衡量黨員幹部等都要堅持人民滿意的根本標準;要積極發動羣眾參與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羣眾參與機制,激發羣眾自治活力,實現羣眾安居樂業。(中組部《黨建研究》雜誌社副主編姚林楠)

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順應歷史潮流,反映人民心聲,強調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主張積極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學習講話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是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的客觀要求。維護中央權威,增進全黨團結,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一條基本經驗。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使全黨進一步與中央領導集體保持思想一致、步調一致、聲音一致,對於加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團結顯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二是凝聚思想共識、澄清模糊認識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直面問題、直指本心,在國家、社會和對外關係三個層面上,發出了一系列政治聲音堅定而清醒。作為黨中央政治態度和政策導向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講話全面豐富深刻,對於統一全黨思想、澄清模糊認識,對於黨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定音鼓」「開場鑼」作用。

三是振作精神狀態、激發奮進力量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時不我待的強烈使命感和「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的強烈責任感,振聾發聵地向全黨全社會吹響奮進號角,堅定而鄭重地向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作風建設與精神狀態的新要求。縱觀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無不貫穿著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理想追求,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一位大國領導人的人格魅力,歸根結底意在激發和喚起全黨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四是紮實推進工作、順利實現目標的客觀要求。習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立足國際國內發展全局,深刻闡述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統一思想、指導實踐、推進工作的科學指南。一方面,有利於紮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另一方面,有助於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漸次遞進的發展目標。(中央黨校科研部副主任郝永平)

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指出,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定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靠整個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來調節的。其基本含義是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配置資源。這裡突出的是市場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不僅表現為市場自主地決定資源配置的方向,同時也表現為市場調節信號即市場價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場上形成。這不意味著政府的作用完全退出,而是要求政府的作用作出調整,在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充分並有效發揮好作用。

政府要通過自身的改革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其中包括,凡是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取消政府審批,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都要進入市場,而不再留在政府調節系統。

政府要主動建市場體系,建市場秩序。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的市場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轉型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現象更為嚴重。為了保證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有效性,需要著力建設和完善市場。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契約制度和產權制度,建立公平交易,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建設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並且通過打破行政性壟斷,打破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及城鄉統一市場。政府需要改革市場監管體系,解決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當然,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不能放大到市場決定公共資源的配置。全社會的資源除了進入市場的市場資源外,還有公共資源。公共資源是未明確私人所有權的資源,涉及自然資源、政府的法律和政策資源、公共財政提供的公共性投資和消費需求等,公共資源配置要遵循公平原則。(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

理解理論自信的三個維度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這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理解。

從客觀依據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遵循社會客觀規律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一是它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引領作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科學社會主義當作自己的指導思想、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進而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大推進了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二是它總是在不斷拓展發展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以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在中國土地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大大有別於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模式。三是它致力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縱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

從價值取向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崇尚人民主體價值觀。崇尚人民主體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目的性。一是它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利益切實實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把崇尚人民主體價值觀這一理念貫穿落實到了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發展各個領域。二是它始終把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為實現人民羣眾利益的主要任務。發展,不僅徹底改變了我國落後的面貌,更是築牢了進一步發展的羣眾基礎,支撐起了我國明日更大的輝煌根基。三是它始終把充分依靠人民羣眾作為推進科學發展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自於廣大人民羣眾的歷史活動和社會實踐,貫穿著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覺醒和偉大創造。

從實踐精神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總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正是憑藉這樣的精神,才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正是基於這一科學的理論體系的指導,才確保了改革開放的方向,真切地體現了、實現了和發展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意志和願望,進而贏得了民心,夯實了執政基礎。(重慶市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吳大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