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架構理論體系觀點總匯(584--716條)  

(八、九合)  

聽嬋釋禪  

按:本「世界文化架構理論體系的觀點總匯」,是根據「整個理論體系」的「前因後果」等的內在邏輯發展關係進行的「體系化、系統化和條目化」的重新排序和匯總整理,並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個別理論觀點也做了相應的修正和完善,是目前聽嬋釋禪最新的理論認識總匯。是與聽嬋釋禪的另一部分「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的觀點匯總」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的完整理論體系。凡是感興趣學習和研討的學人,可以這個「最新總匯」的理論觀點為準。  

  

「理念治國」 是歷朝歷代治國安邦的根本法則。不管當政者想去怎樣「治國安邦」,其都必然受其所掌握的「思想理念」所左右。凱恩斯說過:「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的思想理念,不論其正確與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於常人意料。實際上,統治世界的不過就是這些思想理念。許多實幹家自以為不受任何思想理念的影響,可結果卻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某個學家學說的忠實履約者。」 聽嬋釋禪創立創新的這一「嶄新認知體系」,正是為了給那些想有所作為的實踐家們提供一個可以實現理想和施展抱負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理念」的選擇。  

  

當然,這個「觀點總匯」的某些理論觀點也不一定很具有真理性,還有待於進一步加深認識和完善,特別是一些相關的「理論領域、學科和問題」等還有待於進一步開拓和研究探索。為此,也希望有理論高手能提出批評指正的建設性意見,以便完善這個「理論體系」,以期為人類提供一個可以「準確合理地解釋和正確有效地指導」思想文化實踐的「嶄新認知體系」。  

  

為了讓感謝興趣的學人,有一個導讀性的邏輯思路,現將這個「理論體系」從頭到尾的大致「內在邏輯關係」表述如下以做引導:首先對「文化」這個概念下了一個「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非系統的思想理念的多元化體系」的定義———然後提出文化「三大級別類型」的架構理論———把「原始主義文化、奴隸主義文化、封建主義文化、封建資本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社會共產主義文化等歸類為「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主流」文化體系———把「管理主義、科技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英雄主義、文藝主義文化、儒教主義、自由主義、教條主義等的文化歸類為「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把世界各門各派的各種理論、學說、學理、學術、學技、雜談等的條塊分割文化歸類為「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通過「管理主義、科技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賣國主義」等幾十種「次級別類型」的文化體系———形成對「最高級別類型」主流文化的「或是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的作用———通過各門各派的各種學說、學理、學術、學技、雜談等的「第三級別類型」的文化,為「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的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進而推動、或破壞「最高級別類型」主流文化等「三個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的發生、發展和滅亡———進一步對「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等進行了理論闡述———提出當今世界的「三大主流文化」體系———對「道德」下了定義,並提出「大道、中道、小道之級別類型」的架構理論———進而推演出「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社會制度體系」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再進一步推演出「管理主義、科技主義」等十幾種「次級別類型」文化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具體闡述了「儒教主義文化」公共道德的傳承與批判———具體闡述了「管理主義文化」的發展和演變過程———總結概括出「管理」世界、國家、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及其人民的精髓和要義是:「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這十六字———進而推演出各層級組織及其人民參與對國家管理的「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內容」———將「民主的內容」劃分為「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安全權益等四大類別———將「民主的形式」劃分為「參政權和參政制、選舉權和選舉制、議政權和議政制、監督權和監察制」等四大基本權益和制度的表現形式———由「科技主義文化」推導出科學技術推動市場經濟之商品或財富的生產手段、分配手段、交換手段、消費手段和工具的進步,並具有提高其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決定性意義———由「國際主義文化」推導出「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引發的「政治、文化趨同化」的發展趨勢理論———由「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等「次級別類型」文化思潮的經世沉浮,推演出三者「差別性」越來越小的「趨同性、統一性和合併性」的文化發展趨勢理論———具體闡述了「英雄主義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性作用。。。。。。由此,也就形成並奠基了具有極強「內在邏輯性」的完整「世界文化架構理論體系」的「宏觀理論文化學」基礎。  

  

本部分綱目導讀:  

。。。。。。  

三十、文化的定義、「級別類型」架構理論和「三大主流文化」  

三十一、「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理論概述  

三十二、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主義等意識形態和憲法」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三十三、經濟文化的「經濟道德、所有制形式和市場經濟學理論、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三十四、社會文化的「社會道德、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三十五、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是架構在「三股文化洪流」的交匯點上的  

三十六、道德的定義和「級別類型」架構理論  

三十七、「社會制度體系」這種「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  

三十八、「次級別類型文化」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  

。。。。。。  

  

續:  

  

三十、文化的定義、「級別類型」架構理論和「三大主流文化」  

  

(五百八十四)「文化」的定義: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非系統的「思想理念」的多元化體系。  

為了保持「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提高其理論說服力,從這部分開始從「理論文化學」的角度,著手探討「世界文化架構理論」問題,以便從另外一個角度豐富完善並佐證「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的正確性,並使「世界文化架構理論」本身也能形成完整獨立的「理論文化學」理論體系。  

  

(五百八十五)文化的「三大級別類型」架構理論。 按「級別類型」科學分類的理論方法,將「文化」大致劃分為:一是把原始主義文化、封建主義文化、封建資本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社會共產主義文化和共產主義文化等做為「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其雖然都是「同級別類型 」的文化,但其卻是具有「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發展的歷史趨勢和走向。  

二是把「管理主義、科技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英雄主義、環保主義、儒教主義、自由主義、教條主義、賣國主義」等的幾十種「思想理念」的文化體系、或是叫「文化思想潮流」做為「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各國或是各民族「自身」的「管理主義、科技主義」等的這類「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其特點:是不管在怎樣的社會形態裏,其做為一種文化思潮都是或隱或現地存在著,有時某個文化思潮還能上升到很顯要的位置,比如:「儒教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的文體化曾經有過的輝煌,但其始終處於「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附屬服務文化地位。當然,「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三是把世界各門各派的所有各種學說、學理、學術、學技、學藝、雜談等的文化,歸類為「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各自門派或是思潮自己」的思想理念體系當然,「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臺、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五百八十六)「文化三大級別類型架構理論」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積極作用。 「文化的三大級別類型架構理論」,是 聽嬋釋禪 的「世界文化架構理論體系」的基石,是主導和統領「整個世界文化」按著對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重要程度」進行的「主、次分明」的重新排序。目的,就是為了人類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在分清世界文化的「主流、支流和泉流」等的基礎上,抓住世界文化的主流、主導發展方向,加快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 當然,也有利於個人和集體等在學習和研究知識文化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地掌握整個人類的知識文化的基本結構和層次,並掌握學習和研討的重點,以便在學習和研討知識文化過程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百八十七) 在「社會市場經濟」範圍內的「三大主流文化」:一是封建主義市場經濟的即不講「效率」,也不講「公平」的「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官本位」的主流文化。 二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只講「效率」,不講「公平」的「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金本位」主流文化。 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即講「效率」,又講「公平」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人本位」主流文化。  

  

(五百八十八)在「社會市場經濟」範圍內的任何一個國家裡,其都會「同時存在」這三種文化「因子」,並根據其國家等的發展進程和需要,而選擇某一種或是某兩種做為「主流文化」。人類的文化也在不斷地向著「文明和進步」的方向邁進和發展,並進行著各文化之間本質和目的大不相同的「升級換代」。人類需要「架構」真正具有世界性說服力和征服力的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人本位」為主流文化「思想理念」文化體系,並用其來「準確合理的解釋和正確有效地」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  

  

(五百八十九) 文化的趨同和同化規律:「經濟全球化」引發的「文化全球化」發展趨勢,使各國「文化」在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交融、相互衝突、相互矛盾和相互鬥爭的基礎上,不僅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和客觀存在,而且還存在不斷地走向「文化趨同或是互相同化」的現象,這就是「文化」的趨同和同化規律。也正是由於這種「文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交流、大融合、大互補、大衝突、大矛盾、大鬥爭,才使很落後的文化,特別是那些發展中國家的文化趕了上來,使太超前的先進文化被拉了回去,而這種「追趕和後拉」的「趨同和同化」的力量,是來自某些「主流」文化國家的堅強毅志力和其文化播撒在其「市場經濟運行」實踐後所顯示的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和優勢而形成的。哪個國家的文化毅志力、堅持力強,哪個國家的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踐指導所顯示的優越性和優勢強悍,哪個國家的文化就是世界文化的「同化」者,否則就是文化的「被」同化者。也正是這種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力量的多年來的反覆較量,纔出現了當今世界的「三股文化洪流」櫱合雜交而形成的有如「封建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共產主義」等的特殊文化結構或是架構形式。但人類文化總的發展趨勢,則是世界文化正在向著「文明進步」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主流文化」方向發展。  

  

(五百九十)對西方文化」的界定。所謂「西方文化」,指的無疑就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金本位」並以民主、自由、人權等為代表的主流經濟政治文化等。中國因是從「封建市場經濟」直接過渡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市場經濟」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級階段的。其中,雖然也經歷並存在從清朝慈禧到民國等「洋務運動」時期,並存在過一點資本主義的因子,但也只是萌芽而已。因此,改革開放以來,所謂的學習「西方文化」,其無非就是去學習資本主義的「金本位」主流經濟政治文化罷了,特別是去學習西方「股份合作制」這種「集中資金辦大事」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以及「按資分配」的財富分配方式的主流私有制經濟文化。  

  

(五百九十一)對傳統東方文化」的界定。所謂的「傳統東方文化」,或是叫「國學」,其所指的無疑就是封建主義市場經濟的「官本位」並以儒學法學等為代表的主流經濟政治文化等。 所謂的「倡導國學」,其無非就是面對中國的封建主義文化的歷史,去學習封建主義的「官本位」主流經濟政治文化罷了,特別是學習封建社會那種「家企合一」的私有制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以及「按資分配」的財富分配方式的主流私有制經濟文化。  

  

(五百九十二)我們學到的「中西方」的文化精華、精髓和精神不多,學到的「中西方」文化最糟粕的部分較多。又想實行私有制的「按資分配」的佔有企業的絕大多數利潤,又不想按章交稅和執行國家的各項分配政策;又想資本家自己獲得絕對的自由、民主和人權等,又在殘酷地剝削、剝奪、壓迫和掠奪廣大人民羣眾的人格自由、經濟民主和生存人權,並肆無忌憚地不斷衝破這個底線等。  

  

(五百九十三)文化思想理念的信仰力量是巨大的。人有信仰總的來說是好的,起碼能使人活的勁勁的。但這信仰一旦是邪惡的,害已是小事,關鍵是害別人。影響越大的人,社會危害性就越大。比如:那些對充滿邪惡的私有化頂禮膜拜的主流精英們的這種信仰,其對全社會的危害性就非常之大的。有些一根筋或是被某種思想理念徹底洗腦的人,固守某種「思想理念或是思想理念體系」一輩子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往高尚了說,這叫信仰,住低下了說,那叫頑固不化。這個社會上的每個社會成員都認為自己所掌握的「主義或是思想理念」是正確的,是真理,是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性的,都想用自己所掌握的「主義或思想理念體系」去影響別人並要求別人按照去做。這在一個「思想理念」多元化文化的國家裡,則必然要形成每個人或是每個利益集團誰也說服不了誰的「一盤散沙」式的文化現象。  

  

(五百九十四)架構」的含義。打個比方,就象當今工業化時代建設一棟樓房時的用鋼筋混凝土等把樓房的「大框架」先搭建起來一樣,然後再用各種有如磚頭、水泥、管道、房間廚廁、門窗、傢具等的「具體思想理念」的建築、裝修、裝飾材料等去建設、結構完成,以供人們居住生活。比如:通過「級別類型劃分理論」對文化進行的「理論化分類」,就是為了分清「主要、次要,主流、支流」等主次高低的一種文化體系的「架構」過程。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文化體系,都被「框定、結構」在這個宏觀巨大的「基本框架或是架構的網路」之中了。「最高級別類型」的主流文化,就是這個世界文化大廈的基本鋼筋混凝土「大框架」;「次級別類型」的文化,就是這個世界文化大廈裏風格各異、結構千差萬別的房間廚廁、門窗傢具等組合體;「第三級別類型」的文化,就是建設這個世界文化大廈的所有各種建設、裝修、裝飾等的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最基礎和最基本的材料、工具、設備等。  

  

(五百九十五)「重新架構世界文化體系」的方法。就在於先把原來人們固有和固守的「文化思想理念體系」給徹底打碎、折散,再通過歸納總結、抽象提煉和概括等的理論化過程,重新進行整合後的再創新,進一步把其重新組合排列起來,並且還從原來的中微觀層面一下子提到了宏觀思考的層面,使人們對龐大的「思想理念的文化體系」有了宏觀性的主次分明、層次清晰的認知,便於提綱挈領地學習和把握。由此,也就把原來那些有如馬恩列斯毛、孔孟老莊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以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管理主義、科技主義、自由主義等的各門各派的體系、學說、學技等「所有的文化思想理念」都「框定、結構」並分出「主次高低」地重新排列出了順序。  

  

(五百九十六)重新「架構世界文化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其意義:就在於要把世界上這「龐大的系統和非系統的思想理念的多元化體系,也即文化」 ,進行深刻解析折碎,讓人們看個明明白白,瞭解個透透亮亮,然後再按著其「規律性、主次輕重、影響力大小」等進行「秩序化、規範化」等的重新組裝、整合,並在重新組合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概括和重大創新、創造,再往後人們就可以不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地分不清主次輕重緩急地「拾進籃裏就是菜」地進行各取所需地去學習和應用了。  

  

(五百九十七)第三級別類型」的文化,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可以上升、實踐並體系化為「次級別類型」的文化,甚至上升、體系化為「最高級別類型」的主流文化。 比如:「馬恩列斯毛」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說,就被社會主義國家上升、實踐並體系化為社會主義「人本位」的主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了。馬克思等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說,或是叫《資本論》等,原本是馬克思為了揭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黑暗、腐朽、末落而著述的學說,但卻不幸地成了被「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所實踐並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學說,並被上升、實踐並體系化為資本主義的「金本位」主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儒家、法家等的學說,曾被封建社會上升、實踐並體系化為封建主義的「官本位」主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但必竟這些理論體系、學說、學技等,仍然只能是「第三級別類型」的文化,其會隨著各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所進程的「社會形態」不同而不斷地被人類所高舉或是丟棄。但不管這些理論體系、學說和學技等是如何地被「主流文化」或是高舉或是丟棄,其不僅不能影響這些理論體系、學說和學技等的客觀存在,而且也絲毫不能影響「最高級別類型」的主流文化架構下的各「主流文化思想理念體系」的客觀存在,區別只在於各個國家能否把其「主流化並實踐化」罷了,但各自的「文化地位」是沒有什麼根本改變的,用不用是各個國家的問題。  

  

(五百九十八)「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與「重新架構的世界文化體系」之間的關係。 「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與「重新架構的世界文化體系」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互相幫助、互相包含、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的關係。「市場經濟」是客觀存在的,並存在於人類的各個不同的社會形態之中。在封建主義社會形態中,是用封建主義的「官本位」主流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指導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中,是用資本主義的「金本位」主流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指導的;在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中,是用社會主義的「人本位」主流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指導的,等等。 「重新架構世界文化體系」的意義,正是通過這種對「世界文化」的重新梳理和重新架構工作,來找出適應現代社會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社會」所蘊含的豐富「思想理念或是思想理念體系」,並用以指導現代的「社會市場經濟」運行實踐活動的。  

  

(五百九十九)無論是「第三級別類型」的各門各派的理論、學說和學技,還是「次級別類型」的各種「主義或是思想」,都是要把其中的精華、精髓和精神提煉出來,並體系化為「社會」所蘊含的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思想理念體系,也即成為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主流政治文化,主流經濟文化和主流社會文化」。文化,在沒有進行嚴格梳理和級別分類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各執已見地非要用「第三級別類型」的一些枝稍末節的理論、學說和學技等中所包含的某個或是某些思想理念,或是非要用「次級別類型」的某個或是某些國家主義或是自由主義等所包含的某些思想理念等去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雖然這其中的「某些思想理念」運用於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是勝任並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這點東西卻是遠遠不夠的。  

  

(六百)人類要與時俱進地把人類最優秀的文化精髓、精華和精神,運用到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指導之中。這即是「重新架構世界文化體系」的重大意義,更是為了給「市場經濟運行實踐」找到科學合理有效的「思想理念體系」的理論依託和依據。而不是教條主義地固守某個或是某些已不能「準確合理地解釋和正確有效地指導」,或是很喫力地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已經退化、僵化或是力不從心的主義、思想或是學說。  

  

(六百零一)「重新架構世界文化體系」的目的:還是為了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體系」,把「社會」所蘊含的「思想理念體系」更加豐富完善起來,使「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的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為人類造就更多的幸福,帶來更多的人間歡樂。這不僅是聽嬋釋禪的追求和理想,而且也應該是全人類為之奮鬥努力的追求和理想。  

  

(六百零二)理論「困難戶」的弱點。有人強調實踐,但在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科學合理的「理論體系」的指導下,除了是盲目的「摸著石頭過河」的走哪算哪外,再就是耽誤了太多的保貴時間和浪費了太多的資源,並痛苦了太多的困惑和血淚。世界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在各種文化思潮進行大衝突、大矛盾、大鬥爭、大交鋒等基礎上的文化大復興、大融合、大互補時代,「理論」必須把這一切都表現的明明白白,並做到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這樣就不會再犯「摸著石頭過河」那樣的霧打霧撞的低級錯誤了。  

  

  

三十一、「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理論概述  

  

(六百零三)「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最高級別類型、次級別類型、第三級別類型」等的三大層級「多元化文化體系」而言,其各層級「文化」都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大基本方面:一是政治文化;二是經濟文化;三是社會文化等。也即「社會主義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等的這類「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愛國主義文化、英雄主義文化和自由主義文化」等的這類「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各種學說、學理、學技、雜談」等的這類「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三個層級」和「三個層級裏」的各個分支文化體系,都是可以劃分出「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等三大基本方面的。各層級的「多元化文化體系」的這三種分類,只是為了研究和區分的方便,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思想理念可能即是「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也是「經濟文化」的思想理念,還是「社會文化」的思想理念。比如「公平正義、平等民主」等就是這「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都通用和共有的。  

  

(六百零四)「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等三大方面,即有各層級「橫向」兩種或多種分支文化體系兼而有之的,也有「縱向」的「最高級別類型、次級別類型、第三級別類型」兩種不同級別類型或是三種不同級別類型分支文化體系兼職而有之的。以下先就封建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三股文化洪流」相互融合互補,相互激蕩淘沙,相互矛盾鬥爭等的角度來論述其「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等的內涵和歷史存在意義及現實的發展和實踐意義。  

  

(六百零五)文化體系」包括「治心或叫德治」、「治行或叫法治」 這兩種文化因素,與承載和貫徹落實這兩種文化因素的「各層級組織的架構模式和體系」。從「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被某朝「皇族或是執政黨、朝廷或是政府」認可或是倡導的「文化體系」中,可以引出最基本的治國安邦的「文化因素」:一是「治心或叫德治」的公共倫理道德; 二是「治行或叫法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制度等;三是還需要必不可少的承載和貫徹落實這種「文化因素」的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的這類「組織架構模式和體系」。  

  

(六百零六)治國安邦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過程。社會核心或是主流的「公共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政策」等在治國安邦過程中是相輔相承,互相補充,共同效應的過程,並由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的這類「組織架構模式和體系」獲得其治國安邦的衝天偉力,並強有力地規範、規矩、公理、方圓了「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  

  

  

三十二、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主義等意識形態和憲法」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六百零七)政治文化」是指導和引導人類「衣食住行用娛樂」等的「市場經濟運行」,並處於「主導或是總綱地位」的政治指導思想方面的最基本方向性、價值取向性的文化。 其在任何社會形態下的「一元化和主導地位」都是必須的。  

  

(六百零八)政治文化」可劃分為三大方面:一是政治道德;二是主義等意識形態;三是憲法等。其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軍事文化」,則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毛澤東思想所包括的「軍事文化」,是世界「軍事文化」的集大成基礎上的完整獨立體系。  

  

(六百零九)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社會主義的「人本位」的「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統領下的天下為公、大公無私、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先天下之憂而先憂、黨性良知」等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內容。  

  

(六百一十)資本主義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資本主義的「金本位」的「私有制、全心全意為資本家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統領下的藉助金錢和資本獲取最大利益和利潤、自私邪惡、大私無公、貧富分化、剝削壓迫有理、金錢至上」等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內容。  

  

(六百一十一)封建主義政治文化的「政治道德」。封建主義的「官本位」的「私有制、全心全意為權貴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統領下的貧富分化、剝削壓迫有理、獨裁自主、自私邪惡、並藉助權力權勢獲得榮華富貴、揚名立腕、光宗耀祖」等則是其基本的「政治道德」的重要內容。  

  

(六百一十二)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義等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及其執政黨等是以「馬列毛主義」等意識形態做為其基本的「主義等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並成為其「政治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世界範圍內除了朝鮮、古巴等國家,已很少存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純粹意義上的這種「主流政治意識形態的文化」信仰。  

  

(六百一十三)資本主義政治文化的「主義等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及其執政黨等是以「宗教和經濟學理論」等意識形態做為其基本的「主義等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並成為其「政治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那些發達的所謂資本主義(如美國、東西歐等),也已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那種傳統的資本主義了,而是已由社會主義「人本位」文化與資本主義「金本位」文化相互融合補充和矛盾衝突的過程中產生了叫做「社會資本主義文化」的特殊政治意識形態,指導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場經濟運行」向著健康、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並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主流政治意識形態。  

  

(六百一十四)封建主義政治文化的「主義等意識形態」。封建主義及執政皇族等是以「君權神授、儒學或是血統學」等意識形態做為其基本的「主義等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並成為其「政治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封建主義的「官本位」等的這種「政治文化」,不斷地受到了資本主義的「金本位」和社會主義的「人本位」等的「政治文化」的衝擊和談化,但其卻以一種強大的生命力變種為「官本位」文化和「金本位」文化雜交孽合而成的「封建資本主義或是叫官僚資本主義」的複合性文化形態,並成為當今世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流政治意識形態。  

  

(六百一十五)政治文化包括的各個國家及其所屬社會制度的「憲法」,則是一個國家最高形式的規範化、制度化、程序化,並需要通過強制力去嚴格嚴肅執行的政治指導思想理念體系和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和價值取向。其還必須通過具體的「公共道德、法規政策和規章制度」等由「皇族或是執政黨、朝廷或是政府」等各層級組織的國家機器認真嚴格貫徹落實到人類的基本「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場經濟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循環和演變過程」之中。「憲法」不合時宜的地方可以修改,但卻不可以在沒修改的情況下任意踐踏違憲。也就是說,「憲法的尊嚴和信仰」是一個國家最大最根本的尊嚴和制度化的信仰。如果某一個國家把「憲法」都當成兒戲了,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基本上處於信仰危機和喪失尊嚴的混沌時期了。  

  

(六百一十六)由「憲法之母」所倡導和衍生出來的各種具體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則是這各個國家及其所屬社會制度的「政治文化」的延伸、演變、演生和演化,是對「憲法之母」的進一步分門別類的明確化、具體化、程序化、操作化、公共化和強制化。  

  

  

三十三、經濟文化的「經濟道德、所有制形式和經濟學理論、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六百一十七)經濟文化」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等運行方面的文化體系。經濟文化,是在「政治文化」的基本方向性、價值取向性指導和引導下的人類「衣食住行用娛樂等」的「市場經濟運行」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組織和運行等方面的文化體系。  

  

(六百一十八)經濟文化」可以劃分為三大基本方面:一是經濟道德;二是所有制形式和經濟學理論;三是經濟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等」,其是「經濟文化」的基本內容。  

  

(六百一十九)社會主義經濟文化中的「經濟道德」。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科學發展、公平效率兼顧、統籌協調全局、科學技術、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等的制度和思想理念,就是其基本「經濟道德」的重要內容。也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製為基礎」,並把這些「經濟道德」有效融入對市場經濟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等的經濟管理職能之中,並通過這「經濟道德之母」衍生、演化、演變出來的具體經濟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對「市場經濟運行體」進行規範化、程序化、強制化的運作管理,由此才能促使「市場經濟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循環和演變過程」不會導致破壞和中斷,市場經濟的這個最大最根本性規律性才能獲得空前的遵循。  

  

(六百二十)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中的「經濟道德」。 資本主義「金本位」主流政治文化指導下形成的「私有制、金錢至上、效率至上、利潤至上、大私無公、人不為已、天誅地滅、資本剝削壓迫掠奪有理」等的制度和思想理念,是其基本的「經濟道德」的重要內容。但在當今世界範圍內,特別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向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精髓學習了,並早已開始了「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市場經濟運行」的指導和法律法規政策等的規範了,其糧食、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就是這種「社會資本主義」的把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有效地納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最好詮釋。當然,在很多發展中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中的「經濟道德」,還是其國家的主流經濟道德。  

  

(六百二十一)封建主義經濟文化中的「經濟道德」。封建主義的「官本位」主流政治文化指導下,通過權力和權勢優勢所形成的「私有制、剝削壓迫有理,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大私無公而獲得榮華富貴、揚名立腕、光宗耀祖」等的制度和思想理念,是其基本的「經濟道德」的重要內容。  

  

(六百二十二)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學理論」。「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就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經濟學理論」的根本內容。也就是說,如果說「政治文化」是提出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場經濟運行」是「應該」怎樣實現,和提供基本的政治組織體系和軍警安全體系及憲法的思想理念價值取向等「支持去怎樣」實現」的文化的話,那麼「經濟文化」提出的就是 「按照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去實現「所有制分配方式和採取具體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體系這樣的方式去實現」的文化。  

  

(六百二十三)資本主義經濟文化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學理論」。「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經濟學理論」的根本內容。  

  

(六百二十四)封建主義經濟文化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學理論」。「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封建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是其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也即分配方式和經濟學理論」的根本內容。  

  

(六百二十五)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製為基礎的即講「效率」,更講「公平」的社會化「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的進行有效「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追求和經濟道德、公有制分配方式及市場經濟學理論」的具體方式。任何背離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追求和經濟道德、公有制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學理論」的具體「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的實現方式,都是違背社會主義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政治經濟社會追求目標的。  

  

(六百二十六)資本主義經濟文化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只講「效率」,但不講「公平」的社會化「大生產、小分配、大交換和小消費」的「自由或是有適當管理約束的市場經濟」。早期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雖然也重視「效率」不講「公平」,但其政府對「市場經濟運行」卻是放任自流的,當然也就不需要許多「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來指導、管理、調控、監督和約束「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政府」的經濟職能了,但必竟政府開始設置許多經濟管理部門來對「市場經濟運行和企業、家庭等」進行管理和幹預了。等到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發展到了現代的「有管理有約束的市場經濟」之後,其浩如煙海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各項規章制度」等來指導、管理、調控、監督和約束「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政府經濟管理職能也就變成現實了。  

  

(六百二十七)封建主義經濟文化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封建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即不講「效率」,也不講「公平」的條塊分割的小農「自由市場經濟」。「朝廷或叫政府」基本不重視對「市場經濟運行」的管理,即使「朝廷或叫政府」裏設置個別叫做「工部」等的經濟管理部門,也只是為皇族或是達官貴人建設個什麼樓堂館所等之用,「朝廷或叫政府」對「市場經濟和條塊分割的土地、作坊」等能做的只是收刮民財的各種苛捐雜稅的掠奪和剝削,並用來滿足以「官本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皇族和達官貴人等的窮奢極欲的享受需要,其不僅嚴重抑制了當時的生產力和交換力的發展,而且也只能使「市場經濟運行」在一個簡單生產和再生產的階段徘徊,當然也就談不上需要什麼浩如煙海的「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等來管理「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朝廷或叫政府」的經濟職能了。  

  

  

三十四、社會文化的「社會道德、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的三大方面重要內容  

  

(六百二十八)社會」的定義。所謂「社會」:就是指世界、國家、政府、企業、家庭、黨派羣團、行業組織」等各層級組織,通過對「各自組織體和其他組織體及其成員」進行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活動,並把這不同層級組織體的權益、意願和訴求充分地表達出來,上升到法規政策、規章制度和公共道德等的規範性管理高度,形成的整個「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及聯結各層級組織體互助合作等的思想理念體系和各種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的多元化體系。   

  

(六百二十九)社會」 是由國家、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及其成員等組成的。世界這個「大社會」是以「國家」為基本單位進行政治文化交往和經濟貿易互通有無往來的。而在一個國家內部,「大政府、企業、家庭」三大基本層級組織及其成員,則構成並形成了整個「社會」的主體和基礎。政府對全社會負總責。企業和家庭等層級組織對各自組織運行體負總責。國企轉制不辦「社會」的把下崗失人員等包袱推向社會,實際上就是把責任推給「政府和家庭」,如果政府不收底,家庭又管不了,那麼這種「社會關係」就要充滿矛盾糾紛、痛苦掙扎和血淚爭鬥。  

  

(六百三十)社會文化」的定義。所謂「社會文化」:就是指調整、協調、平衡國家、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之間和各層級組織內部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等相互之間的「共存共處、和諧穩定、互助合作、權益分配、上級下級、長幼次序、婚姻親朋、好友鄰裏、矛盾糾紛、鬥爭暴力」等的縱橫交錯社會關係的綜合性多元化文化體系。社會文化,是在「政治文化」方向性和價值取向性指導和「經濟文化」深刻影響下的調整協調平衡國家、政府、企業、家庭、個人等之間「利益、糾紛、矛盾和鬥爭」等的社會關係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六百三十一)社會文化」可劃分為:一是社會道德,或是叫社會公共倫理道德;二是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 三是調整各種「社會協作關係」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三大方面。也即「社會文化」,就是以各種「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為指導,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各項規章制度」等為依據和準繩,再通過各種「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進行承載、共識和強制力貫徹執行,以便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各種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社會協作關係」為「重點」的文化。在社會主義社會,「家庭」這個最基礎最基層的層級組織,就是以「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尊老愛幼、相親相愛、親緣互助、並以按需分配為主要分配方式」等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和分配方式」思想理念為指導,通過「以血緣、婚姻關係和居住在同一個住所等為基礎」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以《婚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等為強制力執行的依據和準繩,用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家庭」這種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三十二)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社會主義「人本位」的「以公有製為基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主導和統領下的天下為公、互助合作、和平共處、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良知良心和全覆蓋、均等化的社會化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等是其基本的「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這也是處理調整、協調平衡、穩定和諧各層級組織和其成員之間社會關係的基本思想理念依據、依託和分配製度。  

  

(六百三十三)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資本主義「金本位」的「以私有制這基礎、全心全意為資本家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主導和統領下的藉助私有資本所形成的追求利益和利潤最大化、剝削壓迫掠奪侵略有理、金錢至上、貪慾邪惡、大私無公、貧富分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和社會化的人身依附的剝削與被剝削的大生產、大交換協作關係」等是其基本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階段,才逐步使「全覆蓋、均等化」的社會化大分配、大消費等」開始走向前臺和相對公平地實現。  

  

(六百三十四)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封建主義「官本位」的「以私有製為基礎、全心全意為官僚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統領下的藉助權力和權勢所形成的剝削壓迫掠奪有理,當官至上、榮華富貴、揚名立腕、光宗耀祖,貪慾邪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兩極分化,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排斥集體化、社會化的互助合作,一盤散沙式的各人顧各人」等,並在此大的基本「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的前提和主導下,通過「儒家或是儒學」為基礎或是為代表地形成有如「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和忠教文化」等常規性的基本「社會公共倫理道德」體系,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全社會範圍內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複雜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上升為統治集團「朝廷」的政治經濟社會的主流文化。當封建主義發展到「封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階段,社會化的「大生產、大交換」才逐步開始走向前臺和相對實現。但此階段的社會化「大分配、大消費」還相距非常遙遠。  

  

(六百三十五)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社會主義的「社會文化」,在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全社會範圍內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複雜社會關係時,所採用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一:是在政治方面,也即「大政府」層級組織,是採用「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也即除了共產黨與其它黨派羣團組織等之間處於領導與被領導的協作關係外,其它各民主黨派、羣團組織和各種宗教派別等的權益組織之間都是「平等合作」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三十六)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二: 是在經濟方面,也即「企業」層級組織,是採用「以公有製為基礎」的各種公有制經濟組織之間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社會協作關係。而現階段,則實行的是「以公有製為主導,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和剝削與被剝削」等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三十七)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三: 是「家庭」層級組織方面,是以「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尊老愛幼、相親相愛、親緣互助、並以按需分配為主要分配方式」等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為指導,通過「以婚姻和血緣關係並居住在同一個住所為基礎」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以《婚姻法》等法律法規等為強制力執行的依據和準繩,用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家庭」這種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而對於那些沒有婚姻和血緣關係卻居住在同一個住所的有如「住旅店」的旅客和特殊家庭等,則不屬於「基礎」這個範疇內的。  

  

(六百三十八)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四: 是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之間、人與組織和各成員之間,「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實行「人與人之間平等互助、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所有下級組織服從中央組織」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三十九)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五: 是國家之間實行「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資本主義的「社會文化」,在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全社會範圍內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複雜社會關係時,所採用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一:是在政治方面,也即「大政府」層級組織,是採用「多個黨派競選「執政黨」,並在執政黨領導下實行多黨合作制度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也即除了執政黨與其它黨派羣團組織等之間處於領導與被領導的協作關係外,其它各民主黨派、羣團組織和各種宗教派別等的權益組織之間都是「平等合作」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一)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二: 是在經濟方面,也即「企業」層級組織,是採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各種私有制經濟組織之間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優勝劣汰、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和人身依附關係」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二)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三: 是「家庭」層級組織方面,是以「一夫一妻製為基礎,多妻多夫制並存、金錢買賣關係下的親緣互助和從屬依附」等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為指導,通過「以婚姻和血緣關係,並居住在同一個住所為基礎」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以《婚姻法》等法律法規等為強制力執行的依據和準繩,用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家庭」這種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三)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四: 是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之間、人與組織之間和其各成員之間,大多「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實行「人與人之間的金錢依附從屬關係、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所有下級組織服從中央組織、各層級組織都要服從資本絕對權力」的社會組織架構和資本協作協迫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也有少數「國家」這一層級組織,實行「聯邦和區域自治」的「下級組織」具有相對獨立權力的社會組織架構和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四)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五: 是在資本主義世界裡,國家之間實行「弱肉強食的剝削、掠奪、侵略的叢林法則前提下的買辦合作」等的社會協作協迫侵略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關係。  

  

(六百四十五)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封建主義的「社會文化」,在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全社會範圍內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複雜社會關係時,所採用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一:是在政治方面,也即「皇帝和皇族」層級組織,是採用「世襲制」的由「君為臣綱」的「皇帝和皇族」領導下的獨裁「社會組織架構和協作協迫依附關係和形式」。  

  

(六百四十六)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二: 是在經濟方面,也即「作坊、地主莊園」等層級組織,是採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各種私有制經濟組織之間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優勝劣汰、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和人身依附關係、實行非社會化商品生產、交換的條塊分割的土地種植和管理」等的社會協作協迫依附關係。  

  

(六百四十七)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三: 是「家庭」層級組織方面,是以「一夫一妻制基礎、多妻制並存,男尊女卑,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幼有序」等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為指導,通過「以婚姻和血緣關係並居住在同一個住所為基礎」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依附關係和形式」,以「綱常倫紀」等法律法規為強制力執行的依據和準繩,用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和諧「家庭」這種社會協作依附關係。  

  

(六百四十八)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四: 是朝廷、作坊莊園、家庭等各層級組織之間、人與組織之間和其各成員之間,大多以獨斷專行的獨裁方式,實行「人與人的人身依附關係、個人絕對服從組織、下級絕對服從上級,所有下級組織絕對服從皇帝和朝廷」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協迫依附關係和形式。也有一些「朝代」,實行「土地分封治理」的與今天的聯邦和區域自治」的「下級組織」具有相對獨立權力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  

  

(六百四十九)封建主義社會文化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之五: 是在封建社會裡,國家之間實行「弱肉強食的剝削壓迫、掠奪侵略的叢林法則前提下的奴役合作」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協迫依附關係。  

  

(六百五十)社會文化」所包括的調整各種「社會協作關係」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無論是在社會主義社會,還是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社會,以各自社會制度條件下的「社會公共倫理道德」思想理念為指導,建立符合各自社會制度要求的「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並通過「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把「社會公共倫理道德和社會組織架構協作關係和形式」等規範化、程序化和強制性地固定下來,並以其為強制力執行的依據和準繩,用來處理調整、協調平衡和穩固各種社會制度條件下的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等的社會協作協迫依附關係。這就是社會文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重大功能。  

  

  

三十五、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是架構在「三股文化洪流」沖積所形成的交匯點上的  

  

(六百五十一)當今世界「社會市場經濟」的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是架構在「官本位、金本位和人本位」三股文化洪流沖積所形成的交匯點上的。「社會市場經濟」做為一種與「原始市場經濟、奴隸市場經濟、封建市場經濟、共產市場經濟」等相提並論的「社會制度或是社會形態」的含蓋性相對較大的「制度體系」,是包括了「封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社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中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共產主義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等三個「生產力、交換力、消費力」不同發展水平和「社會財富不同分配方式組合形態」階段的社會制度或是社會形態「體系」。  

  

(六百五十二)社會市場經濟」所包括的這各種「社會制度」的文化架構,正是由這「三股文化洪流」的交匯融合、互補合作、矛盾激蕩和鬥爭淘汰等的「混雜混合」的重新組合,才產生了各自「主義」的文化思想潮流,並成為所處社會制度條件下的主流政治文化、主流經濟文化和主流社會文化。  

  

(六百五十三)當今世界的「社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封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兩大主流文化,正是這「三股文化洪流」交匯融合、互補合作、矛盾激蕩和鬥爭淘汰等條件下經過「文化的重新組合」,而形成的即特殊而又很常規的社會制度形態。  

  

(六百五十四)封建主義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 指導所形成的弊端。一是條塊分割式和低科技手段的土地經營和作坊等,難以形成互助合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的高效率;二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自私自利狹隘「分配」方式,並以「權力和榮華富貴、揚名立腕、光宗耀祖」等做為基本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  

  

(六百五十五)資本主義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的指導的優劣。 一是形成了「人身依附」條件下的互助合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的高效率;二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按資分配和以公權力謀取私利分配方式」佔主導和統領地位,並以「金錢或是資本」等做為基本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但卻難以實現「大分配、大消費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理想。  

  

(六百五十六)以「馬列毛主義」為主流文化的社會主義文化對「市場經濟運行」指導的優越性。 一是形成了「平等民主」條件下的互助合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的高效率;二是實現了以公有製為實現方式的「大分配、大消費」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分配方式,還確立了以「社會化互助合作、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等為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  

  

(六百五十七)三股文化洪流」的優劣。封建主義文化所推動的「市場經濟運行」,即不講「效率」,也不講「公平」。資本主義文化所推動的「市場經濟運行」,只講「效率」,但卻不講「公平」。社會主義文化所推動的「市場經濟運行」,即講「效率」,也講「公平」。這就是社會主義或是社會主義文化優越於其它兩種落後或是相對落後的社會形態的「最根本、最根源的地方」所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即繼承、發展和創新了資本主義文化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的高效率,又通過「公有制」這種市場經濟運行載體形式創造性地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獨有的「全覆蓋、均等化並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高增加的「大分配、大消費」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分配方式組合形態,並還確立了以「社會化互助合作、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公共公益、和諧穩定」等為基本方向性、價值取向性和評價標準的「政治經濟指導思想」理念。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人民性所在。  

  

  

三十六、道德的定義和「級別類型」架構理論  

  

(六百五十八)道德」的定義。所謂「道德」:就是人類、國家和民族,以及國家和民族統領下的政府、政黨、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人民等共同「倡導、認可、約定而形成」的,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對應人羣獲得「和諧穩定共存共處」效果和權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適性」意義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前面從「文化」所演生的「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三大方面分別論述了「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等命題,本專題就「道德」本身再做進一步全面系統地論述。  

  

(六百五十九) 道德是一種常規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道德」的全稱應該叫做:「公共道德」。 「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的全稱應該叫:政治公共道德、經濟公共道德、社會公共道德。是全體「公」眾,「共」同倡導、認可、約定的在人類生存、生活和社會發展等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並在其相應人羣裏「普」遍「適」用的「思想理念」集合的常規性、普適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羣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羣集聚體」而言的。  

  

(六百六十)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礎、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變、派生出來的「子孫後代」。馬列毛學、公有制和私有制學、科技學、經濟學、資本學、管理學、儒學、道學、法學、佛學等各門各派的「理論、學說、學理、學技」等,都是這種「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礎、基石和源泉。  

  

(六百六十一)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簡稱:法度),是程序性、規範性、操作性很強並需要強制力執行的「規範性」道德。 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規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國」,說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國家,簡稱叫「德治」。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不能管轄、管理」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來全方位進行收底和管轄、管理。「公共道德」是人類可以維繫和諧穩定共存共處的最基礎、最基本的底線。人類社會一旦無所顧及地衝破這個維繫各層級組織體內部人們共同倡導、認可和約定並達成和諧穩定共存共處「共識」的道德底線,那麼不僅這些「公共道德」將會導致徹底地淪喪,而且依據已經淪喪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來的所有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的「規範性道德」也必將充滿邪惡。  

  

(六百六十二)法度」可以劃分為:一是「最高級別類型」,並具有「宏觀」指導和強制力規範意義和作用的「憲法」;二是「次級別類型」,並具有「中觀」指導和強制力規範意義和作用的「法律法規政策; 三是「第三級別類型」,並對各層級組織內部具有「微觀」指導和強制力規範意義和作用的「規章制度」等三大基本級別類型。也即「法度」可以劃分為:一是最高級別的憲法;二是次級別的法律法規政策;三是第三級別的規章制度等。在此先提綱一下,以後再論。  

  

(六百六十三)以公共道德治理國家」或叫「以德治國」,是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種社會制度條件下最基本、最基礎的治國安邦之策。這也是人們通常說的那種響應力和約束力不是很強的「軟道德」治理國家的「德治」。從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來看,其以儒家等的「三綱五常和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的基本「公共道德」治理「封建社會」國家的一些輝煌實踐,就是「以德治國」的成功典範。但必竟「以德治國」對人們「行為」的發揚力和約束力還是很「柔性軟性」的,且隨意選擇性很大,寬泛適用性很強,特別是長期以來的多元化縱橫交錯的「大道德、中道德、小道德,簡稱大道、中道、小道」魚目混珠,人們所遵循的「哪種哪類道德尺度」也不好把握和稱量等,住住就會出現「小道壓中道大道,小道中道壓大道」的「逆道」之倫。這也是古往今來的「公共道德」沒有進行嚴格的「級別類型」分類所形成的「逆道無道」之缺陷和弊端。  

  

(六百六十四)治國安邦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過程。包括人類、國家和民族等宏觀層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所走的道路和路線、基本國策、治國方略、大政方針」,及其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都是人類、國家和民族在所實行的「各種不同社會制度」下所「倡導、認可、約定而形成」的最基本的軟性「公共道德」所派生、演化、演變出來的「硬性」衍生產品。於是又有了「依法治國」或是叫「法制」之說。儒家的「以德治國或是叫德治」與法家的「依法治國或是叫法治」,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的過程。有誰見過只講「德治」而不講「法制」和只講「法治」而不講「德治」的國家和民族。只不過是其由於歷史條件和社會制度的有所不同而各有所側重罷了。  

  

(六百六十五)任何社會制度條件下都需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兩者的相輔相成的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過程。任何社會和任何社會制度條件下都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單一性質的 「德治或是法治」。  

  

(六百六十六)某些人以反對「人治」為藉口,片面地強調所謂的「法治」來弱化「以道德治理國家和去道德化」,來為自己和本利益集團的「無德和腐敗墜落」開脫,是違背「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的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過程的治國安邦規律性的。對於「人治」一說,有人常把用「道德」治理國家這種相對的不規範化、不程序化、操作性和強制力不強和隨意性太大等說成是「人治」。其實,所有的成文法律法規政策等不要說其正確合理與否,就是「執行」這一條,又有哪個法律法規政策等可以離開了「人」的具體操作執行,就可以自動達到天下大治的。那些大鑽「法度」空子的貪贓枉法,又是「什麼治」呢?歸根到底,「法治」,其還不是「人」在「治」理的更規範程序一點、更好操作一點,抗拒「法度」的可以用強制力執行的「人治」嗎!也就是說,不管是「德治」也好,還是「法治」也罷,宏觀地講都是「人治」。  

  

(六百六十七)重新架構道德「級別類型理論」的重大長遠和現實意義。對人類的所有各層級的「公共道德」進行必要的梳理和「級別類型」劃分和「好壞優劣」的鑒別,從「人類、國家和民族、國家內部的各行各業」等那浩如煙海的「公共道德」中找出哪些是人類終極追求的最基本的「公共道德,也即大道」;哪些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在「大道」基礎上演化、演變、派生出來具有本國本民族特點的「公共道德,也即中道」;哪些是各個國家內部各層級組織和其成員在「大道、中道」基礎上演化、演變、派生出來的具有本層級組織和行業特點的「公共道德或是叫職業道德、家庭倫理道德,也即小道」。由此,也就為紛爭不休的「戰國時代」式的多元化縱橫交錯且「大道、中道、小道」魚目混珠的「公共道德」,象梁山好漢那樣排了坐次,制定了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先後次序和各種「公共道德」演化、演變、演生的前提條件。其必將為人類認清應該堅持或是拋棄「什麼樣」的「公共道德」,並做到「小道服從中道大道,小道中道服從大道」之「人間正道」指明瞭方向並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百六十八)「公共道德」:一是「按級別類型」可以劃分為:「大道、中道、小道」等的三種不同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二是「按主次」可以劃分為:主流公共道德和非主流公共道德;三是「按好壞」可以劃分為各社會制度條件下的:「好、壞、優、劣」等的具有不同階級性的公共道德。  

  

(六百六十九)道德的「級別類型」架構理論。按著「級別類型」劃分理論,聽嬋釋禪將「公共道德」劃分為三大級別類型,也即:一是需要全人類共同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大道」。 二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各自倡導並要求其國家和民族內部的所有各層級組織和其成員等需要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中道」。 三是國家和民族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成員需要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第三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或是叫職業道德、家庭倫理道德,也即小道」。也即「道德」可以劃分為:一是最高級別的道德;二是次級別的道德;三是第三級別的道德等三大級別類型。  

  

(六百七十)各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可以形成兼容並蓄式的「主流公共道德」體系,或是「非主流公共道德體系」。但卻必須形成「小道服從中道大道,小道中道服從大道」之「人間正道」的承續發展規律和內在邏輯關係。  

  

(六百七十一) 聽嬋釋禪進行「文化」級別架構和「道德和法度」級別架構的目的和意義。在前面把世界「文化」架構了「三大級別類型」的主次分明的文化體系,現在又將「道德和法度」又架構了「三個級別類型」的主次分明的道德和法度體系。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種理論化分類,讓人們更清晰、更準確、更有指向性、更有理論說服力、更能分清好壞善惡和輕重緩急和主次地「準確合理地解釋和正確有效地指導」人類的「文化和道德、法度體系」的建設工作,推動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市場經濟四個環節形成「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過程」的局面,推動人類走向更加「文明進步」的美好明天。  

  

(六百七十二)「最高級別類型」的「道德」,是需要全人類共同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大道」。也即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等共同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並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有如「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互助合作、自由人權」等這樣的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象「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互助合作、自由人權」等這樣的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則是整個社會的「主流公共道德」。但在封建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其就是「非主流公共道德」了。 國際公約和國際通行準則等,就是以這些最基本的人類「公共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為依據派生、演化、演變而來的,是國際「公共道德」的規範性、可操作性等的「硬公共道德」的初級表現形式。當然,現實裏的那些貨色,其中也不乏違背「公平、平等、民主」等最高級別類型公共道德,按照「盜也有道」的強盜邏輯制定出來的東西。這是由佔主流的資產階級等「公共道德」的話語權所決定的。  

  

(六百七十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精華和精神,毫無疑問就是「公有制、互助合作、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等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大道。「大道」是需要全人類共同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其關係到人類生存、生活、發展等的最根本性的主流文化價值取向。毛澤東倡導並實踐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主義互助合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的「公有制」載體形式,其做為社會財富分配的具體實現方式,就是最能體現經濟政治文化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呈現出「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意義的「大道」性社會制度。其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即體現了的「人人享有行使由「民」做「主」也即「當家做主」的相對均衡均等的政治權力,又體現了其社會財富分配相對均等均衡化的「按勞分配和按公權力分配」的經濟權力。而這正是「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等最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公共道德」的根本內容,也即「公道」。比如:社會主義「公共道德」中的一句:「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並根據這種「公共道德」所制定的《婚姻法》等,就把幾千年「夫為妻綱、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妻妾成羣」等的封建主義「公共道德」給徹底摧毀了。這就是毛澤東時代所倡導的「公共道德」,並由其演變出來的「法制手段」所形成的不可戰勝的神奇而巨大的衝天偉力。  

  

(六百七十四)「造反」,即有「戰爭暴力的流血式」與「改革改良的和平演變式」之分,也有從上至下與從下至上的暴力或是和平式之區別。 但都是把一種社會根本制度「改造改革」成為另一種社會根本制度;或是把某些方面維護這部分人利益的具體社會制度體系,「改造改革」成為維護另一部分利益的具體社會制度體系;或是「改造改革」成為維護整個人類與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制度體系等的改「造」成為其「反」面的「造反」。  

  

(六百七十五)造反有理」,即是多數人追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等最具「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和社會理想」手段和工具;也是少數人追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獨享邪惡、貧富分化、獨裁自主、剝削壓迫有理、大私無公、金錢至上」等的最具「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和社會理想」的手段和工具。「造反有理」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其做為一種「手段和工具」式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被不同的領袖和其領導的人羣所運用,就會使整個社會轉換成為不同的「社會制度或是社會財富分配製度」。  

  

(六百七十六)「造反有理」,是毛澤東思想的「公共道德,也即大道」的精髓、精華和精神。是毛澤東領導中國絕大多數人追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等最具「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和社會理想」手段和工具。  

  

(六百七十七)「次級別類型」的「道德」。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各自要求其國家和民族內部的所有組織和成員等需要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或是叫「中道」。 也即是各個國家根據本國的民族道德傳統和所處的「不同社會制度」條件下的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最基本「公共道德」基礎上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具有本國和本民族特點的基本「公共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  

  

(六百七十八)象「公平正義、互助合作、平等民主、公正合理、自由人權」等的「大道」,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理所當然」的「主流公共道德和最高級別類型、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的這些「中道和大道」是同一樣的「公共道德」。  

  

(六百七十九)象「獨享邪惡、貧富分化、獨裁自主、剝削壓迫有理、金錢至上」等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大道」,也會成為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或是封建資本主義「理所當然」的「主流公共道德和最高級別類型、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中道」。  

  

(六百八十)那些諸如「組織管理、科技效率、改革開放、全局發展、規劃計劃、公共公益、調節調控、協調可持續、和諧穩定、監督約束」等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理所當然」的「主流公共道德和最高級別類型、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也即「中道」。但在「資本主義和封建資本主義」國家裡,可就不一定都講這些「公共道德」了。即使講,也很可能把其做為「非主流的中道」來講。但在「社會資本主義」國家裡,對這些「中道」還是大多數要講的。  

  

(六百八十一)「第三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是國家和民族內部的政府、政黨、羣團、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成員,在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和具有本國和本民族特點的「次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兩者的基礎上,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具有本層級組織特點」的「第三級別類型」的「公共道德」 行為規範和準則,也即「小道」。比如:政黨、羣團、各宗教組織和政府等的公共職業道德,行業和企業等的公共職業道德,家庭公共倫理道德等。  

  

(六百八十二)社會主義社會「執政黨和政府」的最基本「行業或是職業道德」,就是:「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實現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等的「主流公共道德」。 在毛澤東所領導的社會主義時代,其對執政共產黨及其政府的「公共道德」所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具有社會主義特點的最基本的「行業或是職業道德」,就是:「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實現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等」的「主流公共道德」。除此之外,「最高級別類型」的有如「公平正義、平等民主、互助合作、自由人權、天下為公、大公無私、先天下人之憂而先憂、後天下人之樂而後樂」等的「公共道德」算在其「職業道德」之中也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當然,還有很多「高尚」的「公共道德」也要列入其「職業道德」之中的。  

  

(六百八十三) 資本主義,或是封建資本主義社會「執政黨和政府」的最基本的「行業或是職業道德」,就是:「私有制、全心全意為資本家和地主服務,並實現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等的最高行為規範和準則,或是「主流公共道德」。  

  

(六百八十四)對於人類、國家和民族、國家內部各層級組織等的所有「公共道德」來說,就必須要發揚光大、遵循和遵守:「小道服從中道大道,小道中道服從大道」的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公共道德」這種發展規律和內在邏輯。  

  

(六百八十五)「公共道德」是「分層級、主流和非主流、及好壞優劣」之分的。各層級、主流和非主流、和各好壞優劣的「公共道德」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人類、各個國家和民族、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等想要「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什麼樣」的「公共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  

  

  

三十七、「社會制度體系」這種「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  

  

(六百八十六)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多元化「公共道德」體系。由有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等不同的社會制度形成了「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而在這不同的社會制度裏,其所倡導的「主流和非主流公共道德體系」的價值取向是有很大不同的。也即代表不同階級或是各種不同利益集團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在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對「公共道德」,也即對「大道、中道、小道」的倡導、認可、約定是很不相同的。  

  

(六百八十七)在「封建主義」社會裡,由於盛行的是保護少數統治階級和地主剝削階級利益的「官本位」主流文化,也就決定了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皇族和朝廷」,必然地要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私有制、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全心全意為官僚地主服務、剝削壓迫有理、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等統領和指導下,弘揚儒家的「三綱忠教仁義禮智信」等的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行為準則和規範。而統治階級的思想家又把這種最基本的「公共道德」,通過不同的具體演變、演化方式,轉化成國家和民族的「大道」,轉變成「朝廷、皇族、行業、地主莊園」等的職業公共道德,派生出「家庭」的倫理公共道德。使各方面都有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公共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並形成了完整的「多層級」的公共道德體系。然後依據這些「公共道德」制定出的各種各樣的「綱常倫紀」等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制度地形成規範性、程序性、並需強制力執行的「硬道德」也即「法度」。  

  

(六百八十八)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由於盛行的是保護「私有資本和資本家」等剝削階級利益的「金本位」主流文化,也就決定了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資本家、執政黨和政府」,必然地要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在「私有資本」統治下的「私有制、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全心全意為資本家服務、金錢至上、大私無公、剝削壓迫有理」等的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六百八十九)在「封建資本主義」社會裡,由於盛行的是保護「官僚、資本家、私有資本和官商勾結」等統治階級和剝削階級利益的「官本位和金本位」雜交而形成的主流文化,也就決定了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資本家、官僚、執政黨和政府」等,必然地要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官僚和資本」統治下的「私有制、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全心全意為資本家和官僚服務、三綱忠教仁義禮智信和金錢至上、大私無公、剝削壓迫有理等的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行為規範和準則。這種「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的兩股文化洪流在「融合中衝突,在矛盾中互補」的博弈,正是當今世界一些發展中國家主流文化的鮮明特徵。但其卻是向著「資本主義或是社會資本主義」主流文化過渡的前夜。  

  

(六百九十)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由於盛行的是保護「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人本位」的主流文化,也就決定了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人民、執政黨和政府」,必然地通過「公有制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種經濟政治文化的載體形式和政府的管理服務方式,實現「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目的和目標,並有效地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人民當家作主」,也即「以人為本」條件下的「公平正義、平等民主、互助合作、公正合理、自由人權、天下為公、大公無私和集體化、社會化的商品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等的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行為規範和準則。這也是「人類」所追求的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最高級別類型「大道」的「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精華和精神。社會主義的這些廣泛發揚遵循的「公共道德」,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壓迫和私有資本土地剝削的社會制度下,只處於一種理想的或是萌芽的狀態,在「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才開始了真正地處於生長和發育狀態,但與社會主義社會對這些「公共道德」的廣泛普世性、普適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來比,卻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六百九十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體系或是叫「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系」。諸如:「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公正、合理、互助、合作、科技、效率、全局、發展、理想、信仰、信念、愛國、改革、開放、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公共、公益、環保、英雄、表率、模範、榜樣、求真、務實、自由、人權、人性、和諧、穩定、協調、可持續、市場經濟之四個環節的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等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就是綜合併集中了各種「最高級別類型文化」和各種「次級別類型文化」等的「文明進步」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的精髓、精華和精神,並符合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等大原則、大前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主義「公共道德」思想理念體系或是叫「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系」。而對這些「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的違背,在社會主義國家裡都要被人們稱之為「不道德」。也即違背公平正義、平等民主等的社會財富分配原則,就會被社會主義者說成是「不道德」;搞污染等就會被環保主義者說成是「不道德」;搞韜光養晦等就會被英雄主義者說成是「不道德」;賣國求榮等就會被愛國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國家主義者說成是「不道德」;搞缺乏規劃計劃的私佔亂建就會被「有管制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者」說成是「不道德」,等等。  

  

(六百九十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系」不是建立在毫無文化基礎之上的空中樓閣,而是在確立了自己的「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等大原則、大前提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幾十種「最高級別、次級別和第三級別類型」等的「主義文化」的「公共道德」等的精髓、精華和精神而建立起來的,是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發展方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精髓、精華和精神的空前大薈粹、大集錦。除了共產主義外,其它任何「這主義、那思想」的光輝閃耀,其光輝照耀人類的程度都如「太陽與羣星」之間的天壤之別。  

  

(六百九十三)對於「社會主義的公共道德體系」,或是叫「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系」的建設,就是要以「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等代表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的「大道」這類「大原則、大前提」來主導和統領,並以此做為最終的評判和檢驗標準。任何不符合這一根本評判和檢驗標準的為少數人謀利益謀福利的所謂的社會主義「公共道德體系」建設,以及依據這些「道德之母」所制定修改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不符合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的。  

  

(六百九十四)所謂「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那就是保障和維護一個國家和民族裡的每一個人「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基本「生存權」;可以滿足每一個人保持生命延續和再生產勞動能力的基本「就業收入權」;可以滿足每一個人的基本「生老病死和受教育」的「社會福利保障權」等等。而只有廣大人民羣眾的這些「根本利益」獲得了根本的保障和維護,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公共道德」的提升和「公共道德體系」的建設,才真正地有了保障並為其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也纔是人類社會裡真正的「大仁大義」。  

  

(六百九十五)在「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盛行的是即保護「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也保護「私有資本和資本家」等剝削階級的利益的「人本位和金本位」雜交矛盾的主流文化,也就決定了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人民、資本家、執政黨和政府」等不同方向力道的博弈和各自所倡導的「公共道德」交融之中的衝突,矛盾之中的互補,也就必然地要倡導、認可、約定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即講「公有制、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平正義、互助合作、平等民主、自由人權、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等社會主義最基本「公共道德」,也時刻不忘發揚「私有制、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全心全意為資本家服務、金錢至上、大私無公、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剝削壓迫有理」等資本主義的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行為準則和規範。 這種「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的兩股文化洪流「在融合中衝突,在矛盾中互補」的博弈,正是當今世界一些發達國家主流文化的鮮明特徵。但其卻是向著「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過渡的前夜。  

  

(六百九十六)對於個別發展極不平衡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則是由「官本位、金本位和人本位」等「三股文化洪流」混合而成的誰都難佔主流的混沌文化體系。也就是說,這個運行體,即保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也維護「私有資本和資本家」的根本利益,更保護「官僚地主」的根本利益等的「三股文化洪流」雜交矛盾的全都代表的混沌文化。這種紛爭不休的「多元文化」現實,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紛爭,不僅走過社會主義的人民充滿迷茫困惑,而且充滿喜悅並時常帶點恐懼感的資本家和官僚地主也感覺很有點不可思議。當然,其執政黨和政府也走一步是一步地充滿迷茫地不知所終。這種「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的三股文化洪流「在融合中衝突,在矛盾中互補」的博弈,正是當今世界極個別發展中大國那紛爭不休、各不相讓、誰都難佔主流的混沌文化的鮮明特徵。這種充滿混沌文化特點的社會制度,真是不好為其命名。就暫且叫其「官僚社會資本主義」吧!但其卻是混沌初開後的向著「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過渡的前夜。  

  

(六百九十七)各種社會制度之間的轉換有「和平演變和暴力革命」兩種基本方式。不管這種社會制度之間的轉換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還是以「和平演變」的方式,人類終將要向更加「文明進步」的社會制度過渡和轉換。  

  

(六百九十八)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通過「和平演變」的溫和方式,成功地過渡到「社會資本主義」階段了,也就為這種「社會制度之間的轉換」提供了先例。當然,某些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和平演變」的溫和方式,倒行逆施地過渡到「資本主義,或是封建資本主義」階段,也無疑為這種「社會制度之間的轉型」提供了先例。也就是說,在具有大規模殺傷性的「熱兵器時代」,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進行「社會制度之間的轉換、轉型」還有多大可能性,則是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重大課題。  

  

  

三十八、「次級別類型文化」的不同「公共道德」倡導價值取向  

  

(六百九十九)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多元化「道德」體系。對於「次級別類型」的愛國主義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國家主義文化、科技主義文化、管理主義文化、英雄主義文化、儒教主義文化、理想主義文化、實用主義文化、現實主義文化、自由主義文化、個人主義文化、教條主義文化、賣國主義文化、環保主義文化、國際主義文化等的各種「文化思想潮流」和其「信仰信奉者」而言,其也有各自「主義」下所形成的被其「信仰信奉者」共同「倡導、認可、約定」而形成的,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對應人羣」獲得和諧穩定共存共處效果和權益的具有基本「公共性和普適性」意義的行為規範和準則的「公共道德」。這種「次級別文化」的各「主義」旗幟下所形成「公共道德」與「最高級別文化」的各「主義」旗幟下所形成的「公共道德」之間,與「三大文化級別架構理論」所闡述的道理一樣,都是可以起到對「各級別文化」或是起到「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或是起到「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  

  

(七百)愛國主義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國家主義文化等「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公共道德」。其最根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就是維護和保護「本國、本民族」的最根本利益。至於維護和保護下來的「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最後「花落誰家」的利益分配問題,似乎這些「主義」就沒有太多的過問和解決辦法。  

  

(七百零一)「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文化等,還解決不了「社會財富是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還是由少數人獨享」的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財富分配」這種最根本性的問題,所以,其只能居於「次級別類型文化」的行例。但「愛國主義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國家主義文化等的「次級別類型文化」,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還是遠大於其所起到「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  

  

(七百零二)「賣國主義文化、投降主義文化、買辦主義」文化等「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公共道德。其最根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就是通過出賣「本國、本民族」的根本利益來換取少數人和個別利益集團的私利。其是與「愛國主義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國家主義文化」等「次級別文化」的「公共道德」宗旨相對抗、相對立、相矛盾的文化體系。改革開放以來的這兩類「次級別文化」的「公共道德」,和在實踐中的根本利益流向之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也即「賣國主義文化、投降主義文化、買辦主義文化等「次級別類型文化」,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  

  

(七百零三)科技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科技主義文化」,或是叫「現代主義文化」,或是叫「人類的現代化追求」,做為當代一種最重要的「次級別類型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其通過科學之「理論、學理」和技術之「學技、技巧」等,推動「商品生產手段、分配手段、交換手段、消費手段、工具和設施等的進步,極大地提高了「商品或財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效率、效果、效益和發展」,並促使市場經濟之四個環節「加快」其「循環和演變過程」等的思想理念,則是其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宗旨。也正是由於「科技主義文化」在全世界各國的日新月異的植播,並通過「公有制或是私有制」等互助合作的企業「對資本的集中運作」所形成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等的工業化、現代化、規模化和效率化等過程,才使「科技主義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極端性弘揚,從而才使人類最終擺脫了「短缺市場經濟」的囊中羞澀社會發展階段,並進入到了人類「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從來都沒有過的現代「過剩市場經濟」的享有尊嚴的繁榮階段。  

  

(七百零四)科技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文化」,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所起到「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比如:「科技主義文化」推動的各種大規模殺傷武器、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就是對「最高級別文化」所起到「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但其對人類的良性貢獻卻是無與倫比的。  

  

(七百零五)科技主義文化」雖然貢獻很大,但只能處於「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地位。「科技主義文化」儘管對人類生存、生活方式的改變所做出的貢獻無與倫比,但如果其所創造的巨大社會財富都進了少數地主資本家和官僚等人的手裡,與廣大人民羣眾沒多大關係,那麼「科技主義文化」再發達,其對廣大人民羣眾的「財富共享意願」也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七百零六)科技主義文化」,雖然能解決創造財富的問題,但卻仍然不能解決「社會財富的公正正義、平等民主分配」問題。當然,財富的過於豐厚,從少數地主資本家和官僚等的手縫裡漏出些湯湯水水地用來平息一下多數人的怒火也是可能的。比如那55元錢。因此說,不管「科技主義文化」在當代有多麼地趾高氣昂,其還是要屈居在「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地位。這沒什麼好說的。  

  

(七百零七)「管理主義文化」是「市場經濟」這匹任性而為、放蕩不羈野馬的最堅硬、最有效的籠頭和騎手。「管理主義文化」,做為可以與「科技主義文化」相提並論,並能夠把社會潛能發揮到極至的文化形態,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有序、健康、高效、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動機」。當把「科技主義文化」這個「動力能源」加入其中後,這個社會就象開足馬力的賓士向前的巨型航母,成為推動整個社會向著「文明進步」發展方向邁進的強大動力。從古至今,縱橫環宇的對國家、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及其成員的從各種「管理理論」的原理原則,到「管理實踐」的方式方法等,「集大成」地彙集成了對當代整個大社會無孔不入的「管理主義文化」,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後的「私有或是公有資本」通過股份制形式「集中資金辦大事」,所形成的社會化「大生產、大交換」等的由成千上萬人組成的現代化大工廠、大公司等,也就為「現代管理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形成了客觀需求並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由此,「管理主義文化」也就由以「國家和家庭」管理為重點,轉移到了以進行社會化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活動的「企業」身上。  

  

(七百零八)「管理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管理主義文化」的所蘊含和追求的「互助、合作、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全局、秩序、協調、可持續、市場經濟之四個環節的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等是其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宗旨。 其「公共道德」宗旨與「科技主義文化」的道德宗旨之間的協調配合,可以形成強大的商品「生產能力和交換能力」等。  

  

(七百零九)「管理主義文化」,是「次級別類型」的文化。「管理主義文化」,雖然能組織和領導包括「科技主義文化」等在內的所有力量去「有計劃、有組織、有秩序」地形成創造財富的巨大能量,並創造出大量財富,但卻仍然不能解決「社會財富的公平正義、平等民主分配」的這個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其只能屈居於「次級別類型」的文化行列之中。  

  

(七百一十)環保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環保主義文化」所蘊含和追求的「自然、安全、無污染、低碳、有機、綠色」等是其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其「公共道德」宗旨有時也與極端的「科技主義文化」的道德宗旨相衝突、相矛盾,甚至是相對立。比如:「轉基因」做為「科技主義文化」在實踐過程中所結出的極端性惡果,與「環保主義文化」在「公共道德」的宗旨上的衝突、矛盾,甚至對立等,就是這兩種「次級別類型文化」的現實衝突表現。  

  

(七百一十一)現實主義文化和實用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現實主義文化和實用主義文化」,做為一種面向「中微觀」層面,追求「中短期」利益的「次級別類型文化」,其「實惠、實用、實在、短視和現得利」等的基本「公共道德」宗旨,比較適合具體化的執行操作層面,但用其基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去統領和指導世界乃至國家級別的「宏觀」層面,則就很有些促襟見肘了。多年來,中國在國家層面拋棄「社會主義的大宏觀」,廣泛採用「次級別類型」的「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文化」指導國家層面的改革開放,是產生諸多問題的癥結之一。「貓摸實用論」即是典型。  

  

(七百一十二)現實主義文化和實用主義文化」,是「次級別類型」的文化。這類「次級別類型文化」,從宏觀層面所起到的效果上看,其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  

  

(七百一十三)理想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與「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文化」相對應的 「理想主義」 次級別類型文化,只要對於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的這樣的社會理想,為之找到象「公有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公平正義、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等合適合理的實現途徑和「公共道德」執政思想理念,其「理想主義文化」的光輝也是完全可以照耀人間的。也即「理想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文化」,從人類對「文明進步」不懈追求的意義上講,其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  

  

(七百一十四)英雄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英雄主義文化」,無論是做為「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等發展壯大、豐富完善的急先鋒和宣傳隊,還是做為「次級別類型文化」等發展壯大、豐富完善的急先鋒和宣傳隊,總是以其「典型示範、模範表率,榜樣標杆、楷模樣板」等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為宗旨,發揮其對其它各種文化形態的「文明進步和改革完善」的積極而重要的推動作用,並且也起到了其它各種文化形態所無法替代的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有時還是決定作用。也即「英雄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文化」,從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意義上講,其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當然,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裡,有時「奸雄」的開歷史倒車,也是要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發揮到極至的。  

  

(七百一十五)自由主義文化、個人主義文化、教條主義文化等「次級別類型文化」的「公共道德」。其最根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就是以「個人和小集團」的權益為最高準則,遵循「自私自利、無組織無紀律、放任自流、唯我獨尊、僵化保守、唯書唯上」等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也即「自由主義文化、個人主義文化、教條主義文化」等的「次級別類型文化」,對「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的作用。  

  

(七百一十六)國際主義文化」所蘊含的「公共道德」思想理念。「國際主義文化」所蘊含和追求的「世界大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文化一體化、政治一體化、貨幣一體化、互助合作、互利共贏、和平共處、貿易互通有無、經濟掠奪剝削、政治壓迫、武裝侵略」等是其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宗旨。其「公共道德」宗旨,有時也與「愛國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文化」的道德宗旨相衝突、相矛盾,甚至是相對立。 也即「國際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文化」,對「世界大同」的某種「最高級別類型文化」所起到的「添磚加瓦、豐富完善」作用,要遠大於其所起到的「拆臺破壞、摧殘推翻」的作用。當然,國際主義文化的這種「世界大同」的追求,也可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世界大同」,也可能是社會資本主義的「世界大同」,更可以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的「世界大同」。(待續)  

 2011年7月22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